桂枝附子汤

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开),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甘草二两(炙),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

方剂介绍

【症状】风湿疼烦,无法自己翻身,一碰就疼,不呕、不渴,脉浮虚涩

组成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开),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甘草二两(

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

【胡希恕】风湿也属于在表之证,这个病一开始也类似伤寒无汗,所以冒以“伤寒”,那么到“八九日”的时候,风湿相搏的症候才明显发作。所谓风湿,这个人平时多湿,如果感冒,风湿两方面结合起来,就得风湿症,风湿症现在说就是风湿关节炎了。这个(风湿)并不像太阳伤寒那个疼法,这疼得相当的重,所以说“身体疼烦”,疼而且还烦,疼的程度,以至于“不能自转侧”,一碰就疼。“自转侧”者就是拿自身的力量来翻转身子,要得急性风湿关节炎,是这样子,他自己不能够用自力来翻身。

  “不呕”,说明里头没有停饮;“不渴”,说明里头没有热。这就是说没有少阳证、没有阳明证。少阳证咱们前面讲了,都呕。那么说虽然(伤寒)八九日,它不是传半表半里而发生少阳病,所以不呕;也没有传里发生为热结于里的阳明病,所以他也不渴。

  “脉浮虚而涩”,虚和实是对待(对应)的脉。虚实,我们按脉一点没有力量,脉的跳动没力量就谓之虚;那么应手有力就谓之实。虚者主虚。涩,涩就是滑的对待(对应的脉)。脉有涩有滑,涩就是指下感觉脉内血行不流利;如果我们按脉,里头真像有血,上下流动挺滑利者,就谓之滑。涩,是主于血少那么“脉浮虚而涩”,又浮,又虚,血又少,脉这样子,虽然是表证,但陷于阴虚证了,就是阴证的虚证了。

  所以不能只是用桂枝汤,他用桂枝附子汤,就是前面讲的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

  附子这个药,咱们讲过,它起亢奋作用。咱们后世说它回阳,(我认为)它也不光只是回阳,凡是机能陈衰附子这个都能够起亢奋作用,恢复机能,这是一;第二点,附子这个药是个温热药啊,那么它祛寒湿。所以你看《本草》上就有了,它是“祛踒蹙”,蹙就是疼,治“风湿拘挛”,就是不得曲伸,附子有这个作用的。所以我们治风湿痛,大概不用附子的机会很少。那么也有这一个(例外),阳性证就不用它(附子)了,要是阴性证是一定要用它的。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

  那么这一个方剂里桂枝、附子都加重。桂枝这个药也可通利关节。治表证的身疼痛也就是有桂枝作用。那么关节疼呢,当然还是以桂枝汤为主。由于阴虚证(胡老特指阴性虚证),他去寒性的芍药,加上附子,以治关节疼。

点赞(0) 打赏

其他方剂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