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以上五味药,捣成极细末,作成散剂,每次用米汤冲服一方寸匕(古代量具,为边长一寸的方形药匙),一天服三次。并要多喝温开水,让病人出汗,就可痊愈。调养护理方法同常。

方剂介绍

【症状】脉象浮、轻微发热、怕冷、小便不通畅、口干饮水而不止(喝了还渴)

组成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用法以上五味药,捣成极细末,作成散剂,每次用米汤冲服一方寸匕(古代量具,为边长一寸的方形药匙),一天服三次。并要多喝温开水,让病人出汗,就可痊愈。调养护理方法同常。

【胡希恕】小便不利,脉浮微热这种渴,是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那么里有停水怎么渴呢?里有停水一般都不渴,比如胃有停水人都不渴。唯独由于小便不利而里有停水,非渴不可。这也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我们身上废水应该排出而不得排出那么你再喝水也没法吸收。我们静脉里头充斥一种废水,分解到肾脏,到小便那排不出去,那么达到一个饱和量,你再喝水也不吸收,没法吸收了。可是组织上缺少水的营养,他渴,反应到人的食欲上面就渴。这种渴相当地凶,叫消渴,怎么喝水还在胃肠里头,不吸收,而组织还是需要水,所以渴得相当厉害。

  五苓散的渴是两个原因,这是一个,由于小便不利。另一个就是热不除,有热。各组织细胞又缺少水的营养,他就渴,同时有热,他烦渴。这两个加到一起了,所以形成“微热消渴”,这是五苓散证。我们用五苓散一方面是解表--利水解表,就除其热了--同时通利小便,包括水代谢机能整个恢复了,旧的去了,新水自然也就吸收了,他就不渴了。

  五苓散,集合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这都是利尿药,而伍以桂枝,配伍桂枝,小量,你看桂枝才搁半两。这个方剂,桂枝也治气上冲,(它在)桂枝汤里是主药了,它也解表,解表去热。我们小便不利,常由于气上冲,所以利尿药都搁桂枝的多。搁桂枝镇其气上冲,不让气往上来,气凌于上,往往诱导水往上不往下。

  另外集利尿(药)的群力,达到小便行于下,利尿。这个(五苓散)在利尿药里是相当重的一个方子。这几味药虽然都是利尿药,在临床上应用是不相同的。

  猪苓这个药,利尿的作用相当强,同时这个药利尿之中还解渴,它是寒性利尿药,你们看,利尿要是渴的话,都有猪苓。泽泻是甘寒的药,也是寒性利尿药,甘寒,它入胃,所以胃有停饮(就用它)。

  白术也入胃,白术偏于温。泽泻偏于寒,假设胃有停水,又不是那么寒,而且反而有热,用泽泻。凡是胃有水,都是致头晕,泽泻、白术,这(两)个药都治头晕,所以既是利尿药还治头晕。在临床上,由于里头有停饮而头晕,我们同样用利尿药。小便不利,有头晕,白术、泽泻这药我常用。

  茯苓咱们讲过了,茯苓治心悸、心烦、肉跳,都是用茯苓它也利尿,它也入胃。茯苓性最平和,所以一般利尿药常用它尤其咱们现在说神经官能症,由于停水造成的关于神经方面的(疾病),多用茯苓。你看安眠药,酸枣仁汤也是大量用茯苓你不搁茯苓都不行的,它对治神经官能方面的病最多用,尤其心悸、心跳。不但心悸、心跳,其他地方跳,它也治。

  所以这几个药啊,共同的作用全是利尿、祛水,但是在临床上特殊的作用并不一样,就像方才我说的那些。所以五苓散,少加桂枝,既能解热,又能利尿,又解渴,当然也治头晕了。(五苓散)这个利尿药里种类用得比较全。我们现在五苓散,用面药(散剂)的也有,不过常用汤药。我们用汤药一般说来前面这四味药都可以用9克,桂枝可以用6克。但是水逆--饮水则吐叫水逆,后头有--这个(水逆)还是用面药好,汤药不大适宜,这是通过临床上的观察(得的结论)。

  (金匮要略方注)“假令瘦人”,这也是前面所说的痰饮了,昔盛今瘦,所以瘦则水都在肠胃里,它不旁布津液,组织里缺少水,所以他瘦。

  “脐下有悸”,水之动,也是根据部位的,脐下,这说明水在底下。“吐涎沫而癫眩”,痰饮在肠,水走肠间嘛,所以这个悸限于脐下。“吐涎沫”,就是胃有水,水往上冲,“而癫眩”,癫就是癫痫的癫,眩就是眩冒。这是说什么呢?这就是说羊痫风,一方面吐沫了,一方面眩冒、昏冒,这是由水造成的“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这个利水药相当重,它把群药集中到一起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这里面的药治眩、治悸的都有,泽泻、白术治眩,茯苓治心悸。猪苓利尿相当有力了,但是它治渴;泽泻也治渴,泽泻也是甘寒的药;桂枝治气冲,你像说“吐涎沫”,影响到头晕,都是水气往上冲逆,人的脑神经受到水气的刺激才眩晕。桂枝降气冲,还有诸药利水,所以这个水很容易就去了。我们对癫痫有五苓散证(的证型),这我也治过,有一个小孩还是我亲戚,我就用这个(五苓散)完全治好了,他从小隔些日子就犯抽(搐),抽时吐涎沫。

  “吐涎沫而癫眩”,他们旁的书给改了,把“癫”改“巅”,说是上面晕晕谁还不知道是上边晕?还能脚底晕呀?把“癫”改“巅”是《医宗金鉴》改的,改错了!他(《医宗金鉴》的作者可能)就没遇这种病,我遇到这种病,拿这个药治真有效。癫痫不一定都是由于水,由于瘀血等其他问题都有的。如果(病机)是水,这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一个眩,一个悸、脐下悸,这都是水饮所作。所以这一痰饮篇,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水饮所导致的特殊证候。所以古人有句话,“怪病当问水”,水在人身上产生的证候反应相当多,像最前面一直到这儿,有多少证候啊,这都是水饮的特殊(表现)。可是证候不同,祛水饮的药物不一样,整个方剂更不同。

  所以这一章大家好好读读,自己也能看出来,方剂的应用细致得很。其中五苓散是常用的方子,《伤寒论》讲过了。这里不仅讲支饮,支饮为主,也讲了两条痰饮,像五苓散是痰饮。在这儿,关于水饮的概要都说了。

  林亿在校对的时候又从外面征集了些方子,叫附方。这个附方挺好,《外台》茯苓饮,这个方子见于《外台》。在《外台》《千金》里面,有很多经方,据说都是张仲景的方子,但是在(仲景)他的书里没有,只是在旁的收集方药的书里看得到,这个茯苓饮就是其中之一。

  (金匮要略方注2)也有一种,由于小便不利(而造成消渴),五苓散咱们讲过了,由于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也造成消渴。我们身上老需要水分的营养,人身上的水分占的比重最大,可是废水没用,它需要新水,但是旧水不去,新水无法吸收。那么,它就渴。渴就大量喝水,喝到肠胃里头存储着,小便不利嘛。喝得太厉害了,就发生水逆,下一节就说明这个问题。这也造成一种消渴。

  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表热不除,他发烧,脉也浮。《伤寒论》里面很多条文讲这个问题。当然这也是一种。这种(情况)非利小便不可,利小便而同时解表,方中有桂枝,用五苓散。“利小便发汗,五散主之”,用旁的方法不行。

  真正的糖尿病遇到这种证候的极少,我没遇到过,我的岁数也不算太小(编者按:胡希怒先生讲课时,已经年逾八旬),一般人遇到的更少。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这么用,要真遇到是小便不利、脉浮发热而消渴,可能用五苓散也对症的。但是,看西医内科也能看出来,糖尿病现这个类型可以说没有。

  所以古人的消渴的范围相当大,包括了糖尿病,这个(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肯定不是糖尿病,要是验尿的话,可能没有尿糖,验血,血糖也不会高,这又是一种。

  这是接着上文说的,从这几句话(能看出)与消渴病没有关系,其实它就是接着上面,也是渴得不得了。“渴欲饮水”就是指着上边,他小便不利,不管怎么喝,还渴。他喝的水都留于胃,你再喝,喝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就是“水入则吐”,这也叫作水逆。古人给起了个病名,叫“水逆”,五苓散主之。

点赞(0) 打赏

其他方剂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