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炒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炒黑以上四味药,先将大黄、葶苈子捣细筛末,再加入杏仁、芒硝,共研如膏脂,用水调和作成约弹子大小药丸。另外将甘遂捣成细末,用白蜜二合,水二升,加入上药丸一粒及甘遂末一钱匕共煮,煮至二升,一次温服下。
方剂介绍
【症状】结胸,脖子强硬,痉挛
【组成】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炒),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炒黑)
【用法】以上四味药,先将大黄、葶苈子捣细筛末,再加入杏仁、芒硝,共研如膏脂,用水调和作成约弹子大小药丸。另外将甘遂捣成细末,用白蜜二合,水二升,加入上药丸一粒及甘遂末一钱匕共煮,煮至二升,一次温服下。服药后,经过一晚上,应该腹泻,如果不腹泻,可以继续服,直至出现腹泻为度。服药禁忌同《药法》。
【胡希恕】柔痉、刚痉,这是《金匮要略·痉湿喝病》那一篇里头的,痉,就是肌肉不和而发痉挛,甚至于背弓反张,就是咱们见到的抽。在表证就这么两种,有刚痉,有柔,以伤寒没有汗这种证型出现的叫做刚痉,就是用葛根汤治。葛根汤,就是项背强几几的样子,如果项背强达到高度(较强程度),就要抽,就要背弓反张了,就叫做痉。没有汗的那种痉,那就是葛根汤证。要是自汗出的这种痉,叫做柔痉,就是形如桂枝汤证了,形如桂枝汤证用桂枝汤加瓜蒌根。因为桂枝汤本身不能治痉,桂枝汤证那个痉,就是组织枯燥,津液丧失多,组织枯燥则肌肉失和,就发痉挛,那个(桂枝汤加瓜蒌根)痉很轻,所以身体几几然而已,觉得全身发紧,不像刚痉。
那么结胸,面扩散得大了,它也往上了。结胸证主要是水和热,也能够像柔痉那样身上发强直,所以他说项背也强,就像柔痉的那种情况,这个(情况),“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大陷胸丸这个方药相当的厉害,但是丸药(大陷胸丸)还是比较缓滞,这个(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只是强而已,但是结胸按着当然也疼,不像陷胸汤那么峻猛,来的暴烈,所以用丸药不用汤。
那么这个(大陷胸丸)方药,主要用的甘遂,(还有)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大黄、芒硝都是攻里的,主要还是有热结于里,同时也有水,葶苈子、杏仁都是祛水的。另外用甘遂,甘遂是个毒药,但祛水相当的有力量。看看(方子的)底下,甘遂末是另搁的。“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就是大黄、葶苈子这两味捣筛了,然后把杏仁、芒硝搁到里头。“合研如脂”,杏仁和我们讲的桃仁是一样的,它一研如脂。“和散”,把那两个药面也搁里头。“取如弹丸一枚”,弹丸,就指咱们所说的蛋弓子所弹的丸那么大。“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这个(方子)药用得很轻,上面那四味只弹丸那么大,加上甘遂末也非常的少,一钱匕。这个匕是勺的意思,它是古人舀药用的一个器皿。一钱匕,它是指古时候的一钱,一勺则是一钱。古时候一钱合现在很少了,它一两合现在三钱,一钱合现在三分,量很少很少了。然后加上蜜。我们刚才说“是甜的都缓”,蜜也缓疼,也缓药力。“煮取一升”,把甘遂末和那个丸药搁一起煮,煮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所以本方的药,用的量轻,你看大黄芒硝又加上甘遂,但是它用的(量)轻,所以“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大黄、芒硝这个药,只能够攻下祛热,它(大黄、芒硝)配上什么它起什么作用,你像前面讲瘀血,它(大黄、芒硝)配桃核、水蛭、虻虫、丹皮这类药物它就下血,它(大黄、芒硝)配上黄连、黄芩这类药物它就下热、解烦,它(大黄、芒硝)配上祛水的药就下水。那么这个(大陷胸丸)呢,它(大黄、芒硝)既下湿祛热又下水。从用药就看出来了,结胸证,不但有热、实,而且有水,就是水热结合到一起的这么一种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