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麻黄丸
半夏、麻黄等分;以上两味药,研成细末,与蜜混合制成小豆大小丸剂,每次用水送服三丸,每日服三次。
方剂介绍
【症状】心下惊悸(有水饮)
【组成】半夏、麻黄等分
【用法】以上两味药,研成细末,与蜜混合制成小豆大小丸剂,每次用水送服三丸,每日服三次
【胡希恕】心下悸,也多种多样,这也是举一个(例子)。心下悸,有水饮所致者我们讲水气篇里头、痰饮篇里头也有,心下有水气,“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水饮轻的话,这个人短气,水饮厉害了,一定要心悸的。那么“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心下悸,就说明水饮多,厉害。
如果心下悸是由于水饮而来,心下悸不一定是水饮,炙甘草汤就是血虚心气不足,也心悸啊,我们用复脉汤,就是炙甘草汤。(本条半夏麻黄丸证)这个呢,专指水饮所作。半夏、麻黄这两个药都祛水。麻黄在这儿不是为发汗用的是丸药--半夏麻黄丸。半夏下水,但是它不泻,下气水。麻黄呢,散寒祛水,要做成丸药服,它不会发汗的,
可是(半夏麻黄丸)这个方子,在临床上应用的机会不多。这个(方子的使用指征)一方面心下悸,另一方面是人有些浮肿,那这个方子大概可以好使。
麻黄祛水气,不但能祛里边的水,也能祛外面的水。如果心下悸而有些浮肿,用半夏、麻黄做丸剂用,也可以的。我们一般用芩桂术甘汤、姜术甘汤、苓桂枣甘汤,都治心下悸,所以治心下悸的药很多了。这也是随便举个例子。
这个地方也说明这个书过于简略了,恐怕不是全有(全面)的。你看上面治那个“惊”也只是一节,“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心下悸”呢?也就是这一节,是有水气、有痰饮的一种心下悸,再就没有(其他更全面的证型)了。可见这个书(《金匮要略》),原来未必就这么简单,这个书是有些损失的。我们要是根据前后各篇,把“心下悸”集中起来研究一下也好。“惊狂”这个病,是不多,但是也不限于火攻。像我们讲的百合证也是精神不正常,但它不是惊狂。惊狂,我们在《伤寒论》里讲过,像桃核承气汤抵当汤,瘀血证也能致惊狂,其人如狂、其人发狂嘛,瘀血证也有致惊狂的。
所以他这个书啊,都没说全。原先我有个心思啊,我打算把《金匮要略》各章里头不够全面的地方补充一些,写个东西。现在这个事儿我办不了了,岁数不行了,应该做的事儿还有的是,我这精力也是不行,你们都可以做一做。比方这一章吧,惊狂不限于火邪了,也把它提出来,这很有用!就说咱们不想给人家看,自己学习(也挺好的)呀。(你们)自己应该翻翻书,找一找、写一写,也挺好的。那么心下悸,更多(可以补充的)了,也可以把这个补充下。我(精力)不行了,我原先打算过了,哎呀,这阵儿晚了,事情太多了,我这精力不行了。
这是两段,惊、悸的治疗,具体的治疗举了这么两个例子,当然是不够概括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