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乌头煎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捣碎。上药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加入蜂蜜二升,煎至水分尽去,取二升。强壮之人服七合,体弱之人服五合。如果症状未完全消失的,第二天再服。不能在一天之内服两次。
方剂介绍
【症状】寒疝,绕脐痛,出冷汗,手脚四肢冰冷,脉沉紧
【组成】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捣碎
【用法】上药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加入蜂蜜二升,煎至水分尽去,取二升。强壮之人服七合,体弱之人服五合。如果症状未完全消失的,第二天再服。不能在一天之内服两次
【胡希恕】“腹痛”,就是我们说的腹中痛,“脉弦而紧”;脉弦紧,我们前面讲了,它又主寒,又主实。那么里寒盛,营卫也不利于外,所以说弦紧者则卫气不行这个地方,都有语病,紧与弦差不多,它就是(把弦和紧)分开来说,他说里头寒盛,这营卫肯定不利于外,所以人要恶寒,恶寒的道理,就因为里头太寒了,所以脉应之弦,而人恶寒,他的看法是这样的。
紧则不欲食,“紧”,古人说是有宿食,则脉紧,就是实的意思,又说紧是寒实,那么胃怎么能寒呢?胃得虚,所以胃虚寒盛,所以他不能吃东西。那么根据底下这句话“邪正相搏”,就说明上面的问题了。邪盛,寒邪盛;正虚胃也虚。这两个结合起来,一定要发生寒疝痛,寒邪盛,胃又虚,寒邪都往上腹来,腹中会痛,这个痛特别剧烈。“寒疝绕脐痛”,这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绞痛,疼得厉害,围绕着肚脐子痛,其实是绞痛。
“若发则白津出(编者按:此处胡老读做白津,赵开美本作自汗,《医统正脉》本作白津)”,凡是寒疝,它不是一天老痛,是一阵一阵的,发作的时候痛,过了一阵子,就要好一些。如果一发作“白津出”,白津出就是出冷汗的意思。注家说很多东西,有说精出,那不对。白津出,津是津液,白津出就是出冷汗,汗要是热汗则带色、黏,冷汗就是像白水似的,所以他搁个白津出。
“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沉者在里,紧者寒实,这个大乌头煎主之。大乌头煎方在治寒疝里是最重的一个方剂。你们看看这个方剂就知道了。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咬咀),不必把它弄碎了,(不必拿牙咬碎)古人拿嘴咬呀,现在拿刀切了,不用弄碎了,就是整个的乌头(就行);“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拿水三升,煮,就是现在三杯水了,剩一杯了,把这药就不要了,拿出来,因为是整个乌头,怕切碎了,溶解水的成分更多了;然后煎药再加蜜,“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加二升蜜,原来(还剩)一升药,令水气尽,还剩二升,还剩两杯,那水就没有了,光剩蜜了,所以叫乌头蜜煎嘛。
“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身体强壮的人吃七分碗,一升就是一杯呀,就是七分杯;弱人身体不好,受不起这个折腾,服半杯,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今天吃的药病没好,一天不要吃两次,明日更服。这什么道理?乌头这么大量用是要折腾人的,也可以说瞑眩吧,这个人头晕甚至呕吐。它搁蜜煎大有道理,蜜既能缓痛,甜药嘛,同时也解乌头之毒,你可知道,假如不用蜜煎就用水煎,病人受不了,折腾人更厉害。
这个乌头呀,也有问题的,我们现在用川乌,不至于这么大的毒,这个(乌头)指草乌说的。我们现在用川乌,川乌蛮行的。这个方子我用过,就用川乌就行。以前北京一个老大夫一用乌头就一斤、半斤那么多,有几个药铺的专给他用,后来这个人用乌头用得太厉害,连蜈蚣他也一用百八十条那么用他也治好了不少病,要不也没人去找他,后来因为这个(大量用)药死过人。判他(刑)的时候,在报纸上说了,大概乌头在七两以上就能中毒死人,所以他用一斤呐,你想想,过于危险了。乌头大概七两以上就能死人。
咱们用时当然要注意的,搁蜜煎大概没这些问题,折腾人还是要折腾的。用这个药时对病家要告知清楚。这个乌头煎有的不搁水,就搁蜜煎,搁二杯蜜,把乌头放里面煎,不用煎太长时间,那么二杯蜜剩一杯半,把乌头拿出去就行。这样煎更稳当些,比先拿水煎,拿这个煎好的药再搁蜜更稳当些。因为蜂蜜有解毒作用,光用乌头的温性,却要再去乌头的毒性,古人配方很有道理的。这个方子很重。必须像上面所说的,痛得相当凶,一痛一身冷汗,四肢逆,而脉沉紧,这是用它的证候。这是说乌头蜜、乌头蜜煎,这个名字也叫大乌头蜜煎。五个乌头,要是川乌头的话,绝对药不死人的,这个大家放心用。
附子也是,我们开药,咱们治关节痛离不开附子,要吃个四五钱,这人开始要脑袋晕,你可以告诉他脑袋晕不要紧,那是药的关系,但是附子不折腾他,不像乌头用这么重。但是你逐渐往上增加(药量),人就没(特殊)感觉了,开始的用量不要过大。我们开始用乌头、附子都这样,我认为用三四钱人不会怎么样,实践证明也确实是这样。如果开始就大量用,那不行。鸦片是有毒的,用鸦片喂耗子,一点点用,它能吃挺大一块也药不死,吃来吃去身上对药有抗药性了,人对毒药也是这样,开始不要吃大量的,但用蜜煎没问题的,这个我试验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