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以上三味药,加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两次温服。(《肘后》《千金》中说:本方治疗胸痹具有如下症状者,胸中满,噎塞而痒,喉中干涩,吐唾沫。)
方剂介绍
【症状】胸闷,气塞
【组成】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用法】以上三味药,加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两次温服。(《肘后》《千金》中说:本方治疗胸痹具有如下症状者,胸中满,噎塞而痒,喉中干涩,吐唾沫)
【胡希恕】“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这也是要看情形,茯苓杏仁甘草汤以祛水为主,所以偏于治短气;橘枳姜汤以行气为主,以治胸中气塞为主。这两种证候你要知道,胸中气塞,也没有不短气的,气塞于胸中怎么能不短气呢?但是如果以胸中气塞为主,用橘枳姜汤;如果要以短气为主,就觉得呼吸困难,胸也是闷的,但不是主要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祛水就行。所以这两个方子虽然说“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也不是同一个证候啊,所以在辨证的时候非得仔细斟酌不可,“大概齐”的态度是很危险的。总是要把证候搞清楚,但是这两个方子即使用错了也不要紧,不害人,都有效,但是不够好,该祛饮而过于行气了,短气方面治疗上虽然病人觉得舒服一些,还是短气得厉害,因为没有大量袪水。如果胸中气塞为主,你尽祛水也不行,他气还憋着呢,所以我们在问病的时候要细心。
橘枳姜汤方就是橘皮、枳实、生姜三味药,你们看看这药用得相当重的,后世把这个橘皮也说错了,他们说橘皮也就是燥湿的,因为(含有橘皮的)一陈汤祛水嘛。再不然他们说橘皮破气,(所以橘皮)一般应用都不这么重。但我常用橘皮至一两八钱,你们看看这个方子橘皮用多少,我们得好好研究研究。一斤就十六两,古人一两合现在三钱,一斤十六两不就是四十八钱吗?就是四两八,四两八是两剂药,煮取二升,分温再服,两剂药是四两八,一剂药是二两四,够重的,现在橘皮开到二两四已经很重的,可是不这样,不足以下气、祛气塞,不足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们对橘皮之用,看看古人书就明白了,不是说就用二三钱就不能多用了,再用就破气了,哪是那个事呢!积实是佐橘皮以行气、消胀满,就是胸中气塞。生姜用的分量也够重,生姜既祛水也治逆气往上,所以治呕,生姜用半斤,这半斤(的分量)也很可观了。一斤是分开两剂药合二两四,那么半斤就是一两二了,所以现在我们用生姜一两二,大家(就觉得量太重)看得稀奇,但是该用的时候你得多用。(“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根据上面所说胸痹,主要是上面阳虚,寒气往上攻,是得搁点温中的药,只是用橘皮、积实不行的,得搁些生姜。橘枳姜汤这个小方也常用,假设是胸满、心下憋,有些呕逆,这个方子好使。
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橘枳姜汤两方都是治胸痹,但是不能治疼,里面没有镇痛的药。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胸痹的病人,有只是胸满、憋但不疼,我们要看情形,这些方剂都要辨证,不那么疼你用散结止痛的薤白也不对啊。古人用药细得很,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橘枳姜汤在孙思邈书中底下有小注,注得挺有意思,“治胸痹如满”“愊愊如满”就是气塞,就是气塞满,然如满,形容得很好;“噎塞”,不但这块儿憋,咽喉也憋,噎塞就是气还是往上撞的;“习习如痒”老是像痒似的,我们治梅核气这类的咽喉不利,常常大量用橘皮也起作用。我们常用的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合用橘枳姜汤也挺好,也治这个(喉不利)病。根据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噎塞习习如痒”,咽喉老是不利落,“习习”,还老感觉发痒;“喉中涩,唾燥沫”,喉中感觉干。后世医家看到喉中干,可能就会说橘皮、生姜不能用了。其实这个方子健胃,橘皮、生姜都能健胃,促进食欲,如果胃不好也有用橘枳姜汤的机会,要是加上人参、茯苓、术不就是苓饮嘛茯苓饮就治胃。那么,喉中涩燥,不能吃东西也燥也干啊,但是由于胃中有水,所以多唾涎沫,这是孙思邈在方后这样注,也作为我们的参考吧,橘枳姜汤药我们是常用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