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白散
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以上三味药,制成散,体质强壮者用温水或米汤冲服半钱匕,体质较差者减量服。病在膈上的,药后会吐脓血;病在膈下的,药后泻脓血;如泻下不止,饮冷水一杯则止。
方剂介绍
【症状】咳而胸满,咽干不渴,恶寒,脉数,痰浊,吐脓
【组成】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用法】以上三味药,制成散,体质强壮者用温水或米汤冲服半钱匕,体质较差者减量服。病在膈上的,药后会吐脓血;病在膈下的,药后泻脓血;如泻下不止,饮冷水一杯则止
【胡希恕】《外台》桔梗白散在《伤寒论》中有的,巴豆剂。桔、贝母,另外搁小量的巴豆,“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这个(桔梗白散)与前面的桔梗汤是一样,(所叙)文字一点没错。这是在《外台》上,不是在仲景这一篇里头同时存在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这个(桔梗白散)是攻呀,是用巴豆,如果肺痈开始酿脓了,这个人不大虚的时候,这个方子(桔梗白散)可用,这也排痰排脓,但是得是实证,起码得是大便干,人也不虚。真虚起来了,那还是用桔梗汤。这两个方子(桔梗白散、桔梗汤)有虚实之分。排脓呢,有大量的桔、贝母,都是排。看看这个方剂(桔梗白散)的注文就知道了。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巴豆这东西,相当有力量,但它不很伤人。它是一个温性的泻下药。“羸者减之”,太瘦弱的人,半钱匕也不要。半钱匕拿现在说,就是一半钱差不多。
“病在膈上者吐脓血”,如果脓在膈上,它(桔梗白散)也能使人吐,巴豆能使人吐,又能使人泻,吃了有时候上吐下泻。它说病在膈上,就能吐,这指的是排脓了。
“膈下者泻出”,如果肠痈,用这个法子也行的,膈下就不是上面的胃痈,而是下面的肠痈了,也可以从底下排出。
“若下多不止”,巴豆下得相当猛峻,要是下得厉害的时候,喝点冷水就好了。这我也有亲身体会,巴豆是个温下的法子,遇上寒就解了,你喝点冷水,吃点冷粥什么都行的,越吃热得越厉害。巴豆以前本来是医家常用的药,像以前小孩子用的“妙灵丹”什么都有,搁点巴豆霜,别看这个药挺猛峻,小量用它不伤人,尤其是把油提得干净,也不怎么吐,吐还是与巴豆油有关系。
这就是所谓肺痈的治疗,肺痈治疗,如果实证,也还是以桔梗、贝母排痰,搁巴豆通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