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以上九味药,用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掉以上浮沫,再放入其他药,煮取三升,体质强壮者每次服一升,体质较弱者减量,每天服三次。小儿每次服四合。

方剂介绍

【症状】咳逆上气,烦躁而喘,脉浮,

组成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用法以上九味药,用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掉以上浮沫,再放入其他药,煮取三升,体质强壮者每次服一升,体质较弱者减量,每天服三次。小儿每次服四合

【胡希恕】这看上去与上面的(越婢加半夏汤)差不多,也是咳而上气,肺胀,它当然也喘,烦躁而喘,所以我们用方子的时候,光看病名是不行的。

  这个(小青龙汤加石膏)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有热,所以有烦躁,就是不汗出而烦躁。小青龙汤它是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所以用干姜、细辛、五味,袪水。水一去,麻黄、桂枝也发挥作用了,就能够汗出了。(小青龙汤加石膏)在这个基础上,也是咳逆上气而喘,从这几点上,跟越加半夏汤没什么分别。可那(越婢加半夏汤)是在越汤的基础上有夹饮,这(小青龙汤加石膏)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夹热,它有热。小青龙汤治一般的咳喘,吐涎沫,不得平卧,有表证,也是外邪内饮。但是烦躁,就是热,所以就有石膏证,小青龙加石膏。

  方剂的应用,必须要注意的,你看这个(小青龙汤加石膏)没有目如脱状,前头(越婢加半夏汤)那个咳嗽喘,大致都差不多,那个(越加半夏汤)脉浮大,这个(小青龙汤加石膏)脉也浮,有时候还真是分不清。主要的呢,那个(越婢加半夏汤)水气的热比这个(小青龙汤加石膏)厉害,冲逆得也凶,所以目如脱状。小青龙汤不是的,它只是咳逆倚息。后头还要讲的,所以小青龙汤列到“痰饮篇”,它单祛痰饮;越婢汤还是偏于治热,治风热,所以两个方子应用的方证是不相同的。

  小青龙汤是咱们以前讲过的,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半夏、石膏。这个方子是常用的,它主要偏于辛温,所以在临床上遇到这种一般的咳而上气的这种喘,若是偏于有热的,你用小青龙汤要注点意。(小青龙汤)它是偏于饮盛,心下有水气,开始在《伤寒论》就提出这个问题,就是痰饮太盛,得治饮了。这样症状的人,口不那么干,这个时候有用它(小青龙汤)的机会;真正有热,用它(小青龙汤)机会不多,要注意!老年人气管炎用这个方子有时候很多,但也有夹热的时候,你看烦躁嘛,虽然一派痰饮这种征象,可以用小青龙汤。但又有烦躁,烦躁这是石膏证的反应。因为有干姜、细辛这些药,它也不渴的,别看搁石膏。

  这个药主要是半夏、细辛、干姜、五味,这些药又镇咳,又祛水,温中镇咳、祛水,另外以麻黄、桂枝、甘草、石膏解表去热。既有表证,内里头也有水,这在《伤寒论》里讲很多了,内里有水,你要不兼水,只是发汗,不行的,解决不了问题。常常由于发汗,激动里水,也发生很多变证,必须兼祛水。这里面看出来些问题了,只是胃有停水,那用干姜、半夏这类药就可以。如果小便不利,还是要搁利小便的药。这在《伤寒论》讲了很多。

点赞(0) 打赏

其他方剂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