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以上六味药,用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以上浮沫,再加入其他药,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方剂介绍
【症状】咳逆上气,喘,眼球突出,脉浮大
【组成】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用法】以上六味药,用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以上浮沫,再加入其他药,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胡希恕】“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这也是外邪内饮的一种病,热夹水气,壅逆于上,所以咳而上气,其人喘。此为肺胀,凡是上气而喘,胸膜腔内压要高,这个方子的应用在后面--“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加半夏汤主之”古人认为,半夏这味药治眉棱骨痛,古人谓之痰厥,它就下痰饮。水和邪热不得出表,都是往上壅逆,最厉害的可影响到两目,如脱状者,就是眼球像突出来一样,就像掉出来一样。这个病是真有啊,在喘得厉害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越婢加半夏相当好使。
越婢汤它本来治风湿、风水,它是汗出,“续自汗出,身无大热”,这么一种表证。“身无大热”,不像阳明病那个蒸蒸发热,不到那么个程度,但的确是热在里了。它这“续自汗出”,阳明病法多汗,所以麻黄配伍石膏。既有表证里头也有热,但这个热没到胃家实那个程度,不到身大热,所以原文说的是“身无大热”,可不是说身没有热,不像阳明病那个身大热的样子,没到那种程度,但是里头有热。汗呢,也不像桂枝汤那个汗,它这个汗是由内往外蒸的,而且汗也多,跟麻杏石甘汤一样,汗也较黏,有臭味。
这段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同时又有水气,就是半夏的关系,所以加半夏。半夏这个药下气,也逐水,也就是咱们所说的祛饮,饮也是水。那用这种(越婢加半夏汤)方子,假设遇到哮喘,脉浮大,目如脱状,这类证候,要用越加半夏。浮大者,浮是表,大是里热,里有热脉大;目如脱状,这就是热夹水气,不得出表,往上壅的。所以越婢加半夏汤的应用指标就是目如脱状。越汤咱们讲过的,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这就是越婢汤的原方,越婢加半夏汤就是越婢汤加了半夏。咳而上气,再喘,目如脱状,脉浮大的可以用这个(越婢加半夏汤)方子。
这一篇讲的全是关于呼吸系统的病,肺痿、肺痈、咳逆、上气,它概括咳嗽和喘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