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炒至油质渗出)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以上十味药,除乌梅外,余药分别捣细筛末,然后混合研制。另把乌梅放入米醋中浸泡一晚上,去掉内核。

方剂介绍

【症状】四肢厥冷,吐蛔虫

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炒至油质渗出)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用法以上十味药,除乌梅外,余药分别捣细筛末,然后混合研制。另把乌梅放入苦酒中浸泡一晚上,去掉内核。再将乌梅放在蒸具内,上面复盖五斗米共蒸,待米蒸熟后捣成泥状,与上药末混合均匀,放入药臼中,加入蜂蜜,用棒槌捣二千下,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饭前吞服十粒丸药,一日服三次。此后,再慢慢加量到每次服二十粒药丸。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有浓烈气味的食品

【胡希恕】(乌梅丸)这个方子很好,的确是真正的虚寒久利不已,这个方子可以治,而且祛蛔也是有一定的作用,既要用附子、蜀椒、干姜、细辛诸大温大热之药,以温中祛寒,咱们说是回阳嘛。另外要用黄连、黄柏解烦治利,黄连、黄柏的苦寒药,虽然苦寒,它燥,能治下利,下利不用芩连的很少,同时他有烦蛔厥它也有烦,虽然不那么燥,它(黄连、黄柏)也解烦。主要的是胃不好,胃虚、血也虚,我们讲的厥阴病津液虚、血虚津液虚、血虚,不健胃不行的,既用这些诸温性药,又加人参那么对于血液(虚)呢,也用当归,这就是补益其气血,还是围绕着健胃嘛!最妙的是乌梅,(乌梅丸)以它为主,乌梅这个药,是酸药都收敛,(乌梅丸)酸药是大量地用,酸能解渴,而且乌梅是个酸敛止渴的药,厥阴病虚他要渴,所以有止渴的作用,但不是治消渴。同时酸敛既能够制诸温,像细辛、干姜附子、蜀椒,这个大的温性药,不让它太散了。治阴虚证(编者按:此处胡老指阴性虚证),太散了不行,出大汗啊。乌梅收敛,它也能够敛着,不让辛散太过;同时它(乌梅)与芩、连搁在一起更能治下利。乌梅是治下利是很好的一个东西。所以他用它(乌梅)为君,有几方面的作用。另外他又调以蜜和为丸,这也是安中补虚嘛。所以这个方子虽然寒热并用,但是是互不相干的。

所以古人的这种(寒热并用)方子,有的是的,不像现在一遇到热病马上都是寒药,(假若)有一点的热药,(就会有人质疑)你怎么搁热药?方剂的配伍,古人是根据实践的。要是久下利,你们可以试验(乌梅丸)这个方子,用它是挺好的,但是,不要用汤药,还是要用丸药,这个(方子)还是挺好使的。当然四肢厥冷、吐蛔,这个病(乌梅丸)也可以用。

点赞(0) 打赏

其他方剂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