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茯苓四两,甘草、细辛、干姜各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以上六味药,用水八升,煮取三升药汁,去渣,每次温服半升,每日三次。

方剂介绍

【症状】(服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嗽胸满的症状消失,但又再次出现口渴、冲气症状的(是因为服用了细辛、干姜一类的热性药引起的),服用药物后应该出现口渴却不渴的(是支饮仍存在的缘故)。支饮患者于理应昏冒头眩,必伴有呕吐的症状,有呕吐的再加入半夏,以消除水饮。

组成茯苓四两,甘草、细辛、干姜各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

用法以上六味药,用水八升,煮取三升药汁,去渣,每次温服半升,每日三次

【胡希恕】吃了上药,就是苓甘五味姜辛汤,“咳满即止”,咳嗽和胸满马上就好了同时“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变成这种情形啦,“冲气”又来了。这个冲气不是桂枝证所主的气上冲,这个气上冲指的是饮,水饮往上冲逆。

  底下就解释这两句话(“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为什么“而更复渴”了?这是因为细辛、干姜为热药,“服之当遂渴”,吃这个药,他就要渴的。(因为)饮去了,它又是温性药。他要是了,就不能再继续用辛温的药了。

  “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吃这个药他当时渴,可不久就不渴了,跟前面讲的小半夏汤是一样的(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呕,本来应该渴,可是他才吐完水时渴,过了(之后)他就不渴了,不渴了,所以他说是支饮。这一段跟小半夏汤那段一样,他吃的是辛温热药,是散寒逐饮的,饮去胃中干,热药发生作用了,他当时是要渴。可是这个渴不久就没有了,而“渴反止者”这是说明支饮没去。

  “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是不是真的呢?你要辨证啊。如果真是这样子,“法当冒”,支饮往上来,头一定要眩冒的。头眩冒,水往上来,人也必呕。那么要是呕,就加半夏就行了。半夏是降逆,止呕,它也是治水饮。(这些药)统统治水饮,没离开治水饮呐。

  这就变成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不必搁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夏汤方这太复杂了,就根据上面的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就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就行了,这(记忆起来)挺方便。我们由这个方子知道:冲气复发不是桂枝那个冲气复发,这(不是气冲而)是饮逆,所以呕。加半夏,不但治呕也水,所以恰好。

点赞(0) 打赏

其他方剂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