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以上两味药,加水七升,煮取一升半药汁,分两次温服。
方剂介绍
【症状】呕吐完却不口渴
【组成】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用法】以上两味药,加水七升,煮取一升半药汁,分两次温服
【胡希恕】小半夏汤,就是半夏、生姜两味药。
“呕家”,胃停水人要吐,尤其支饮,它往上冲逆,人就要吐,吐出来胃就干了,干了就要渴。所以,呕家本渴。他吐出来水分,水出来了,胃就干了,他就应该渴。“渴者为欲解”,要是渴的话,呕就要好了,这是按一般的停饮呕吐的说法。
“今反不渴”,他呕吐之后,也渴,渴完了他就不渴了。那就是有支饮,饮随吐随聚,饮从下往上,直上。这种支饮,要赶紧吃药,用小半夏汤。
你看看这个方子,半夏、生姜都祛饮,咱们说生姜散寒祛饮,半夏是降逆祛饮,也都祛水的。你看因其呕的水饮,用治咳满的法子就不行,(虽然)还都属于水饮(编者按:还需要更精细辨证才可以),可这药(虽治呕但也)还是祛水。
所以这一章讲得最细,我们必须得理解到这个地方(编者按:精细辨证而非粗略辨证),这个书才有用,那么我们才能会治病,痰饮是这样,其他病全是这样的,不是逮住一个因素就能把病治了。所以这说明中医与西医不一样,西医把病名掌握住,我就能这么治,好不好(另论),当大夫的责任是对的(没有错误);中医不行,有水饮,治水饮不错吧,(光)不错可不行(不精细也治不好病啊)。如果是呕不是咳,那你治那个咳,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有害,所以还得细辨。这得用小半夏汤。
所以中医的方药,不是凡祛水饮的药就能治好水饮之病,不是那个事儿。(依次类推)旁的病都是这样啊。(本章节)这一回讲得特别细。
(金匮要略方注)“诸呕吐”,就是凡是呕吐,里头有水饮,所以“谷不得下”。胃里头有水吃不下东西去,吃下去也是吐出来。所以这一类的大概都是胃有停水的关系用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就是半夏、生姜两味药了。这两个药都是袪水的,止呕。半夏下气袪水,生姜呢?也是降逆治呕,也祛水,同时有些散寒作用,水性寒嘛。
小半夏汤单独用的时候少,我们一般临床上都搁到旁的方剂里头用,你看上边的黄苓加半夏生姜汤里头也有小半夏汤,我们平时用的小柴胡汤里头也有小半夏汤,所以它(小柴胡汤)也治呕。小半夏汤常常是与旁的方剂合着用的机会多,单独用的机会少。这个书单提出来,说治呕有半夏、生姜这一类的方药,专治水饮类的呕,不是水饮的呕没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