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汤
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以上二味药,加入二升水,煮取一升药汁,分两次温服。
方剂介绍
【症状】心下(胃)支饮,头晕目眩,脑袋沉
【组成】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用法】以上二味药,加入二升水,煮取一升药汁,分两次温服
【胡希恕】这也是支饮,“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用木防己治吧,不行!
“苦冒眩”,冒者就是脑袋沉,如戴个重东西似的;眩者,眩晕,头晕目眩。这也是支饮造成的。根据这种情形(其人苦冒眩)而来饮,他用的泽泻汤。泽泻是个甘寒的药、人胃,它袪胃水;术更是了,咱们现在常说术健脾,(我认为)就是健胃,胃里有停水,用术最好了。
治脑袋眩晕、水饮所作,大概利水的药有三种:以泽泻最有力量,但泽泻性偏寒,如病并不是那么有热,还得配伍术,术是个辛温的药,苦温,温性祛水药,术祛胃水,也治头晕,治头冒。所以这两个药配伍起来,治疗“苦冒眩”。“苦冒眩”者,以冒眩为苦,那是相当厉害,眩晕得很。茯苓也治眩晕,但茯苓治眩方面,不如这两个药(泽泻、术)有力量,但茯苓治心悸,这两个药(泽泻、术)都不能治,后头要有(讲到)的。
所以中医治病不是说有水饮,祛水饮就行,你们看这个就知道了,所以读这个(仲景)书,非得在这上面(编者按:精细辨证而非粗略辨证,精细到什么程度呢?至少主要的病性、病位都要顾及才算及格,治病才会有效。而如果能更精细,方证药证皆与所致治病符合,则治病有效率可达到巅峰)下手不可。同是治水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可以用那个方子(木防己汤),而用这个方子(泽泻汤)绝不行。那个方子(木防己汤)治什么?治水饮,也祛水饮;这个方子(泽泻汤)也祛水饮,可是非有苦冒眩不可。
所以仲景这个书啊,咱们研究古人所谓经方,法律森严,严得很!我们唯独在这上面(编者按:精细辨证而非粗略辨证)才能学会治病。现在咱们(很多医生)辨证只是辨个水饮,(认为)祛饮就行了,那治不了病!你看到现什么情形(就用相应的方药),我还没讲完呢,底下你再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