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五味药,加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加桂枝达到五两,加桂枝的原因,是因为桂枝能降奔豚气。
方剂介绍
【症状】(用烧针治后)针处发红肿,奔豚(气从小腹往上冲)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剖开
【用法】以上五味药,加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加桂枝达到五两,加桂枝的原因,是因为桂枝能降奔豚气。
【胡希恕】用烧针迫使大汗出,神经受这种剧烈的刺激,人就要发惊狂,前面已经说过。“加温针,必惊也”,后头也有这么一段(119条)。他还说“亡阳,必惊狂”(112条),大汗出嘛。烧针就使着发惊。那么假若表不解,有气上冲,上边汗出得多气上冲得也剧烈,那么在惊的基础上,尤其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这又给病人一个严重的刺激,再有气上冲,所以必发奔豚。那么就在这种惊恐的基础上,神经症状再高涨,就容易发生奔豚。这一段就说明这个。“烧针令其汗”,就是所谓亡阳,大汗。上面出汗太多,导致底下水和气,趁着上面之虚,都往上冲。如果再“针处被寒”,给神经更为严重的刺激,那么一定要因惊而发生奔豚证。
那奔豚证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气从少腹上冲心者”,感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心。这我在临床上遇到过好像两次吧,不多但也有的。而且这个方子(桂枝加桂汤)也相当好使。“灸其核上各一壮”,就是治感染,治针处感染,哪一块红肿,就在哪儿灸之。“与桂枝加桂汤”来治奔豚。
我们由这一段,可以知道桂枝是治气上冲的。桂枝汤的原方加桂枝,就治气上冲了,所以桂枝治气上冲在这一条里头看的是非常清楚了。“更加桂二两也”,就是原方它是三两桂枝,更加桂,就是原三两再加上二两。也有人解释,这个桂是肉桂,(我认为)这是错的。这个方我用过,所以我知道。这还是桂枝汤原方再加二两桂枝,现在就是15克了。赵绍琴遇到过这个病(奔豚),他问过我,我说你用这个(桂枝加桂汤),他用过后就好了。
桂枝加桂汤是桂枝汤的原方再加桂枝,桂枝汤证还存在。桂枝汤也治气上冲,前面有“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桂枝汤本身就可治气上冲,气上冲达到一定高度,就是奔豚(桂枝加桂汤)。达到一定程度的高度,所以感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那个情形。当然还是桂枝证。脉还浮,还有些发烧、恶寒,桂枝汤证还存在,所以用桂枝汤原方加桂。如果没有桂枝汤证呢,像前面讲的苓桂枣甘汤,脐下悸,那是以水为主了;这个(桂枝加桂汤)是以气为主。这个(桂枝加桂汤)气也不是深呼气的气,(而是)感觉有气上冲。这就是桂枝汤原方,把桂枝原先三两变成五两。
(金匮要略方注)这个方子不但我用,我们一个同事赵绍琴遇到一个奔豚(病人),和这个(症状)一样,他就给吃这药,吃了就好了。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太阳病开始用麻黄汤发汗,发汗表不解,我们应该用桂枝汤再发汗就对了。这发汗表不解,是经常碰到的情形,病比较重,吃麻黄汤,完了表还未解,这时不要再吃麻黄汤,要改桂枝汤,这是正当的治疗手续,但大夫没有这样做,而是“烧针令其汗”。烧针令其汗这可很凶,以火劫汗,在《伤寒论》上你们看看太阳中篇,后面那几段都说这些。烧针令其汗,必使大汗出,“以火劫发汗,亡阳必惊狂”,汗出得太多,古人谓之亡阳人非惊狂不可,所以奔豚是在惊发的基础上得之的。开始就由于烧针令其汗针处又被寒,被寒就是感染,所以“核起而赤”。一烧针开始大汗出,这个人的机体已经受到一种刺激,就容易得惊发。又见“针处被寒,核起而赤”,针刺的地方按现代的话说感染了,肿了,这又给人加重刺激。既烧针,烧针针处又被寒,核起而赤,重复给人身体刺激,一定要得奔豚。《伤寒论》上说的以针劫,以火劫发汗亡阳必惊狂,这是《伤寒论》上说的。在惊狂的基础上,针处又不谨慎被寒,就是感染了,再给机体以刺激,非发奔不可。
那怎么办呢?发奔豚就感觉气冲少腹,上冲胸咽,“气从少腹,上至心这是句简单的话,上面已经都交代了奔豚的症状,这里只是说气从少腹上冲心。
应该两方面来治疗,一方面治针处被寒,用灸法,灸其核上各一壮,来治针处被寒那个红肿的地方,(另一方面用方药)然后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桂枝主要治气上冲,这应该很清楚。为什么用桂枝汤的原方加减?虽然是大汗后,表还是不解,还是用桂枝汤的基础。但是奔豚发作得厉害,所以用桂枝降冲气,桂枝又加上量了。
古人说桂枝泻奔豚气、泻肾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而已,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方证的规律。如果气冲厉害加桂枝,这是对的。桂枝治冲气,这是事实可冲气是不是肾气,这是有问题的。但古人没办法,这只是他心里所想、所猜测的看法,(不一定对。我认为)恐怕与肾没关系。底下这个桂枣甘汤与肾有关系,还值得可疑(编者按:此处的意思推断为或许还有可能),这个根本不是(桂枝加桂汤与肾根本没有关系)。
(桂枝加桂汤)表不解,“大汗流漓,表必不除”,开始发汗表没解,应该用桂枝汤,没用桂枝汤,用火劫迫使大汗出,大汗流漓,表还是不能解。那么在错误治疗的基础上,这个人由惊变成奔豚。这种证不是个实病(编者按:此处实病,似乎不是虚实之实,而是指与神经官能类型疾病相对立的实质性疾病),现在说就是神经官能症,发作起来,就这个样子,过去一会儿就没有了。但这个人的表证还存在,什么表证,桂枝汤证。所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桂,治气上冲,这个我们以前(在《伤寒论》中)也讲过。桂枝,原来是三两,现在变成五两了。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还是桂枝汤的原方,这个药,当然还是解表。同时,加重治疗气上冲,奔豚也可以治,奔豚证,这个方剂最常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