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汤
蜀椒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以上三味药,加水四升,煮至二升,去渣,放入胶饴一升,用小火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温服,每日第一次服药后大约过一顿饭的时间,可饮米粥二升。然后再服药。当日只进食糜粥之类,并盖被使其有微微汗出。
方剂介绍
【症状】心胸寒痛,呕吐,不能吃东西,腹中寒(肠胃),肚皮凸起
【组成】蜀椒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用法】以上三味药,加水四升,煮至二升,去渣,放入胶饴一升,用小火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温服,每日第一次服药后大约过一顿饭的时间,可饮米粥二升。然后再服药。当日只进食糜粥之类,并盖被使其有微微汗出
【胡希恕】“心胸中大寒痛”,寒冲逆于心胸,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胃中有寒、有饮,就不能吃东西,胃虚里头有寒,不能吃。腹中寒,主要寒在腹,就是在胃肠里面,往上攻啊,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主要是“腹中寒”,就是在胃肠里头。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上下”指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近触”,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胃肠里头沉寒客冷,寒得厉害,刺激胃肠,胃肠蠕动,腹皮由于胃肠的蠕动,腹皮也动,所以他说“上冲皮起”,尤其肠子动得厉害了,肠子也薄,有寒刺激肠黏膜,它就蠕动。“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这个上下,出没无常啊,一起一伏,就像有头足似的。这儿起个包,那儿起个包,上下乱动,这是一个比喻的话,它不是真有头足呀。“痛而不可触及”,腹中痛得更厉害,这个疼甚至于不可触及。
“大建中汤主之”,这说的是寒疝,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不一样,大建中汤大温,既用干姜,又用蜀椒,同时还大补,搁人参。
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一方面解表,一方面治痛,它这疼与芍药有关系,所以加量芍药。另外,搁饴糖,糖甜,能止痛,又温,所以它是建中嘛。这个方剂(小建中汤)主要是温补胃,古人也把脾搁里面了,其实,脾不关乎消化系统的事儿。还要止痛,饴糖是止痛。芍药是苦寒药。治寒疝用芍药的机会很少,即便用也不能用那么大量,芍药微寒啊,大建中汤里面没有芍药。
大建中汤这个方剂与小建中汤截然不一样,所以叫大建中汤,大温大补,那么它这个证候,在临床上要注意,干姜治呕,干姜附子都是大温性药,干姜偏于治上,所以它必有呕。小建中汤没有呕,“呕不可与建中”是指小建中说的。大建中汤证它有呕,它用了大量干姜。
所以我们遇到这么一种病,是虚寒,有呕,心腹觉着寒气痛,尤其腹中痛得厉害,那么至于“上冲皮起”这不一定,要有这样的情况那就更明显了,没有(上冲皮起)也可以用大建中汤的。它有人参,就有心下硬。就是呕而心下痞硬,腹中痛剧烈,这个方药就可以用。总而言之,有热除外!这个热药不适于治热证,如果这个人有热,一般还是用不得这个药(大建中汤)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