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以上四味药,加水五升,煮得三升药汁,分三次温服,腰中即会觉得温热。

方剂介绍

【症状】身重,腰冷,像水肿的样子,口不渴,小便频数,饮食正常。(长期出汗,衣服湿冷未及时更换,汗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腰下冷痛,腹重)

组成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用法以上四味药,加水五升,煮得三升药汁,分三次温服,腰中即会觉得温热

【胡希恕】脾,有个中风。肾,连中风都没有,中风、中寒都没有,所以这篇东西很不完全。

  这儿提个“肾着”,肾着是照部位说的,腰是肾的部位,腰与肾没有关系你们看经文就知道了,所谓“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身体重就是组织里有湿,组织里有水分,就身子沉。

  “腰中冷”,地方在哪儿呢?在腰,所以在腰这个地方冷。水性寒,这是肯定的,所以水在胃,当背部寒,背寒冷如掌大,就像巴掌那么大。背寒都是胃中有停水。腰冷呢,这块儿有停水,所以说“腰中冷”,湿水之气都在这里。

  “如坐水中”,冷的那个样子,就像坐在水里的那种情况,水指冷水说的。“形如水状”,有时也能肿点,就像水肿的样子,一般也有时不肿。水气病,水哪儿来的?一般都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影响水的代谢,人都渴,这个(肾着汤证)正相反,“反不渴,小便自利”,它(肾着汤证)与一般的水气病不同,它的来头不是“由小便不利”而来的,小便反倒自利,“小便自利”就是小便频数,而且它也不渴,“饮食如故”,这个病胃里也没有水,病不在胃,所以饮食也如故。

  “病属下焦”,这个病纯属在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这个病怎么得的呢?由于身劳。看(仲景)这个书,古人说得这个病的人,是劳动人民多呀,因为劳动就易出汗,出汗就不能换衣服,汗浸湿衣服,衣裳就湿了,一凉它就冷呀,衣裳里面老是冷而湿,冷湿在这里面,如果你再出汗,那么汗就出不来了。咱们讲的“汗出当风”得关节炎,这是一个道理啊:汗排出去,一方面排出热,一方面排出废物。冷湿在外头,汗就不得排出,不得排出,它就在组织里面,郁到那个地方了,当然(偶尔)一回是不要紧的,它搁个“身劳”,劳动人民天天这样,这就成问题了,久而久之这地方就“湿而为痹”嘛,汗老是出半截儿,要出,衣里冷湿了,汗就出不了,该出去的汗在皮肤里含下了,久而久之这地方就成了病了,这个病是这么来的。这有道理,咱们说的关节炎大概也都是这样来的。所以贪凉、饮冷,那么该出的汗不让它出来,一闭塞它就留在里头了,这不是一时而得,久久得之。

  “腰以下冷痛”,腰以下又冷又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肚子前边啊,组织里面都有水气,不光是后腰,沉得就像带五千钱,古人花的是铜钱,五千钱也不少,也够沉的了,形容这个沉呢,就像带着五千钱。

  “甘姜苓术汤主之”。可以用甘、姜、苓、术这四味药来主治,这个方剂治这个病,确实有效,在临床上常遇到,有人说腰痛,你好好问问,腰较凉吧?四肢沉吧?假设有这个情况,用这个药准好使,我在临床上就遇到好多次。

  所以治腰痛,也不能靠一个方剂来治,就是必须要辨证,这是中医最核心的问题。它是这个方子的适应证,你用上那一个方子,一点效也没有,甚至有害处。

  甘姜苓术汤这个方子很好使,它是甘草、干姜加上茯苓、白术,白术我用起来不如苍术好,我用的时候搁苍术。甘草、干姜是温中祛寒的,同时这个药也治小便数,咱们讲肺痿,肺中冷,那个病有遗尿,小便失禁。它这个小便数也是这个样子,由于身上有冷湿,小便也打算把它(冷湿)排出去,但排不出去,虽然小便挺多,但病还是祛不了,所以古人用这个方子(甘姜苓术汤)就行了,一方面苓、术排除水气,同时甘草、干姜温中袪寒,这几味药协力一起就能治疗肾着病。

  这个方子平时用的机会不少。如果再有血虚,用甘姜苓术汤再配合当归芍药散,这个机会也有,既有这个病(肾着),同时也有贫血,可以合着用,这我都用过。

点赞(5) 打赏

其他方剂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