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粳米汤

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以上五味药,加水八升,煮至米熟汤成,去渣,取药汁一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

方剂介绍

【症状】腹中有寒气、肠鸣、疼痛,胸肋逆满,呕吐

组成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

用法以上五味药,加水八升,煮至米熟汤成,去渣,取药汁一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

【胡希恕】这也是温药,这不是腹满,是“胸胁逆满”。这是由于腹中有寒气,寒和水气,就是腹里头既有寒,同时也有水气,所以才有“雷鸣”,肠鸣得厉害;“切痛”者,痛得也相当凶。

  所以这个方子,它治寒疝的,也治疝气痛,但是得有这种情况,主要的是胸胁逆满呕吐。这是从用药上看出来的。附子粳米汤这个方子挺好。对于寒疝,等讲完了我再集中给你们讲一讲。寒疝,现在用这个方子的机会也有,如果这个人呕吐,胸胁逆满,雷鸣腹痛得厉害,寒疝也可以用此方;不是寒疝一般的虚寒肚子痛得厉害也可以用。

  咱们看看这个方子,大家就明白了。它主要是用附子,附子这个药一般都知道是祛寒。但是对寒疝来讲,祛寒就不够用了,怎么讲呢?寒疝现在包括多少病呀,很多呀,第一个就是小肠疝气,小肠疝气就发生在中腹以下。宰猪、收拾猪,大概都看到过吧,就是网油儿把肠子包裹着,摘这个东西挺费劲,咱们叫作水油,水油有点味道儿,它就是在肠子外头,有个网儿整个把肠子都包着。

  那么身体弱,主要是弱,弱到什么地方呢?组织虚弛了,本来原先没有什么缝儿,结果裂缝了,肠子漏下一块去,坏了,疼得简直是不得了,这咱们叫它小肠疝;那么也有掉一块油的情况,卡在那儿,也是疼。

  那么这不关乎寒,不是寒而是虚,主要是虚。附子、乌头呀,它就能够把组织振兴起来,它不是松弛吗?(附子、乌头能使它)紧张,恢复它,所以小肠就能回来。它不是寒的问题,古人只能看到寒的问题。(上面)这是我们根据现代医学上参考着研究了,也不一定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还有一种疝痛,寒疝的疝,就是痛,剧痛。怎么叫寒疝呀?遇到冷它就发作,有这种病的人也不是天天发作,遇到受寒、天凉,它容易发作,事实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把它叫作寒疝,就把病的原因归到“寒”上。

  那么我方才说的那种(小肠疝)与寒没关系。

  还有一种,就是现在说的肠梗阻,肠子折叠了,也都由于松弛,肠子本身松弛了,它拧劲儿。平时的健康人的组织都是相当紧的,不会松弛到那个份上,如果松弛到那个份上,这也是疝痛,也表现出四肢冰冷等,影响到了消化系统嘛。咱们说血不到手,手就凉了。血不到足,足也冷,它这时显出了一片虚寒的状态。那么,这个也是器质上的病变,也并不是关于寒的问题,这个也很多呀,所以我们后头要讲乌头汤。

  还有一种起因是蛔虫,古人给起名叫虫疝,就是虫积,这东西特别多,尤其是蛔虫,咱们现在说是跑胆道里头去了,那个疼法,古人叫作虫疝,我们就要用大建中汤,里面有蜀椒,蜀椒杀虫,虫子遇到蜀椒、干姜啊,常常出来这个我们后头要讲的。

  寒疝,结合现在这些病,如肠梗阻、肠折叠,换言之是肠子有闭塞,现在得这个病,西医就要马上手术,不动手术,折叠、扭转的地方就坏死了,西医非动手术不可,中医不这样,这个后面我们要讲。

  我们方才讲附子粳米汤,它有治寒疝的情况,但是得合乎它的条件。根据这个药,半夏治呕逆,祛水治呕逆;附子振兴机能的沉衰,使松弛(变得)紧张起来,不一定它就是起“温”的作用,搁旁的温性药就不行;甘草、大枣粳米这都是甘缓止痛药,用这些药以止痛。所以,往上来,有寒有水气,胸胁逆满嘛,呕,肠鸣切痛,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就是寒疝也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寒疝我们还没讲呢,在这我略略提提。

点赞(0) 打赏

其他方剂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