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本经原文】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有毒。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治金疮。生山谷及田野。

药材介绍

【本经原文】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有毒。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治金疮。生山谷及田野。

【产地】处处有之,生山谷及田野,近根处有白茸,故名。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或作小毒)。

【主治】白头翁为治痢要药,功能泄热凉血,治毒痢赤痢,下血腹痛,及妇女经闭。

【别录】治鼻衄。

【甄权】赤痢腹痛,齿痛,百节骨痛,项下瘿瘤。

【弘景】止毒痢。

【容川】白头翁一茎直上如柴胡,所以能治下痢后重者,升散郁结也。其无风动摇,有风不动,色白有毛,凡毛皆得风气,采于秋月,得金木交合之气,故能熄风,从肺金以达风木之气,使木不侮土,故功在升举后重,而止痢疾,又其味苦,是治风热之妙药,仲景治产后中风,及痢疾后重者,走取其熄风火,达肝阳也。

【药征】主治热痢下重也。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滞下胃虚不思食,及完谷不化,泄泻由虚寒寒热而不由湿毒者,均忌,得酒良。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