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济世良方(上卷)

  寿星序

  嘉庆二年,余降乩于阳曲尉之官舍时,鹤等正以神仙济世良方告成,因请序于余。览竟济世宁人方论,皆平妥无奇。然鹤等凡人日请诸仙,除代人请方医病外,绝无他求,并将经验之方,遂笔之书而付梓焉。余心喜之,夫寿人者,惟愿人登期颐,世无夭折。今诸仙方颇费苦心,以好生为德。而鹤等不舍昼夜,手抄默识,刊以传世。有志好善者,按方施药,无力者亦可传方救人,甚至深山穷谷,不能延医者,亦可知草木之性,以救危急于俄倾,岂不良哉!岂不良哉!诸仙固不以此市恩,而鹤等亦不因此掠美,余喜而序其简端,凡阅此编者,皆推广其良可也。

南极老人漫题  

  序曰

  李白虽非才士,但嘉庆元年冬月,鹤亭等三人,常请乩仙,吾爱其雅,故频频降机与尔等联句畅饮,并求与各大仙作传及序。因是生等心气清虚,皆有前缘,故喜之,于是为序。

醉学士青莲道人 题于晋阳仙尉西轩

  

  寿星大仙

不矬不胖不身低 宫开南极紫薇西

大道无为千万亿 修成仙寿与天齐

(吕岩)

锺离大仙

红脸先生出自然 飘飘双髻醉如颠

逍遥天上胸膛露 却是蓬莱第一仙

(李白)

果老大仙

白发银鬚一老翁 纸驴腾起碧云空

元功九九谁能似 八洞天仙可并锺

(洞宾)

李铁柺大仙

本来出世自飘然 换骨超凡亦有缘

误杀当年名铁柺 多因指李姓讹传

(鹤亭敬题)

吕大仙

吕大仙

曹大仙

不作皇亲爱作仙 白云深处鹤蹁跹

自从海岛逢师后 伏虎降龙在九天

(青莲居士)

蓝大仙

山水西湖好 吾居更有情

竹篮常作伴 採药四时春

(採和自题)

韩大仙

齿白唇红在妙年 不知何处炼成仙

手持玉笛偏多趣 飞去飞来白鹤旋

(蓝采和)

何大仙

楚楚衣裳丰丽殊 世人休认是麻姑

自从八洞升瑶岛 愧煞人间说丈夫

(泾源谨识)

醉学士

坐石衔杯兴未阑 一年四季不知寒

诗成百首天然趣 看月云中烟气漫

(醉学士自题)

董大仙

生前大义重伦彝 死后瑶池王母知

千载修来成大道 司文书卷不轻离

(张玉娥题)

许大仙

合浦前生结善缘 慈亲梦兆得珠先

当年克尽伦常志 今日瑶池并董仙

(张玉娥)

张大仙

当年歌舞尽皆春 看破人间不染尘

修炼元功千载后 瑶池今日伴仙真

(董双成题)

葛真人

修隐归东海 山中葛米鲜

经纶不用世 且作大罗仙

(张玉娥)

昴日星君

辰升于东 遵行有度 尡耀九洲 照临下土 分野晋疆

乃眷西顾 驱除心疾 如鉴肺腑 星列此方 人其多福

(鹤鸣敬志)

华真人

至哉华圣 岂惟医博

燎毒荆州 欲除奸恶

玉帝驾前 香菸漠漠

(度世谨题)

刘大仙

脱却朝冠弃紫衣 儒妆结束岂寒微

清泉半亩金蟾影 养得真元入翠薇

(鹤举谨识)

柳大仙

满腹灿珠玑 怀才未遇时 清贫甘自守 磊落复谁知

心厌红尘路 神依碧柳枝 司文南斗下 指点赖仙师

(鹤翔)

红鸾侍者

梅岭别含香 养亲有异方

而今天上恨 犹望白云乡

(鹤亭敬题)

  寿星论人子息

寿星曰:人生子嗣,虽曰天命,岂尽无人事哉。有男子不能生者,有六病。六病为何?一精寒也;一气衰也;一痰多也;一相火盛也;一精少也;一气郁也。精寒者,温其火;气衰者,补其气;痰多者,消其痰;火盛者,补其水;精少者,添其精;气郁者,舒其气。无子者可以有子,不可徒补其相火也。

女子不能生者,有十病。一胎胞冷也;一脾胃寒也;一带脉急也;一肝气郁也;一痰气盛也;一相火旺也;一肾水衰也;一任督病也;一膀胱气化不行也;一气血不能摄也。胞胎冷者,温之;脾胃寒者,暖之;带脉急者,缓之;肝气郁者,开之;痰盛者,消之;相火旺者,平之;肾水衰者,补之;膀胱气化不行者,助其肾气;气血不能摄者,益其气血也。无子者亦可有之,不可徒治其胞胎也。

果老曰:男女之病,各有不同,得其病之因,用其方之当,何患无子哉。

  吕祖论治病法

  平治法:气虚,用六君子、四君子汤;血虚者,用四物汤;肾虚无火者,用八味汤;肾虚有火者,用六味地黄汤;肺虚者;用生脉散;心虚者,用归脾汤,或天王补心丹;肝虚者,用建中汤;胃虚者,用四君子汤;脾虚者,用补中益气汤;郁症,用逍遥散;伤风,用小柴胡汤,或参苏饮;有热者,用二黄汤;胃热甚者,用竹叶石膏汤。诸如此类,何必出奇玄异哉。

奇治法:一味而成功,不必借重二味也。如吐,只用瓜蒂一味足矣,不必再添别药,反牵制也;如水泻,用车前子一两,饮之即止,不必加别味以分消之也;气脱吐血等症,独参汤饮之是也;腰痛不能俯仰,用白术四两,酒二碗,水二碗,煎汤饮之,即止痛也;瓜蒂专于上涌,若杂之他药反不能透也。如人善跳跃者,一人牵扯其身,转不自如。车前性滑,分水穀,兼之他药,如人善入水者,一人牵其足则反不沉。人参善补气,加之别药,则因循宛转,而不可以双用也。

偶治法:方中不能一味奏功,二味兼而治之。吐血用当归、黄耆;中寒用附子、人参;中热用元参、麦冬之类是也。夫吐血者,必虚,用当归一味可矣,何佐之黄耆?盖血乃有形之物,不能速生,必得气旺以生血,故黄耆以补气也;中寒阴气逼人,阳气外越,祛寒用附子足矣,加人参者,元阳既不归合,则一线之气若存若亡之间,不急补其气,元阳出走不返,故必兼用参以挽回于绝续之顷也;中热之症,上焦火气瀰漫,不用降火之品,何能救焚,用元参退其浮游之火足矣,何又用麦冬?盖胃火沸腾,肺金自燥,胃口自救不暇,又何以分润肺金之气,故必用麦冬以润之,不藉胃土之奉膳,胃土足以自资,而火自然可息。举三方可通,其馀可广悟也。

形治法:四肢头面,有形可据而治之也。如目痛则治目,头痛则治头,手痛则治手,脚痛则治脚矣!其病见之形,何必求之于无形,此形治宜审何经之病,用何经之药,自然效应。如手之麻木乃气虚,而兼风湿中之,必用引入手经之药,去风去湿之药,始有效,否则无益。倘舍外形而求内象,无怪其不相入也。方用:白术五钱 防风五分 黄耆五钱 人参二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桂枝五分。用水煎服。耆、参、术俱补气去湿之药,防风去风之品,必得桂枝始能入手经也。经络既清,自能奏功,可类推。

  

  又论人参性

  世人用不起人参者,党参可代。医家往往用洋参代,大错。党参即先朝之人参也。如今力薄,无力吃参,党参加倍用之可也。(后有诸大仙制党参法,功比人参。)

有人得脾经之病,如水泻乃脾气不温,血痢乃过于燥热而成此症。水泻用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二味煎汤立效。血痢不同,有腹痛不痛之分。痛者乃火热也,用归尾一两 黄连三钱 枳壳二钱 白芍一两 广木香二钱 甘草一钱 萝卜子二钱。用水煎服;不痛者乃寒也,用白芍三钱 当归三钱 萝卜子一钱 枳壳一钱 槟榔一钱 甘草一钱。用水煎服。水泻者,乃一时水气浸脾,用白术以利腰脐之气血,车前分消其水势,此正治之法也。

蓝大仙曰:白术、车前利腰脐,消水气。然白术亦能健脾,健脾水自消,原不必借重车前。车前能通窍而安脏气,亦不只分消已也。脏安则水湿之气自消,又能分助,所以奏效如神耳。

曹大仙曰:血痢者,肝克脾土,虽因脾土之湿,又加暑热暗浸,瓜果内伤所致。终因肝木火旺,无制凌脾土而然也。故方用白芍、当归滋肝而平木,肝木得养,不来剋土,土得养而血痢自愈矣。

韩大仙曰:血痢虽有痛不痛之分,其实皆火热而挟湿气也。论理二方俱可通治,而吕仙分别痛不痛乃慎之也。二方加减各为神效,不必畏首畏尾,一用之于痛,一用之于不痛也。盖火邪带湿气,居于肠脾之际,不得奔下,未有不急而后重者,妙在用当归、白芍滑而利之,则火邪利于直下,不只平肝木而救脾土也。

李铁柺大仙曰:按血痢,吕仙指为火邪挟湿,此乃壮实人之痢言之也。然内伤劳倦与中气虚寒人,脾不摄血,往往脾湿下乘而成,理中汤加木香、肉桂,补中益气汤加熟地、炒黑乾姜,治之而愈。火邪之血,色必鲜红,脉必洪缓,口必消渴而喜饮冷,小便必热涩而赤浊;内伤之血,色必鲜而紫黯,或微细淡白,脉必微细而迟,或浮涩而空,口不渴,即渴而喜饮热汤,小便不涩不赤,即赤而不热不浊,可便。

  又论治人当分强弱

  吕祖曰:人有南北之分,分于强弱也。南人之弱不及北人之强也,然南人亦有强于北人者,北人亦有弱于南人者,不可一概而论。当观人以治病,不可执南北以治强弱也。天下有偏阴偏阳之分,偏于阳者生于南亦强,偏于阴者虽生于北亦弱。偏阳者宜用寒凉之剂,偏阴者宜用温热之品也。

果老曰:是。

  又论病知生死

  吕祖曰:知病之生死而后可为医,生中知死,死中知生,非易易也。伤寒七日不汗死是也。生中之死,而辨其不死;死中之生,而辨其不生,医道其庶几乎。七日无汗,人皆谓死,予独断其不死者,非因其无汗而可生也。伤寒邪盛,禁汗不出,其人无烦燥之意,肾水犹存,邪火不能熬干之也。虽无汗必有汗矣!中风中恶不出声,中毒致闷乱,其人之气犹存,似乎不死,然而遗屎,肾绝矣;手撒,则肝绝矣;水不下喉,脾胃绝矣;舌本强,则心绝矣;声如酣,则肺绝矣。五脏无一生,无有不死者,有一脏之未绝,未死也。看何脏而救何脏之气,死犹不死矣。五脏中最急者莫过心,心肾之药,莫过人参、附子二味,二味相合,则无经不入也。救心肾而各脏无不救之矣!将死之人,必有痰涎之作祟,不多用参而只用祛痰化涎之药,正足以死之也。此死中之生而辨其死也。

华真人曰:真奇绝之文。

  又治痨瘵之症

吕祖曰:痨瘵之症,用不得霸药,宜用清火之味。方用:熟地五钱 地骨皮五钱(药虽多而功用平和也) 丹皮二钱 元参一钱 人参三钱 白术五分 桑叶五片 麦冬二钱 北五味五粒 茯苓二钱 芡实五钱 山茱萸一钱 白芥子五分 枣仁八分 沙参二钱。水煎服,神效。

又有一法治人虚痨未成,痨瘵之症。方用:熟地一两 山药一两 山茱萸三钱 麦冬三钱 枣仁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沙参三钱 白芥子一钱 芡实五钱白芍三钱 远志八分 丹皮一钱。水煎服。此方尽补其血也,不寒不热,乃至中之方。治初起痨瘵,神效也,名为和平散,治内伤无外感者无不效也。

前方服之不效,必有痨虫尸气。另有一方:鬼箭三钱 鳖甲一两 地慄粉半斤 生何首乌半斤 熟地半斤 神麴二两 白薇三两 人参五钱 鹿角霜五两 地骨皮五两 沙参五两。各为细面,蜜为丸。每日煎汤送下五钱,一日两次,善杀虫不伤耗真阴之气,此药可服半料即愈。改用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三两、北五味一两,不必另立方矣。骨蒸有汗,用丹皮;无汗者,用沙参、地骨皮。有汗无汗均宜服,无不愈。

葛真人曰:此病难治,非偏于热,则偏于寒;非多于清,即多于补。当时无可遵之方,今吕仙定此三方煎丸并用平补无奇,有鬼神难测之机,余又安敢而参间之。然而至神之中,不妨少益至微之语,前方可服五剂,即服吾地黄汤一剂,再服前药,又服地黄汤一剂,如此同服,则水胜于火,阳胜于阴,不至有偏旺之虞。虽方中补阴之品多于补阳,然阳常有馀,阴常不足,似乎补肾水之剂,尤为无弊也。方用:熟地一两 山茱萸四钱 泽泻一钱半 丹皮一钱半 山药三钱 麦冬二钱 北五味五分 茯苓三钱。水煎服。余特另酌分两,以示世人之善用六味者。

刘真人曰:痨已成,最难治,有虫以食人之气血也。若徒补其气血,而不知杀虫之品,饮食入胃,止荫虫而不生气血也。只杀虫不补气血,五脏尽伤,又何生理哉!予方补气血,入杀虫之药,元气生,虫死而身安也。人参三两 熟地八两 何首乌(生用)八两 地慄粉八两 鳖甲一斤(醋炙) 神麴五两 麦冬五两 桑叶八两 白薇三两 山药一斤。为末,打成糊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半年虫出而愈矣。

曹仙曰:未成痨病,将要成者,方用:熟地一两 地骨皮五钱 人参五分 北五味五分 白术一钱 山药三钱 白芥子一钱。水煎服。妙在平补,无偏胜之弊。虽熟地多,有参、术以行气,自易制其腻滞,故转奏功。倘谓参、术助阳,熟地过湿,举世不知其要也。

柳守真曰:吾有一方,治痨虫神效。榧子半斤 鳖甲一斤 地慄粉八两 獭肝一付 白薇四两 生何首乌一斤。各为细末,蜜为丸,每日临睡空心服,白滚水送下,即愈。  

 董仙治臌胀方

  甘遂三钱 牵牛三钱。水三碗,煎半碗,服之,泻水即愈。泻极用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薏仁一两 山药五钱 芡实一两 陈皮五分 白芥子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愈。但忌盐一月可也。

治痿症方:元参一两 熟地三两 麦冬四两 山茱萸一两 沙参三两 五味子五钱。水煎服。十日即可起床,予曾治过数人,神验。  

  又治心痛暴亡、非寒即火方

  炒栀子五钱 白芍五钱。煎汤服下,下喉即愈。寒当用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肉桂八分 附子八分 甘草八分 白芍三钱 熟地一两 山茱萸三钱 良姜一钱。水煎服。二方各有深意,前方因火胜而泻肝木也;后方因大寒而补肾也。奏功之神则一耳。

治腹痛极甚至手足皆青,救若少迟必至立亡,此肾经感受寒邪也。急温命门之火,佐热其心胞之冷,使痛立除,手足之青亦解。方用:人参二钱 白术五钱 熟地五钱 附子一钱 肉桂一钱 吴茱萸五分 乾姜五分。水煎服,即愈。

昴日星君曰:余亦有方,但不同耳,中恶中痰。方用:人参三钱 茯苓五钱 天南星三钱 附子一钱。虚人多加人参,水煎服,即苏。

治心痛有火神效方:贯仲三钱 白芍三钱 栀子三钱 甘草二钱。水煎服,即止痛也。

吕祖、华真人同议治乳蛾方

但得乳蛾,火多寒少,兼亦有寒者,如面白身战,人多认其寒也。而不知火伏于内,外现寒色也。如何辨之?问病人好吃冷水者即火也,如见凉者怕之即寒也。

治火症方用:大黄一钱 青黛一钱 冰片五分 硼砂一钱 皂针一钱 寒水石一钱。共研细面,吹于蛾上自破,破则好矣。

如寒者,药不能下,用生附子切片贴脚心,可少刻自松,然后服药。方用生萝卜汁、生姜汁,每各一酒杯饮下,肿疼即止。然后将前方吹于蛾上,即愈。

华真人曰:人有得双蛾者,人以为热也。喉肿痛,痰如锯不绝,茶水一滴不下,岂非热症?然痛虽甚,至早少轻;喉虽肿,舌不燥;痰虽多,不成黄块,假热之症也。以凉药救之,下喉不快,少顷转热,人以为凉药之少也,再加寒凉之品,服之更甚。急须刺其少商之穴,出血少许,喉门必有一线之路开矣。急以附子一钱 熟地一两 山萸四钱 麦冬三钱 北五味三钱 牛膝三钱 茯苓五钱。服下,一声响亮,火势热症立时消散也。

凡人肾水大耗,元阳不能下藏,无水以养火,火必上越,火冲上而咽喉口小不能任其出入,结成肿痛,状似双蛾,非双蛾也。日重夜轻者,治之最易。用山豆根三钱 半夏一钱 桔梗三钱 甘草一钱。治之立愈,而非逆症可比也。

何大仙曰:阴虚双蛾之症,余亦有一治法:用附子切片一钱,盐水炒,将一片含在口中,即有路可用汤药矣。后以八味丸一两,白滚水送下,立时而愈。可与华真人并传如何。

  蓝大仙治喉痛方

  咽喉忽然肿痛,生双蛾者,饮水不下,此症实火易治,虚火难治。实火世人已有方:山豆根、芩、连、半夏、柴胡、桔梗、天花粉,治之立消。惟虚火乃肾火不藏于命门,浮游于咽喉之间,夜重于日,清晨觉少轻。若虚火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此可以辨虚火,必须补火,则引火归元,消肿毒于顷刻也。熟地一两 元参一两 白芥子三钱 山茱萸四钱 北五味二钱山药四钱茯苓五钱 肉桂二钱。水煎服,二剂全愈也。

喉肿闭塞,水不能下,有药安能施乎?另有一法:用附子一个 破故纸五钱。各研末调如糊,布摊如膏药,大如茶盅,贴脚心中央。一时辰,开一线路可以服药,不可不知也。  

  吕祖治噎食方

  广木香五分 生地一钱 炒当归一钱 酒炒槟榔一钱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厚朴一钱。水煎,临卧服,十剂愈。忌食牛、犬肉,食之必犯,再难治矣。

又治过经隔、经传、伤寒。方用:麻黄一钱 柴胡一钱 厚朴一钱 石膏五钱 知母一钱 青蒿五钱 半夏一钱 黄芩一钱 茯苓五钱 炒栀子五分 当归三钱。水煎服,一剂即生。见有过经传者,即以此方投之,无不更生也。

隔经传方:人参五钱 石膏五钱 知母一钱 青蒿一两 柴胡二钱 白芍三钱 半夏一钱 炒栀子三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隔经传三日而症乃明,已过阳明,馀火未散,制伏之道实非世人所能测也。

治第三日少阳与厥阴两感,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再传一方:人参一两 麦冬三钱 当归一两 天花粉三钱 元参二两 白芍二两 荆芥二钱。水煎服。此三方各有妙用也。

伤寒发斑,死症也。亦有不同,有遍身者,有只心窝内者。遍身者,似重而反轻;心窝有者,似轻而反重也。用升麻二钱 当归一两 元参三两 荆芥三钱 黄连三钱 天花粉五钱 甘草一钱 茯神三钱。水煎服。火毒在内,必须尽情发出,内无血以养心,故用当归、元参滋心中之血。火既外越,斑亦可消,又何至于丧命哉。

治人得两手不能下者,将人抱住,缚在柱上,把木棒打去,病人自然来隔,而手自下矣。当用: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红花五分 生地五钱 桃仁五个 甘草一钱 大黄一钱 丹皮二钱。水煎取,二剂全愈。有妇人而得此症,亦缚在柱上,令人解其下衣,彼怕羞自然两手下来遮隔,一时手可下也。亦以煎汤与之,即愈也。

  葛真人论脉诀

  内经已畅言之也。后王叔和又发明之,尚有未备者。脉诀大约言愈多,则旨益晦,吾简以切脉不必纷纷七表八里也。切脉之最要在浮、沉、迟、数、虚、实、涩、滑而已。知十脉则九人之病不能出其范围,死脉易观也。不过鱼游、鸟啄、屋漏、弹石、碎索、水流之异也。知十法之常,即可知六法之变,何难之人之疾病哉。

曹大仙曰:脉诀原不必多,多则反晦,明言十法至简至要,可以为万世之法。  

  葛真人制党参代人参法

  要真潞党,河南、陕西者不用。用盘盛之,加大米数撮,用碗盖好,蒸三次,换米三次,用参去米。其米加薏仁米熬粥饮之,亦有大益。  

  又论伤寒相舌秘法

  白苔者邪火未甚,用小柴胡汤;舌黄色者心热,用黄连、栀子以凉之;黄而带灰色者胃热,用石膏、知母以凉之;凡见黄而红者小肠膀胱,用栀子以清之;舌红而白者肺热,用黄芩、苏叶以解之;黑而带红者,肾虚而挟邪也,用生地、元参、柴胡以和解之;红而有黑星者,胃热极也,用石膏以治之,元参、葛根亦可;红而有白点者,心中有邪也,用柴胡、黄连以解之,心肝同治也;红而有大红点者,胃热而带湿也,用茵陈、五芩散以利之,水湿必归膀胱也。散邪非肉桂不能引入膀胱,只可用一二分不可多。白苔而带黑点者胃热,用石膏以凉之;黄而有黑者,肝经湿热,用柴胡、栀子以解之;白而黄者,邪将入里也,急用栀子、柴胡以解之,不使入里。柴胡乃半表半里不可不用之;中白而外黄者,邪入大肠,须五苓散以分水分泄止矣;中黄而外白者,邪在内不在外,邪在上不在下,可加柴胡、枳壳和解,不可骤用大黄也。天水加五苓亦可,少加天水,加柴胡、枳壳更妙;根黄而光白者,胃热带湿,亦用石膏为君,少加天水之品,如猪苓、泽泻之味也;黄而隔一瓣一瓣者,邪湿入大肠,急用大黄、茵陈下之,不必十枣汤也。下之迟不得不用之,须辨水与血之分,下水用十枣,下血用抵当也;红中如虫蚀者,乃水未升而火来乘也,用黄连、柴胡和解之;红而开裂如人字者,邪初入心,用石膏、黄连解之;根黑而尖带红者,肾中邪未散,用柴胡、栀子解之;根黑尖白者,胃火乘肾,用石膏、知母、元参解之,不必论其渴与不渴,不必问其下利也;根黑尖黄者,邪将入肾,急用大黄下之。然须辨其腹痛不痛,按之腹痛,手不能近者急下,否则,用柴胡、栀子和解之;纯红而尖黑者,肾虚邪火来乘也,不可用石膏,肾虚用石膏,速死之也。用元参一两或二两救之,多有能生者;舌有中心红晕四边纯黑者,君相之火炙腾,急用大黄加生地两许下而救之,十人中可救五六人;舌中央炙黑四边微红者,邪结于大肠,下之则愈,不应则死。肾水枯藁,不能润之,又不可用熟地补肾之药,盖邪未散不可补,补则愈加胀急以害之也。必邪下而后,生地滋之则可,然亦不可多用也;舌纯灰色中间独晕黑者,邪将入肾也,急用元参两许,少加柴胡治之,舌有外红而内黑者,此火极似水也,急用柴胡、栀子、大黄、枳实以和利之。舌又见刺,则火亢之极矣,须多加前药。总之内黑而外白,内黑外黄皆前症也,与上同治,十中亦可得半生也。惟中淡黑而外或淡红淡白淡黄者,较前少轻,俱可以前法治之,十人中可得八人生也;舌有纯红而露黑纹数条者,水来乘火,阴症也,苔必滑,必恶寒,饮水下喉必吐,倘现纯黑之舌,乃死症也,不必治之。水极似火,火极似水,一带纯黑,俱不治也。伤寒之知舌验之法,便有把握,庶不至临症差误耳。

曹大仙曰:兹相舌法,较《金镜录》更备,且无误治之虞。诚济世之慈航,救生之良方也。愿世人细心观之,保无有操药杀人之祸矣。

昴日星君治小儿科三方

昴日星君曰:儿科得其要,无难治人,今特传一法门,使世上小儿,尽登仁寿。先看气色,后看脉。小儿有痰,颜色必鲜艳,鼻上眼中间,中间精明穴上辨之。色红者心热也,红筋横直现于山根,皆心热也;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色青者,肝有风也;青筋直现者,肝热也;青筋横现者,亦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也。色黑者,风甚,肾中有寒;色白者,肺中有痰;色黄者,脾虚、胃虚而作泻,黄筋现于山根,不论横直,皆脾胃之病,故一览而知小儿之病矣。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何独不然,但小儿不必看至数,只看其数与不数耳。数甚则热,不数则不热也。数之中浮者风也;沉者寒也;缓者湿也;涩者邪也;滑者痰也,如此而已。小儿症,大约吐泻、厥逆、风寒、暑热而已。其馀痘疹皆无他病,或心腹痛痞块疮疔,一览而知也。小儿之病,虚者十之九,实者十之一。故药宜补为先,今立三方通治诸病。

第一方:人参三分 白术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一分 陈皮二分 神麴三分 半夏一分。此六君子加减也,治小儿脾胃弱神效。如伤奶与肉食者,加山楂五粒;伤米食者加麦芽五分;伤面食者加萝卜子三分;吐者加白豆蔻一粒,去甘草,加生姜三片;泻者加乾姜三分,猪苓五分。

第二方治外感也,或伤风寒咳嗽,发热不发热,头痛鼻塞,痰多惊悸,角弓反张,以此方治之无不神效。方用:柴胡七分 甘草三分 桔梗五分 半夏三分 黄芩三分 白芍二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五分 陈皮二分 茯苓五分。水煎服。头痛加蔓荆子三分;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实火也,加栀子一钱;按之不痛者虚火也,加甘草八分,贯仲五分,广木香五分,乳香一分;胁痛者加芍药三钱;腹痛者以手按之,手按而痛甚者乃食也,加大黄一钱;按之而不痛者乃寒也,非食也,加肉桂三分,乾姜三分;有汗出不止者,加桑叶一片;眼痛而红肿者乃火也,加黄连三分,白蒺藜一分;喉痛者,加山豆根三分。

第三方治虚寒之症,夜热出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迟、语迟、龟背、狗肚,将成痨瘵等症。方用:熟地三钱 山茱萸二钱 麦冬二钱 北五味五分 元参二钱 白术二钱 茯苓一钱 苡仁三钱 丹皮一钱 沙参二钱 地骨皮二钱。水煎服。倘兼有外感,少加柴胡五分,白芍三钱,白芥子一钱。

许仙曰:此方世所罕见者,真天上奇方也。人间信而服之,小儿皆可至仁寿也。

董大仙论治痘法五方

董仙治痘法:今人看痘不知法则难也。初起时不论强弱补其气血为要,加之发散之药,重者必轻,轻者必少也。世人皆以寒凉之品为主,吾今立五方,朝夕服之,十人十活,不杀一小儿也。

第一日方,见小儿身热,眼如醉眼者,是也。不是醉眼不可用此方。外感治之,见醉眼急投此方,痘即现。方用:黄耆三钱 白术一钱 甘草一钱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茯苓三钱 柴胡一钱五分 升麻五分 麦冬二钱 元参三钱 陈皮五分 荆芥一钱 金银花五分。先煎水三碗,煎二碗入药,煎至五分,小儿饮之。五岁以上照此分两,五岁以下减半,包其速愈,见点后再用第二方。

第二日方:白术二钱 麦冬三钱 甘草一钱 桔梗二钱 当归五钱 元参三钱 生地五钱升麻三分 柴胡一钱 荆芥一钱 茯苓二钱 白芍三钱 白芥子二钱 金银花三钱。煎服。一身必现点,其色红润也。

第三日方:人参五分 白芍三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元参二钱 神麴三分 丹皮一钱。水煎服。气血无有不足,自然灌浆也。

第四日方:人参一钱 当归二钱 熟地五钱 茯苓三钱 金银花三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元参三钱 白术三钱 白芍二钱 神麴五分。服此方后,小儿必然口健要食不已,亦不可多与吃也。第五方不必用矣,恐小儿多食则生他病,故立此第五方也。

第五方: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一钱。有加麦芽五分,山楂五粒,不伤食不必加。上用金银花三钱。能服此五方,七日前而回春也。如小儿已身热三日,用第三方,四日用第四方。如坏症,另有坏症方。

华真人论坏症方

华真人传坏症方:治已黑者,人将弃之,下喉即活,用人参三钱 陈皮一钱 蝉蜕五分 元参二钱 当归二钱 荆芥穗一钱。水二盅,煎八分,灌下即活。大约坏症皆元气虚而火不能发,用参以助元气,元参以去浮游之火。陈皮去痰开胃,参无所碍。荆芥以发之,引火归元。当归生新去旧,消滞气。蝉蜕去毒斑。世人如何知此妙法,初起不可服,必坏症乃可服也。

许大仙治痘疮出齐方

人参一钱 黄耆一钱 甘草一钱 白芍二钱 生地二钱 麦冬二钱 柴胡八分 红花五分。水煎服。有热加黄连五分;轻者,黄芩一钱,栀子一钱;有惊加蝉蜕(去翅足) 三分;色黑者加肉桂五分;大便闭结加大黄三分;腹痛加芍药一钱,甘草一钱;泄泻加茯苓一钱;有汗倍加黄耆;有痰加白芥子一钱;痒加荆芥子六分;身痛者加广木香三分;色白者寒也,加肉桂一钱,人参、黄耆多加;头不突者气虚也,倍黄耆;浆不满者血虚也,加当归一钱,熟地二钱可也。

张大仙治四时疹方

张仙曰:总之,小儿宜补不宜散,一言尽之矣。疹乃热也,不可用人参、白术。当用补血,不可散血,俱宜切记之。方用:当归二钱 元参三钱 升麻三分 甘草三分 乾葛一钱。水煎服,此治疹奇方也。心火热极加黄连三分;肝火加栀子五分;肺火加黄芩一钱,麦冬一钱。

辨各经病,看小儿山根之色,须要洗去面上尘土,细看之可也。凡疹初起,小儿必发热,口必大渴呼水,如红云一片,大约发斑相同,而疹有头粒也。头如蚤咬之状,无他别也。

四时疹方:元参三钱 麦冬二钱 苏叶一钱 升麻五分 天花粉一钱 金银花三钱 陈皮三分 甘草一钱 生地三钱 黄芩八分 桂枝二钱。水盅半,煎五分热服,凡疹无不神效。夏加青蒿三钱,初生小儿减半,一年后照此分两,一剂即愈也。

红鸾侍者治痘疹初起方

白芍二钱 柴胡一钱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荆芥八分 防风三分 生地二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 麦冬一钱 乾葛一钱。水煎服二剂,恶者必变为良也。

又治夏日发疹神效方:苏叶一钱 麦冬二钱 桔梗一钱 生甘草一钱 元参三钱 青蒿三钱。水煎服,即愈。

董大仙治水痘方

柴胡一钱 茯苓二钱 桔梗一钱 生甘草五分 黄芩五分 竹叶十片 灯草一团。水煎服。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有食加山楂三粒,麦芽三分;火加黄连一分。有此一方,水痘无难治也。

红鸾侍者治痘将回方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甘草三分 桔梗三分(升提其气),水煎服。有紫乾燥黑陷者,热未退也,加黄芩一钱;如色白、黑灰、黑色而陷,寒虚也,加肉桂三分,人参一钱;灌脓者倍加人参,再加黄耆二钱,当归二钱;泄泻加乾姜五分,茯苓一钱;心慌闷乱者,多加人参;呕吐者亦加人参、乾姜;身痒加木香三分;当靥不靥多加人参;大便闭者加大黄三分;口渴加麦冬二钱,元参一钱;失音加石菖蒲三分,桔梗一钱;痘入眼成翳者,加蝉蜕五分;初起方中加蝉蜕七个,则目中无痘也。咽喉防其生痘,初起方中用桔梗一钱。坏症用此方,再无死,法神而通之,可谓神方也。

葛真人论儿科秘法

山根上有青筋直现者,乃肝热也。柴胡三分 白芍一钱 当归五分 半夏三钱 白术五分茯苓一钱 山楂三粒 甘草一分。水煎服。青筋横现亦肝热也,但直风上行,横风下行,前方加柴胡二分,麦芽一钱,乾姜一分;红筋直现者,心热也,前方加黄连一分,麦冬五分,去半夏,加桑白皮三分,天花粉二分;红筋斜现者,亦心热也,前方加黄连二分,盖热极于胸中也,亦不可用半夏、桑白皮、天花粉。

服无不效。如皮黄即黄筋也,白术五分 茯苓五分 陈皮二分 人参二分 神麴一分 麦芽二分 甘草一分。水一盅,煎半酒杯,分二起服,加淡竹叶七片,有痰加半夏一分或白芥子二分,或天花粉二分;有热如口渴者是,加麦冬二分,黄芩一分;有寒者加乾姜一分,吐者加白豆蔻一粒;泻者加猪苓五分;腹痛者小儿自捧腹是,须用手按之,呼痛者食积也,加大黄三分,枳实一分;按之不痛不呼号者乃寒也,再加乾姜三分。

身发热者不可用此方,予分立一方——万金汤。凡小儿发热者,无论早夜热,无不神效。方用:柴胡五分 白芍一钱 当归五分 白术三分 茯苓二钱 甘草一分 山楂三粒 黄芩三分苏叶一分 麦冬一钱 神麴三分 水一盅,煎半酒杯服,或分二起服亦可。冬加麻黄一分;夏加石膏三分;春加青蒿三分;秋加桔梗三分。有食加枳壳三分;有痰加白芥子三分;泻加猪苓一钱;吐加白豆蔻一粒。小儿诸症不过如此,万不可作惊风治之。有惊者,此方加人参五分,即定惊如神;有疳者,用脾胃方加蒲黄三分,黄芩三分可也。

张大仙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柴胡五分 白术一钱 茯苓三分 陈皮二分 当归八分 白芍一钱 炙甘草三分 半夏三分。水一盅,煎半盅,热服一剂可也。

治小儿痢疾神方:当归一钱 黄连二分 白芍一钱半 枳壳五分 槟榔五分 甘草三分。水一盅,煎半盅热服,一剂轻,二剂愈。红痢加黄连一倍;白痢加泽泻三分;腹痛倍加甘草、芍药;小便赤加木通三分;下如豆汁加白术一钱;伤食者加山楂、麦芽各三分,气虚者加人参三分。加减之,无不神效也。

红鸾侍者治小儿杂症

小儿疟疾方:柴胡六分 白术一钱 归身一钱 白芍一钱 生半夏五分 青皮五分 厚朴五分。水一盅,煎半盅,露一宿,再温服。热多者加人参、黄耆各五分;寒加乾姜三分;痰加白芥子一钱;夜发热者加何首乌、熟地各二钱,日间不用加;腹痛加槟榔三分可也。

小儿咳嗽方:苏叶五分 桔梗一钱 甘草一钱。水一酒盅,煎五分,热服,二剂痊愈。有痰加白芥子五分可也。

小儿口疳流水口烂方:黄柏二钱 人参一钱。为末,敷口内,二日即愈。一匙一次,不过用三次可也。

小儿便虫方:用榧子(去壳)五个 甘草三分。为末,米饭为丸,虫尽化为水矣。大人亦可用,又不耗气,食多恐伤脾也。

小儿虫积方:用使君子十个(去壳炒香) 槟榔一钱 榧子十个 甘草一钱。各为末,米饭为丸,如桐子大,十丸服之。二日即便虫,五日全愈也。

何仙曰:小儿病惊疳吐泻尽之矣,不可不别言也。

人动曰惊风,小儿惊则有之,风则无也,纯阳之体不宜有风之入。状若有风者,小儿阳旺,则内热之极则生风,非外来之风,内风何可作外治之,治风则死矣。当清其火而治其惊,方名清火散惊汤:茯苓二钱 白术三分 甘草一分 陈皮一分 白芍一钱 栀子三分 半夏一分柴胡三分。水煎三分服可也。

疳症,脾热也。因心热脾火,火旺极口中流涎,不平其心火,脾火旺而湿热上蒸,不可徒清脾火,先散心火。用芦荟一钱 黄连三分 薄荷三分 茯苓二钱 甘草一分 桑白皮一钱 半夏三分。水煎三分服,三剂自愈也。

吐症,胃气之弱,因脾气虚,恣意饱食,食而不化,久而停积于脾中,上冲胃口,久之大吐,治吐必先治胃,治胃先治脾。吾有奇方:用人参一钱 砂仁一粒 白术五分 茯苓二钱 陈皮二分 半夏一分 麦芽五分 山楂三粒。水煎服。夏月加黄连三分;冬加乾姜三分。无不愈者。

泻痢专责脾矣。泻有不同,有火泻寒泻。火,必然身热、口乾、舌燥、喜冷。方用:车前子二钱 茯苓一钱 白芍一钱 黄连三分 泽泻五分 猪苓三分 麦芽一钱 枳壳二分。水煎服即止。

寒,腹痛而喜手按,口不干而舌滑,喜热汤不喜冷,方用: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二钱 肉桂二分,甘草一分 乾姜一分 砂仁一粒 神麴五分。水煎服,必愈也。

生下不肯食乳,心热也。葱煎乳汁小儿服之,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灌数匙即食乳,神效。出生脐汁不干,用车前子炒焦为细面,敷之即干,神效。

肚脐突出半寸许,气不收也,急安之。若变为角弓反张,难治也,用茯苓一钱 车前子一钱甘草二分 陈皮三分 通草三分(灯心亦可)。一剂,即安神方也。

吕祖曰:吐泻,伤食之故也。不上吐即下泻矣。六君子汤,吐者去甘草加砂仁,泻者加车前子,治之,自奏功于顷刻。不知补脾,而唯知消克,非救儿生,乃送儿死矣。愿人敬听吾言,共登儿龄于百岁也。

吕祖治产前方

如子悬之症最难治之,乃胎热。子不安,身欲起,立于胞中,故若悬起之象,并非子悬挂也。方用:人参二钱 白术五钱 茯苓二钱 白芍五钱 黄芩三钱 杜仲一钱 熟地一两 生地三钱 归身二钱。水煎服,即愈。

漏胎乃气血不足之故。方用:人参二钱 白术五钱 杜仲、枸杞子各一钱 山药三钱 归身一钱 茯苓二钱 熟地五钱 麦冬二钱 北五味子五分 山茱萸二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此方不热不寒,安胎之圣药也。凡胎动者即投此方,无不神效也。

难产如横生、倒养,死亡顷刻也,急救之。胎不顺,出于血气之亏,往往不能转头,故手足先出也。急以针刺之,必惊而缩入。急用:人参五钱(无力者党参一两) 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 红花一钱半。速灌之,则儿头直到门矣。如久不顺,再将前药服之,无不立效。

若儿头已到门,久而不下,交骨不开也。速用柞木枝一两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人参五钱。煎汤服之,少顷必然一声响亮,儿即生矣。至神至奇之方也。儿头不顺,万万不可用柞木枝,此味专开交骨,儿未回头而儿门先开,亦死之道,切记切记。产前之法,必当熟悉于胸中,而后临产不至仓皇也。

红鸾侍者论产前

红鸾侍者曰:产前无白带,有难产之兆,即幸而顺生,产后必血晕之事。方用:黑豆二合(煎汤二碗) 熟地八钱 山茱萸三钱 茯苓二钱 泽泻一钱半 丹皮一钱半 山药三钱 薏仁三钱 白果十个 红枣二十个。煎服。一剂止,二剂永不白带,亦通治妇人之诸带,无不神效。

小产非产前也。虽非正产,可作产前治;虽非大产之虚,气血已大伤矣。宜补之,日后坐胎不至崩漏。方用:人参三钱 白术四钱 茯苓二钱 熟地七钱 当归四钱 杜仲一钱 炮姜五分。水煎服,乃补气补血之圣方也。

张仙曰:余尚有二方,一漏胎也,一胎动也。胎动方:用白术一两 熟地一两。水煎服。白术利腰脐,熟地固根本,药少而功用专,所以神效也。漏胎方亦奇绝,用白术五钱 熟地一两三七根末三钱。水煎服,此方更胜安胎之药矣。

又治难产

红鸾侍者曰:难产妇人常事生子,母反死,仁人所痛心也。但难产实母之气衰,以致儿身不能回转,于是手足先出,此等生法,绝勿惊惶。我有至神之法,闭目口唸无上至圣化生佛百遍,或念救苦救难送子观音菩萨百遍,即便缩入。用人参五钱 附子五分 当归五钱 川芎二钱半 黄耆五钱。煎汤饮之,儿身即顺,立刻产下矣。

再子落地,胞忽上升者,恐恶血奔心,用蓖麻子一钱捣烂,涂于产妇足心,少顷胞胎自下矣。

有胎落子生而大肠堕下者,更可畏,虚极下陷,用人参、升麻、柴胡发散正气,肠愈难收,不若仍用蓖麻子一味,捣烂涂于产妇之顶心,少顷肠自收入。急用温水洗净,不使少留,时久则肠又上悬也。如涂足心待胞胎一落,即用温水洗净,不然恐其下悬如故也。

又治产后乳症。若生乳疖名曰外吹,治法与胎前不同。若产后而儿不育,乳忽作痛,此乳汁凝并不行之故,须以手撙去其汁,揉而散之,仍令他儿吮出吐之,庶免成痈之患。若畏痛容其内结,则必溃脓,多有乳囊连腐而丧命者。若乳汁不下者,宜煮猪蹄作羹饮之,仍以木梳梳乳上,即下。

华真人治痈疽对口并无名疮毒方

凡人痈疽,发于背、头、项、胸、腹、手、足、臂、腿、腰、脐、前阴、粪门之际。无论阴阳毒一服吾方,无不立消,已溃者即敛,真神方也。用金银花四两 蒲公英一两 当归二两 元参一两。水五碗,煎八分,飢服一剂,尽化为无有矣。切勿删改其分两,则功减矣。善功诸毒,不耗真气,多服无碍,肺痈、大小肠痈,无不神效也。

人忽为汤火所伤,遍身溃烂,与死为邻,可以变死而生。用大黄五钱 当归四两 荆芥三钱(炒黑) 生甘草五钱 黄芩三钱 防风三钱 黄耆三两 茯苓三两。水煎服。一剂痛减半,二剂全减,三剂疮口痊愈。真至神至圣之方也。

五绝,乃缢死、跌死、魇死、淹死、压死是也。祸成仓猝,往往不救,然五脏未绝,外来之祸枉死者,其魂魄守于旁,相去未远,以神术招之,魂魄附体而生也。用符一道,先书黄纸上,焚黄酒内,掘开牙关灌入喉中,后再用药丸化开,亦用黄酒调匀,以人口含药水,用葱管送于死人喉内,少顷可活。招魂符(略)。书符时一心对华真人天医使者,书之自灵无比。山羊血二钱 菖蒲二钱 人参三钱 红花一钱 皂角刺一钱 制半夏三钱 苏叶三钱 麝香一钱。各为末,蜜为丸如龙眼大,酒化开用。合此丸,端五日妙。如临时用不必如许之分两,十分之一可也。间时合一料,大可救人,到临期恐来不及也。凡有邪祟昏迷猝倒者,灌之起死回生也。

又曰:人足毛孔标血一线者,流而不止即死。急以米醋三升,煮滚热,以足浸之,血即止。后用穿山甲一片,火炙为面,人参当归汤调饮之,不再发。此症乃酒色不禁纵欲所致,世人多有之,方书不载。今因鹤亭问之,故立奇方也。凡皮毛中出血者,此方救之神效。脐即愈。人觉肠胃中痒,而无扒搔者,只觉置身无地,火结不散之故,当表散之方,用柴胡三钱 白芍一两 甘草二钱 炒栀子三钱 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即愈。

人舌缩,喉咙不能言语者,寒气结于胸腹之间,急用附子一钱 人参二钱 白术五钱 肉桂一钱 乾姜一钱。治之舌自舒矣。

人有伤寒口渴,过饮凉水者,愈后倘手足出水者,急用吾方可救,指节脚板堕落也。薏仁三两 茯苓二两 肉桂一钱 白术一两 车前子五钱。水煎服,一连十剂,小便大利,而手脚不出水矣。不可多服。

更有人手指甲脱下不痛不痒,乃肾经火虚,行房之后凉水洗手遂成。用六味汤加柴胡、白芍、骨碎补治之即愈。

人有小便溺五色石者,未溺前痛甚,溺后少觉快,石淋也。用熟地三两 茯苓五两 薏仁五两 车前子五两 山茱萸三两 青盐一两 骨碎补二两 泽泻三两 麦冬五两 芡实八两 肉桂三钱。为末,蜜为丸,早晚白滚水吞下各一两,十日可愈矣。

人腰间长一条肉痕,如带,围至脐间,不痛不痒,久之饮食少进,气血枯藁也。过于行房尽情纵逸乃得此疾。用熟地一斤 山萸肉一斤 杜仲半斤 山药半斤 白术半斤 破故纸三两白果肉三两(炒) 当归三两 白芍六两 车前子三两。为末,蜜为丸,每早晚服一两。十日后觉腰轻;再服十日,肉浅淡;再服十日,则全消也。必须戒房事三月,否则无效矣。

人身忽长鳞甲于腹间、胁上,乃妇人居多,而男子亦有之。乃孽龙多化与妇人交即成此症,男与龙合亦有之。此病速治为妙。用雷丸三钱 大黄三钱 白矾三钱 铁衣三钱 雄黄三钱。研末,枣肉为丸。凡得此病,酒送下三钱,立时便下,如人精者碗余,胸中便觉宽爽,再服三钱,则鳞尽落也。此最神最奇之方也。

吕祖曰:以上诸方无一不奇,诸论无一不精,真世上之奇宝,黄岐之精髓也。善用之成医之圣,岂但良医而已哉!若人晨夕研穷以可造于出神入化耳。鹤亭曰:唯。

昴日星君治奇症方

昴日星君曰:奇病尚有数症,我今尽传无隐。如人手皮上现蛇形一条,痛不可忍,蛇乘人睡而作交感于人身,乃得此怪病。以刀刺之,血如墨汁。用白芷为末糁之,少灭其形。明日,又刺血如前,又以白芷末糁之,二次化去其形。先刺头后刺尾,不可乱也。

喉中似有物行动,吐痰则痛更甚,身上皮肤开裂,有水流出,目红肿不痛,足重难行。乃人食菜有蜈蚣在叶上不知而食之,生蜈蚣于胃口之上,入胃胃病,入喉喉痛,飢则痛更甚也。用鸡一只煮熟,五香调治,芬芳之气逼人,病人睡熟,将鸡列在病人口边,蜈蚣自然外出。倘有蜈蚣走出,立时拿住,不许仍入口中,或一条或数条不等,大约喉内无物走动,则蜈蚣尽矣。然后以生甘草三钱 薏仁一两 陈皮一钱。水煎服,十日愈,诸症俱平安矣。有胃脘不时作痛,飢更甚,日日作楚,予以大蒜三两,捣汁灌之,吐蛇一条而愈也。

一人耳内长肉线一条,手不可近,色红紫,此肾火飞腾于耳也。用硼砂二分 冰片一分。点之立化为水,后服六味丸一料痊愈。告沉度世记之救人不可忽也。

治双目失明方:用沙苑蒺藜八分 炒白菊花一钱 木贼草二钱 夜明砂八分 石决明一钱 广木香一钱。饭后水煎服。又用翻木鳖熬水洗之,十日即明。

治王德儒夜卧不寐方:用党参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枣仁一钱(半生半炒) 荞麦一钱元肉三十枚。每日早服十剂,痊愈验过。

又治王鹤鸣夜卧不寐方:用白当归五钱(酒洗) 白术三钱(土炒) 生地六钱 茯苓三钱 菖蒲五分 龟板(炙)六钱。水煎,临卧时温服,十剂痊愈验过。

华真人治疮毒神效方

金银花一两 当归一两 蒲公英一两 甘草一钱 荆芥一钱 连翘一钱。水煎服,三剂必愈。此明治之法,人亦宜知之。头上最不可用升药,切记切记。下病宜升而上病不宜升也,头上病宜用降火之药。

昴日星君曰:予尚有二方:头面上疮,用金银花二两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蒲公英三钱 生甘草五钱 桔梗三钱 黄芩一钱。水煎服,二剂全消。

又治手足之疮疽方,神效。用金银花三两 当归一两 生甘草三钱 蒲公英三钱 牛蒡子二钱 芙蓉叶七个(无叶时用梗三钱) 天花粉五钱。水煎服,一剂全消。

吕祖曰:二方俱可传也。

许大仙治痨瘵

许仙曰:痨瘵之症,佛心神术诚难速效。今立一方亦极平稳。用芡实八两 薏仁八两 山药三斤 糯米一斤 人参三两(无力者用党参五两亦可) 茯苓三两 建莲半斤 白糖半斤。各为细面,每日白滚水调服一两,如不欲调服,水打成丸亦可,上午下,每服三五钱最妙。

董仙曰:大妙。吾亦有一方:用山药二斤 芡实一斤 黑芝麻八两 小黄米(炒)三斤 薏仁一斤 白糖一斤 肉桂五钱。各为细面,每日调服五钱或一两,自能开胃健脾补肾益精也。

李铁柺大仙治大小便杂症

李铁柺仙治小便闭塞方:用车前子五钱 肉桂三分。水煎服,即愈。

治大便闭结方:用熟地三两 元参三两 火麻子一钱 升麻二钱 牛乳一碗。水二盅,煎六分,将牛乳同调一碗服之。一剂不解,二剂即愈也。

再如人之便血溺血虽不同,然总之出血于下,用生地一两 地榆三钱治之。大小便有经络,其源同,因膀胱之热得之也。

腰痛头痛上下相殊也,然肾气通于上脑,气下达于肾,上下虽殊,气实相通,用熟地一两 杜仲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水煎服即愈。

遗精健忘,用党参一两 莲鬚五钱 芡实一两五钱 山药二两 麦冬一两半 五味子五钱 生枣仁一两半 远志五钱 菖蒲五钱 当归一两半 柏子仁(去油净)五钱 熟地二两半 山茱萸一两半。各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晚用五钱,白滚水送下,一料完,即愈。

吕祖治奇疮

吕祖曰:如人生怪病于腹中,生异症于身上,或生奇形于口上是也。当以奇药治之。腹中忽有应声者,用杀虫药治之不应,则将何以治之哉?用生甘草再加入白矾各等分,不须二钱,饮下即愈。应声者非虫也,脏中毒气有祟以凭之也。甘草消毒,白矾消痰,一仁一勇,余又以智用之,智仁勇三者俱全,祟不觉低首而走也。

华真人曰:妙绝矣!不可思议。

吕祖曰:人生人面疮者,人以为冤家债主也。余为不然,有祟凭之,我有一奇方:用雷丸三钱,研细面,入轻粉一钱,白茯苓面一钱,调匀敷上即消。雷丸去毒逐邪,轻粉深入骨髓,奇妙实难言传。

人口中生疮于舌上,吐在外寸余,结成黄靥,难以食物,人以为心热故也,亦近理。然非也,亦有祟凭之。方用:冰片一分,入在蚌口内,立化为水,以鹅翎敷其上,立刻收入其舌,可饮食矣。以至阴攻至阴之邪,自然手到成功也。

鼻中生红线一条,长一尺许,少动痛欲死,人以为怪病也,亦祟也。方用:硼砂一分 冰片一分。研为面,人乳调之,轻轻点在红线中,觉有人如将病人打一拳一般,顷刻即消。

耳中闻蚂蚁战斗之声,非祟,乃肾水耗尽,又加怒气伤肝。用白芍三两 柴胡、栀子各三钱 熟地三两 山茱萸三两 麦冬一两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一月即愈。此乃奇病以王道治之也。

耳中作痒,以刀刺其底,有声始觉快,乃肾肝之火结成,非汤药可救。余立一方:用皂角刺一条 龙骨一钱(烧灰存性) 冰片三分 雄鼠胆一枚。冰片三分将药面以鼠胆水调匀后,以人乳再调如厚糊一般,将药尽抹入耳孔内,必然痒不可当,必须缚其两手,痒定自愈矣。后服六味丸二三十斤可也。如人见三头六臂金甲神、黄、白、青、红之状皆怪也,心虚而祟凭之。紫金锭用一锭化开饮之,吐痰碗许,即愈。

有山魈、虫、蛇、狐狸作祟者,方用生桐油涂其下身或人裤子包头,则妖大笑去矣。睡梦中压人者,亦以此法治之。夫妖欲盗人精气,最喜洁,见污物包头,则其人不洁。故弃之而去也。

人背忽裂一缝,出蝨千馀,肾中有风,得阳气吹之,不觉破裂而蝨现,用熟地三两 山茱萸三两 杜仲一两 白术五钱 防己一钱 豨莶草三钱。服二剂,裂缝生蝨尽死,缝亦合矣。

红鸾侍者曰:方皆绝妙。脊缝生蝨,余亦有一方:蓖麻三粒,研成如膏,用红枣三枚捣成丸,如弹子大,火烧之薰衣上,则蝨死而缝合也。亦绝不可思议矣。蓖麻杀虫去风,蝨去风出,则缝自合矣。

人有腹中生蛇者,毒气化成也。或感四时不正之气,或感尸气病气而成也。方用:雄黄一两白芷五钱 甘草二两。各为细面,端午日修合为丸,棕子米和而丸之如桐子大,饭前食之必作痛,用力忍之,切不可饮水,饮水则不效也,切记之。

张仙曰:蛇生腹中,身上辨之,身必干如柴,似有鳞甲者,蛇毒也,易辨,吾有一方最验。用白芷一味为丸,每服米汤送下五钱即痊愈。生鳖者,饮食飢饱过于多食,一时不能消化,乃生虫,似鳖非鳖也。亦以前方,再用马尿一碗,人尿半合(童便尤妙),饮之立消。雄黄、白芷俱杀虫之品,甘草去毒之剂,马尿化鳖之圣药也。奇病而用奇药也。

红鸾侍者曰:如妇人腹中高大,似生胎者,形容憔悴,面目瘦黑,骨干毛枯,乃鬼胎也。用红花半斤 大黄五钱 雷丸三钱。水煎服,泻出血块如鸡肝者百片而愈。后用六君子汤调治之,自然复元。此病邪之所凑,气必虚,又因起淫心必亲邪者乎。方中妙在用红花为君,血行难止,又加以大黄走而不守之味,自然功成之速也。

曹仙曰:有人背上疼痛,裂开出蛇一条,长尺余,颇善跳跃,予亲治之,其症必先背脊痛甚,无肿块,久则肿矣,长尺许一条直立脊上,用刀轻破其皮,蛇跳出,其人绝。用人参我至一庙见女像甚美,心慕之,顿起脊背之痛,三月以来痛不可忍,似蛇钻毒刺光景。其人健壮,用刀刺开其皮肉,不意蛇出而人竟死矣。余随用三生饮救之而愈。此可立案,见病之奇,而神道之不可玩也。

鹤举曰:吾见治一人,七孔流血者,亦肾虚热也。用六味加麦冬三钱 五味子一钱 骨碎补一钱。治之即愈。

锺仙曰:水肿之病土不剋水也,方用:牵牛三钱 甘遂三钱。水煎服一剂,大泻水斗余,胀尽消。但三味药性太猛,人疑非正治之法。然水热滔天必开决其口,则水消,妙在于猛也。服此二味之后,一食盐则病重犯,不可救也。水肿之病,必须手按足而如泥者,可用此二味,按之不如泥者,随按而皮随起者,非水也。当作气虚、肾虚治之,不可用此二味,以杀之也。

果老曰:此方固奇,各用三钱太多,减去一钱,则不过猛也。病去而不伤本,病未尽去可以再服,亦不失中和之道。

曹大仙曰:何言之当也。

韩大仙曰:水肿治法甚多,独此二味奇妙通神。牵牛性虽猛,得甘遂而迟矣;甘遂性虽缓,得牵牛而快矣。两相合而成,实有妙用也。

葛真人曰:昔论肿症,大概随按而起者为水肿,按肉如泥者为气虚,临症者自验。

韩大仙治水臌

方用:牵牛二钱 甘遂二钱 肉桂三分 车前子一两。水煎服,二剂可愈。不可再服。改用五苓散二钱,再用六君子汤以补脾可也。忌食盐百日,犯,不救也。

气臌乃气虚作肿,以水臌按之,皮肉不如泥,先从脚面肿起,渐肿至身,于是头面皆肿,用白术一两 苡仁一两 茯苓一两 人参一钱 甘草一分 枳壳五分 山药五钱 肉桂一分 车前子一钱 萝卜子一钱 神麴一钱。水煎服。日一剂便觉气渐舒,二十剂全消,三十剂而痊愈矣。奏功虽缓,而起死实妙也。必禁食盐百日,即秋石亦不可用也。

虫臌惟小腹作痛,四肢浮胀,不十分之甚,色红而带点,如虫蚀之象,眼下无卧蚕微肿之形,是虫臌也。用雷丸三钱 当归一两 鳖甲一两(醋炙) 地慄粉一两(解者取汁一茶瓯) 神麴三钱 车前子五钱 白矾三钱。水煎服。一剂可下虫无数,二剂虫尽出无留矣,不必吃三剂也。二剂后必须四君子汤去甘草而善为之调理也。

血臌由来久矣。或跌闪血瘀不散,或忧郁结血不行,或风邪血畜不发,因循时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饮食入腹,不变精血,反去助邪,久则成矣。用水蛭三两(炒黑约一两,取末三钱) 当归二钱 雷丸三钱 红花三钱 枳实三钱 白芍三钱 牛膝三钱 桃仁四十粒(去皮尖,捣碎)。水煎服,即下血斗余,二剂即愈。惟腹胀如鼓,四肢手足并无胀意,用四物汤调理,加白术、茯苓、人参自然痊愈也。

血症。人有一时吐狂血者,此乃血不归经之故,用人参五钱 当归一两(炒黑) 荆芥三钱 丹皮二钱。水煎服,一剂而血无不止,此方实有神功也。人有大怒而吐血者,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生死顷刻也,用白芍二两 当归二两 荆芥(炒黑)三钱 柴胡八分 红花二钱 炒栀子三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二剂痊愈也。

锺大仙治老人

锺离仙曰:老人气血衰败,不可照少年治之。食多则饱闷,少食则困馁,食寒则腹痛,食热则肠燥,老人最难调养。丸方莫妙于六味加麦冬三两、北五味一两,与之常服,竟可由六十服至百年,终岁不断。妙在补肾、健脾胃、生肾中之真阳,老人最宜也。然而老人最不肯节饮食,又何以治之?今立一方,治伤食多痰之病,用人参五钱 茯苓一钱 白芥子一钱 麦冬三钱 苡仁五钱 山药二钱 陈皮三分 麦芽五分 山楂三粒 神麴三分 萝卜子三分 甘草五分。水煎服。有火者加元参二钱;有寒者加肉桂五分;有痰者加半夏五分;有食者加山楂、麦芽;有湿者加泽泻一钱;有暑者加香薷五分;有燥者加麦冬一钱、苏叶五分;不眠者加枣仁一钱;胁痛者加白芍二钱;心痛者加栀子一钱;咳嗽者加桔梗一钱;腰痠者加熟地三钱、杜仲三钱;足无力者加牛膝一钱。老人之方,如此可悟也。

华真人曰:老人之法平稳而当,不必再立方也。

果老仙曰:吾亦有一方,治老人不寐最妙,用六味地黄丸一料,加麦冬四两 炒枣仁五两 黄连三钱 肉桂三钱 当归三两 白芍五两 甘菊花三两(要家园自种) 白芥子二两。蜜为丸,白滚水送下五钱,服后用饭,可至百岁。

蓝大仙治少年

蓝仙曰:治少年人血气方刚,不可乱用补药,看其强弱,因病下药自然无差。方用:厚朴一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半夏一钱 砂仁三粒 车前子一钱。此方为主,逐症加减,自易奏功也。畏寒者加桂枝一钱;畏风者加柴胡一钱;畏食者加麦芽三钱、山楂三十粒;伤酒者加乾葛一钱,畏湿者加猪苓、泽泻各一钱;恶热者加石膏一钱;畏暑者加香薷一钱;痰多者加半夏一钱、天花粉一钱。治少年者,管其脾胃,虽加诸药,而不伤胃气,故易奏功,不可轻视之也。

昴日星君治筋脉血脉等症

昴日星君曰:治筋脉方,人若筋急拳缩俯仰而不能直者,用当归一两 白芍五钱 薏仁五钱生地五钱 元参五钱 柴胡一钱。水煎服,即愈。

血脉不足或毛发乾枯,色泽不润,用当归一钱 白芍三钱 川芎一钱 熟地四钱 白果五个何首乌三钱 桑叶七片。水煎服,此治脉之法,人亦宜知。

李铁柺仙曰:筋脉之治,予立二方:用当归三钱 芍药一两 熟地二两 柴胡一钱 白术五钱肉桂一钱 白芥子一钱。水煎服。治脉,用当归一两 白芍三钱 生地三钱 麦冬三钱 熟地一两 万年青三钱 枸杞二钱 旱莲草一钱 花椒三分 天冬三分。水煎服。久服两鬓变黑,容颜润泽矣。

锺大仙服鬚发药方

锺离仙曰:吾有乌须奇方,不须十日,保汝重为乌黑。用熟地三两 何首乌三两(用生不用熟,用红不用白,用圆不用长) 黑芝麻一两(炒) 万年青二片 桑叶二两 山药三两 白果三十个 桔梗三钱。各为细面,不可见铁器,为丸,每早饭后服一两,即黑,亲验者也。

果老仙曰:加花椒一钱,此方奇绝,不畏泄天机耳。

吕祖治痰方

一治初起之痰,一治已病之痰,一治久病之痰。

初起之痰,用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天花粉一钱 茯苓一钱 甘草一钱 苏子一钱。水煎服,二剂可消矣。

已病之痰在中焦也。看其色之白与黄,黄者,火已将退也;白者,火正炽也。火炽宜凉火,将退者宜祛逐之。吾今有方俱可治之:用白术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三钱 栀子一钱。火痰加枳壳五分。水煎服。

久病不愈,未有不肾水亏损也。方用:熟地五钱 茯苓三钱 山药三钱 苡仁五钱 芡实五钱 山茱萸三钱 北五味一钱 车前子一钱 益智仁三分。水煎服。若火沸为痰者,加肉桂一钱,此治下焦之痰也。有此三方,再看何症出入加减,治痰无馀事矣。

李白大仙曰:三方极妙,治痰之圣药。予有一方,治已病之痰,并附于后:用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天花粉二钱 益智仁三分。 人参三分 薏仁三分。有火者加黄芩一钱;无火者加乾姜一钱。水煎服。二剂而痰自消。再久病之痰,用六味汤加麦冬、五味有奇功也。无火加附子、肉桂可耳。

柳仙曰:予亦有二方,久而成老痰者,用白芍三钱 柴胡一钱 白芥子五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三分 甘草一钱 丹皮二钱 天花粉八分 薏仁五钱。水煎服。可用八剂,老痰无不消者。

又治顽痰。成块塞在喉咙者,为顽痰;留在胸膈而不化者,为老痰也。用贝母三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三钱 紫菀二钱 半夏三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三钱 神麴三钱 白矾一钱。水煎服。

刘仙曰:火沸为痰,反加肉桂,此火不从水折,后二方亦不可废也。

何仙姑曰:死厥不醒人事,中风不语,鬼神之祟,山魈之侵,一时卒倒不醒人事是也。此病邪气中之痰迷心窍也。怪病多起于痰,不必惊惶,治其痰而病自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祛痰之药加于补正之中,则病去如扫,死者重生。方用: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天南星三钱 白芥子一钱 生附子五分 生姜一大块(捣汁)。水半、酒半、共二碗,煎八分服。外用皂角刺为末(如人研皂角刺时,先用湿纸封住鼻孔,然后细研为末)。取一匙于鹅翎管吹病人鼻孔内,必取喷嚏,以前药灌之,立醒。必吐出痰水一盆,如胶如汤之类,或黄、黑、青、红之色,人自然困倦欲睡,不可惊他,任他自睡醒来。用人参一钱 白薇一钱 茯苓三钱 白术五钱 半夏一钱 白芥子三钱 陈皮五分 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剂痊愈。此一法也。阳邪者,日间遇之;阴邪者,夜间遇之,此症遗尿、手撒则多不必活矣。大约治邪之方,看病之轻重,用药之多寡则得之矣。

董仙曰:治厥症只消一味苍术(切片)三两,水六碗,煎三碗,灌之必吐,吐后即愈。苍术,阳药,善能祛鬼,故用之有奇效,此药凡见鬼者,治之无不立效也。

许大仙治穷人方便方

许仙曰:吾有一法,是穷人之法也。人卒然见鬼,或倒在神庙之内,或在棺木之旁偶遇尸气,或中阴邪不省人事,以瓜蒂散吐之,必然吐痰如涌,倾盆而出。吐后仍见鬼者,痰未净也,再瓜蒂吐之,以不见鬼为度。后用白术一两 茯苓五钱 白薇一钱 陈皮五分 半夏一钱神麴一钱 炮姜一钱。此法可治穷人,以慰仙凡济世之心也。紫金锭亦祛痰圣药也。

张仙曰:予尚有一方并传之。死症有中阴、中阳、中恶、中毒之分。如中蛇虫之毒,一过,取水用之,不用雄黄。一方加食盐少许,入滚水一碗,调匀灌之,以鹅翎探吐之,必吐出恶痰如蜗牛涎者碗许,自愈。后用人参三五钱 茯苓五钱 生甘草三钱。白滚水煎服,再加白芷二钱,另煎水倾入汤中,同服二剂永无患矣。

李白大仙治童子童女痨神效方

用郁金二钱 广木香一钱 炒玉竹一钱 赤白何首乌一钱半 黑豆汁炒黑芝麻一钱 炒生地二钱 炒茯苓二钱 丹皮一钱 白术一钱半。水煎服,早晚十剂痊愈。

治瘟疫神效方

用大黄二钱 元参四钱 柴胡一钱 麦冬一钱 石膏三钱 滑石三钱 荆芥一钱 白芍一钱半 天花粉二钱。瘟疫之流行,多因大热而得,治法不能外此。

华真人治瘟疫丸药方

用大黄一斤 生花椒、桂皮、陈皮、苏叶各五两。用姜五钱捣汁,同泡三日后晒乾,冬至日午时研面,子时和成,炼蜜为丸。每服二钱,滚水送下,最为灵验。

随症用引:头痛,藁本一钱;腹痛,大腹皮一钱;胁痛,青皮、郁金各五分;老人不出汗,黄耆五分;少壮者,柴胡、苏叶各五分。煎汤送下,有孕者忌服,新病者不可即服,过三日方吃,不可误也。

又预防时气方:用大黄一钱 桂皮五钱 苏叶一钱 广木香一钱。将木香熬汁泡桂皮,木香渣和苏叶露三夜同煎。每人服二剂,冬至前一日服一剂,冬至日服半剂,冬至第二日服半剂,三日服完,即不染时气矣。小儿减半。

又冬至日,用大黄一块约一二钱,将线穿好,合家大小佩之,瘟疫即不染矣。

李太白大仙治反胃

李白大仙曰:人有时吐,有时不吐。吐则尽情吐出,人以为胃也。然此非反胃,又似乎反胃。此等病妇人居多,男子亦有,盖因郁而成也。郁则伤其肝,肝伤木即下克脾胃,肝性急,所克之势猛,胃土不受,于是上越而吐。治法必止吐平肝。平肝而郁自舒,郁舒而吐止矣。方用逍遥散: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茯神三钱 白术一钱 当归一钱 陈皮三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一剂而吐止,再剂而痊愈矣。再用熟地、当归各一两 山药、元参各五钱 牛膝一钱半 车前子五分。服两剂可也。

葛真人论噎隔

总因血衰胃脘乾藁,藁在上者,水饮可行,食物难入;藁在下者,食虽可入,良久复出,名曰反胃。二证总名曰嗝。故有三阳结谓之嗝一语。大抵气血亏损、悲思忧恚,脾胃受伤,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则上而不下,饮食难进,噎嗝所由成也。

昴日星君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嗝多因热,反胃多因寒也,不可拘也。脉大有力当作热治,脉小无力当作寒治可也。年过六旬者难治,粪如羊屎者,口吐白沫者,胸腹嘈痛刀割者,皆死症也,不治。

莲池大士治气滞胃寒膈方

广木香(磨)五分 白术(土炒)一钱半 陈皮、香附各一钱半 白豆蔻八分 青皮一钱 半夏曲一钱半 茯苓二钱 厚朴一钱半 姜制水二盅 姜三片 煎一盅,入蜜少许。食前服,十剂即愈。

治膈症脾虚方: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 砂仁三粒 炙甘草四分。有痰加半夏、白芥子可也。水煎服。姜枣为引,食远服。

如胸膈不利,或痰盛闭塞,一时中风不语,以小剂治之。

胸膈不利,气不顺也。用苏叶一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 百部五分。一剂快然。

痰盛闭塞作痛者,乃痰在上焦。用天花粉一钱 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 半夏一钱苏子一钱,治之。

或中风不语者,用瓜蒂散、皂角汤,吐之。然必看其真中风方可吐之,否则不可。真正中风,平日自然壮甚,能御风寒,中后双目突出,手足乱舞,痰色黄成块,大小便闭塞不通者是。若安静,平日衰弱,临症之时气息如无,大小便自遗,手撒,眼闭,浮肿,作水鸡声不十分响者,乃气虚也。当用三生饮,人参重加之可也。

红鸾侍者治失血离魂反胃等症

红鸾侍者治失血方。血有口鼻出者,有从手、足、皮毛之孔、九窍而出者,症似各异,可统治之。用熟地二两 生地一两 荆芥一钱 三七根末三钱 当归一两 黄耆一两。水煎服。血之各症而皆效也。

离魂之症,魂出于外,觉吾身之外更有一吾,此欲死未死之症,急用人参一两 茯神五钱 柏子仁三钱 生枣仁一两 远志一钱 白芥子三钱 丹砂一钱 当归一两 白术一两 甘草一钱 麦冬五钱 龙齿五分。水煎服。一剂即见功也。

反胃,有食入而即出者,肾虚不能润喉之燥而即出也;有食久而反出者,肾火虚、脾寒而出也。反胃当治肾,当辨其有火无火为要。

一治无火而反胃者,用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附子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丹皮三钱肉桂三钱 山药六钱。水煎服。

一治有火而反胃者,用熟地二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一两 泽泻三钱 丹皮三钱 茯苓五钱麦冬五钱 北五味二钱。水煎服。二方治反胃有神功也。

董仙批云:反胃虽一时不死,治不得其宜,必死而后已,反胃多是肾虚无火,故今日食至明日尽吐。夫食在胃似乎病在胃也,谁知胃为肾之关门,饮食于胃必得肾水相济,肾寒而脾亦寒,脾寒不能化,上涌于胃则吐矣。用熟地三两 山茱萸二两 肉桂三钱 茯苓三钱。水煎服,十剂而病痊愈矣。食下即吐,不可用肉桂,加麦冬一两 北五味一钱。二方全是补肾中水火,不去治胃,胜于治胃也。

许仙曰:吾有一方,用肉桂二钱 附子一钱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水煎服。一剂吐减半,二剂吐更减,五剂而吐止矣,十剂而痊愈也。此方水火两生,脾胃得火气而无寒凉之虞,得水气而无干涩之苦,岂有不愈者哉。

葛真人论反胃之症

饮食入胃即吐者,此肝木剋土也,用逍遥散加吴茱萸、炒黄连治之,随手而愈。无如人以胃气杂,用香砂消导之品,反伤胃气,愈增其吐,又改用下药,又改用寒凉之药,又改用半热药,俱不用始方,用和解之药,解郁散邪,然已成噎嗝矣。余用熟地、当归各二两 山药、元参各一两 牛膝三钱 车前子一钱。水煎服。一日一剂,十日则痊愈矣。

鹤翔曰:此方纯补精血,水足而肾中有精,而大肠有度,自然上下相通,而无阻滞之虞。真仙方也。

看花童子治胃病、心痛、痞块痛方

用延胡索、五灵脂、草豆蔻、没药各五钱。研极细面,每服二钱,用酒冲服,早晚两次,即愈。难吮,米汤合丸,吞之可也。

又曰:吕大仙达元散最妙,能治百病,如何不传也?用白犀角二两(遍身白者佳,锉碎屑) 山[KT]茹一两(锉碎去皮洗净) 麻黄一两(去根节切碎) 朴硝一两(枪过净芽) 血竭一两(小瓜儿佳)。击碎合一处,生姜汁拌湿,分十八分,各用乌金纸裹外。用熟红枣二斤去核,捣泥,圆如弹子大,摆砂锅内,上以砂盆盖密,上下加炭火,烟尽为度,冷取出,去净纸包,药如黑炭者佳。将药和匀,每钱加冰片二分,研极细,瓷瓶收好。此方在端午午时,或天医日,静处修合,僧尼不可先与也。专治伤风、瘟疫、痘疹、无名肿毒、卒感心痛、冷气、喉闭、乳蛾、疟疾、时行赤眼、吹乳。用银针醮香油黏药点大眼角。男先点左,后点右;女先点右,后点左眼。后蜷腿、侧卧、合目,盖被,出汗后吃清米汤稀粥。忌荤腥、生冷、气恼、劳碌、房事。瘟疫,日久不汗,此药先吹鼻,次点眼,盖被俯卧,半炷香即汗。用陈米炒过熬粥汤,调养一日后,食粥可也。

柳仙曰:绝妙好方也。

看花童子曰:头脑疼痛,手足、两臂、两肩背疼痛,腰以下疼痛,不必支解刀破,囫囵而治之也。如头痛,用黄酒一斤 入细辛一两 川芎三两 白芷一两。煮酒一醉而愈。

华真人曰:妙。世人不知头痛,至终年累月,其邪深入于脑,一二钱之散药,安能至巅顶而深入于脑中,必多用细辛等大散之也。或疑散药太多,恐损其真气,恐头痛未除,真气先散。谁知风邪在头,非多用散药必难成功。有病则病受之,何畏哉!既愈之后,必须用熟地五钱 芍药五钱 当归五钱 川芎一钱 山茱萸三钱 麦冬三钱。水煎服四剂为妙。

柳仙曰:吾有一方,用柴胡五钱 白芍三钱 辛夷三钱 郁李仁五钱 麦冬五钱 桔梗三钱甘草一钱。水三碗,黄酒一升煎服。一醉而愈。量好者多饮之,以醉为度。

刘真人曰:脑痛,风入胆经也,胆应于脑故痛。人以用柴胡太多,过于辛散,不知有白芍以和之,不散气而转能散邪。辛夷、郁仁皆入胆妙品,桔梗、甘草入肺之妙药。胆病何以又治肺?不知鼻通于脑,脑热则下流清水,久则成鼻渊矣。此方之神妙,人不知也。

蓝大仙曰:肩膊臂痛,亦用黄酒二斤 当归三两 白芍三两 柴胡五钱 羌活三钱 半夏三钱 陈皮五钱 白芥子三钱 秦艽三钱 附子一钱。水六碗,煎二沸取汁入黄酒内,一醉为度。

韩大仙曰:臂与肩膊,手经之病,肝气之郁也。妙在用白芍为君,平舒肝木之气,不来克脾胃之土。柴胡、羌活去风,直去手经之上,秦艽兼附而攻,邪自退出,半夏等祛痰圣品。风邪去而痰不留,又有附子无经不逐,馀邪尚能存之哉,自然一醉而愈也。

华真人曰:两足腰以下痛,用黄酒二升 黄耆半斤 防风五钱 薏仁五两 杜仲一两 茯苓五钱 车前子三钱 肉桂一钱。水十碗,煎二沸,取汁二碗,入酒内一醉而愈。

曹大仙曰:腰足痛,明是肾虚气衰不能运动,更加之以温,妙在不补肾而单益气,气足血生,血生邪退,又助之苡仁等去湿,湿去血更活矣,更加之杜仲健肾,肉桂温肾,防风荡风,相畏而相使,相佐而相成。必然之理也。

八分,加酒半碗,早晨服一剂即愈。此方不特治头痛,兼治脑痛,无不神效。

更有一方,治腰痛如神。用白术三两 芡实二两 薏仁三两。水煎服,一剂愈。年老人恐有腰痛之疾,可服吾方,自无痛楚。亦只消一剂,多则阳旺,恐非所宜。妙极之方也。

此方兼治梦遗,一剂可也。

何大仙曰:凡头痛因风寒者宜酒,因火邪者宜茶也。

……

  提示: 当前显示2000字,注册登录后,可显示10000字,并享有搜索权限。【登录】

…… …… ……

曹大仙治痢疾方

凡人夏秋之间,患痢便血,一日间至百十次不止者,至危急也。用白芍二两 当归二两 枳壳二钱 槟榔二钱 甘草二钱 滑石末三钱 广木香一钱 萝卜子一钱。水煎服,三剂痊愈。些小痢疾,不必用如此之多,减半治之无不奏功。不必问其红白、痛与不痛,皆神效。

又治亡阳方

凡人毋论有病无病,一旦汗出如雨不止,名曰亡阳,最危之症。急当补其气,尚可挽回。用人参五钱(用不起参者,党参膏亦可) 麦冬五钱 北五味二钱 黄耆五钱 当归三钱 熟地五钱 炒枣仁三钱 甘草八分。水煎服,三剂愈。

果老大仙治斑疹方

果老仙治斑疹。一时身热,即便身冷,遍体生斑如疹者,乃火从外泄而不得尽泄于皮肤,故郁而生斑,人尽以为热也。寒凉药不效,不得消而死,可伤也。用元参一两 麦冬一两 升麻三钱 白芷一钱 白芥子三钱 沙参三钱 丹皮五钱。水煎服。一剂斑势减,三剂斑影尽消矣。

许仙治耳聋

用珍珠一粒,外用龙骨末一分,以蜜调之,丸在珠上,丹砂为衣,锦裹塞耳中即愈。一月后取出,再用地黄丸一料,永不再聋也。

华真人治疝气方

用沙参一两 橘核一钱 肉桂一钱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陈皮五分 吴茱萸五分。水煎服。即定痛,二剂痊愈也。

又治妇人暗疮

妇人阴门生疮作痒作痛者,以此方煎水洗之立效。方用:蛇床子一两 花椒三钱 白矾三钱。水十碗煎五碗,乘热熏洗之。一二次即止痛,三次痊愈。分作五日洗之,每日止消一次,神效之极。幸珍之。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处出血不止,用黄酒温微热倾盆内,将两足泡一时许即愈。真神方也。

吕祖熨诸寒症方

吕祖专熨寒症、食积、血积、小肠气等症。方用:食盐一饭碗 葱头数根(切碎) 姜一二两(切碎) 小茴香二两(炒热) 用新布包好,腹上漫漫熨之。冷再易。心口疼熨心口,胃痛熨胃,胁痛熨胁。阴寒再加肉桂、吴茱萸同炒,熨之无不立效,已经治好数十人矣。

贴食水积并寒症膏药方:用葱连须七根 土木鳖七个(打碎) 白芷七根 巴豆七粒(打碎) 香油、黄丹熬之。贴脐上。贴疟疾贴于脊背第三节上,三换即好。贴好过百馀人矣。

又治诸怪症方

又治人有狂如见鬼状,或跌倒不知人事,或中风不语,或自卧跌在床下者,皆正气虚而邪气犯之也。其气必虚,不治其虚,安治其馀?急固其正气,少佐以祛痰祛邪之药为妙。发狂见鬼者虚也。方用:人参、白术、半夏、天南星、附子灌之,狂自定矣。

倒不知人乃气虚也。亦用前方主之,或中风不语,用人参、天南星、生半夏、生附子一个,名为三生饮急灌之。自卧跌床下者中风类也,又名尸厥,亦三生饮救之。

发狂不见鬼 明是内热之症,方用:人参三钱 白芍三钱 白芥子三钱 半夏三钱 天南星二钱 黄连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华真人治脚气方

华真人曰:脚痛之病最多而难治。脚乃人身之下流,水湿之气一犯,停留不去,须提其气,水湿始可散。今人动以五苓散治湿,虽是不能上升而尽其土湿也。今立一方,可通治湿气浸脚者。方用:人参、白术各三钱 黄耆一两 防风、肉桂各一钱 薏仁、芡实各五钱 陈皮五分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半夏二钱。水煎服。去湿之神方。防风用于黄耆之中,提气去湿。柴胡舒气,气可升腾,气升则水亦随入于脾矣。又有白术、芡实、薏仁俱是去水之圣药,有不奏功者乎!凡有湿病,幸以此方治之。

莲池大士治眼目肿痛

莲池大士曰:目之红肿也,乃风火入于肝胆之中,湿气不散,合而成之也。初起之时,即用舒肝胆之药,加去湿散火之品,自然手到成功。无如近来只知散邪,不知合治之法,所以不能速效。少不慎,疾遂变成烂眼流泪之症,甚则胬肉攀睛。今定一方,即于初起三五日内,连服二剂,即便立愈。用柴胡、白芍、白蒺藜各三钱 甘菊二钱 半夏三钱 白术五钱 荆芥一钱 甘草一钱 草决明一钱。水煎服。一二剂即愈,有热者加栀子三钱,无热者不用。此方之妙,火风湿同治,又佐之治目之品,药入口而目即愈也。

北斗咒

(此得之于陈喇嘛,昔在榆次王胡镇,因办差遇之,谈此咒甚灵,有不可思议之妙,并嘱有好善者即传可也。)

南(音那)无(音摩)囉(音来)[++]哪。[++]囉夜耶。[++]你野他。曷伽摩西。麻伽摩西。阿陀嚤(音摩)⿰口枲(音西)。支八囉嘛⿰口枲。摩诃支八囉摩西。唵。怛(音旦)陀。那摩西。麻里支耶摩西。南谟娑都(音得)谛。囉嘿(音末)西(音煞)。囉嘿(音末)西。㘈(音忙)萨嚩(音伐)。萨[++]嚩。难吒(音查)萨嚩。[++]囉萨嚩。婆喻叭(音八)㖠(音奈)囉。费(音未)避瓢。沙嚩贺。南无三盘陀。没多。喃。唵。嘛哩(音礼)唧㘈娑诃。

李白大仙降坛云:此咒乃番音,以北音念之,南音即误也。此西番高僧所作,念之即可消前世罪业,且可添寿。恐尔等错误,吾与注明可也。

丁已二月初五日,观士音菩萨降坛,更正咒语注解云:此咒本吾亲作,以度世间妇人女子。妇人女子见识既浅,心地欠明,更兼父母爱惜,不令读书,以至嫁夫,或因溺爱,由是私欲日深,灵明日昧矣。此吾所以教人为善,以补其过也。但此咒传世已久,往往读错,以讹传讹,故吾降机改正之。

观音咒

南无(音那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怛(音达)只哆。唵。伽(音佳)囉(音拉)伐哆。伽囉伐哆。伽呵伐哆。囉伽伐哆。囉伽伐哆。娑诃。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将此咒刊以传世,前误者可改,后读者可得真也。凡善男信女,持诵万遍,刻印千章,以广好善之心,虽不能登极乐,可消一切灾难。念此心虔,求福、求寿、求子,藉此可得,不可轻视也。

乾隆五十四年,鹤亭丁忧回京,住包头张儿衚衕。子华文得时病,服药无效,伊母林氏,夜祷于菩萨像前,许常念此咒,是夜四更时,华文梦中呼云:明早请后街严先生来看,必好。早至,果两剂而愈。其母虔念此咒十馀年,华文从此健壮不病矣。

又五十八年,至山西省城,林氏偶得黄病,不食不睡,约有半月,吃药无效,后梦神云:如念北斗咒,此病必愈。即于病中念之,数日即能睡,更勤念之,渐能食。因虔诚念此二咒,半年痊愈。至六十年又犯之。请吕祖降坛赐方,并云:汝妻此病本不能起,因念二咒甚虔,故赐寿一纪。吾故赐汝方,遇人即劝令念此二咒,不可食牛犬肉,即可登上寿矣。方用:党参三钱 当归三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白芍一钱 柴胡五分 砂仁五分 山药三钱 芡实三钱 丹皮一钱 泽泻一钱 木香五分 引用陈香橼或陈佛手一钱。水煎服,十剂愈。

又赐丸药方:熟地四两 党参二两 白术二两 茯苓二两 半夏五钱 神麴五钱 白芥子三钱 陈皮三钱 山药二两 芡实二两 麦芽五钱 当归二两 肉桂三钱 附子三钱 牛膝三钱。丸梧子大,藕汤送下三钱,早服。

又药酒方:用烧酒十斤 木瓜一两 牛膝五钱 杜仲一两 党参二两 白芍一两 当归四两熟地四两 何首乌四两 车前子一两 茯苓二两 白术二两 炒枣仁二两 芡实四两。泡三日,临睡吃两杯,不可多饮,即永不犯矣。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