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张方 4.0

说明:三十张方包括少儿常见病八方、急性病十方、慢性病十一方和疑难病十一方,均为郭老常用验方,仅供参考。
煎药服药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先用温水浸泡1小时,浸泡1小时后应保持水量稍高于饮片(水偏少可再加),中药煎两次分别取液,每次先用大火烧开煮沸再改用文火煎25分钟,两次煎药所得药液混合在一起备用,总共药液量控制在500毫升左右(可灵活)。

所有处方里面,大黄均应“后下”,即在第二次煎药结束前5分钟内放入大黄。

成人方剂药量为成人一天用量,早饭前晚饭后各服一次,遇紧急情况可一天服用四次,隔4小时一次。

虚弱者虚弱者可先按成人用量三分之一试服,感觉好再逐步增加用量。

少儿少儿酌减,11-15岁服方剂量的四分之一,5-10岁六分之一,2-4岁八分之一。每天2到4次。病情急迫可一天服用四次,隔4小时一次。


少儿常见病八方辨证表


(注:少儿八方同样适用于成人)


1、双花茶(感冒模糊方)

辨证:

适合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桂枝汤症感冒、麻黄汤证感冒、葛根汤症感冒、温病症感冒等;急慢性咽炎、干咳、手足口病、水痘、红眼病、沙眼。

 

主方:

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打)、牡丹皮35克、紫草20克、桂枝30克、白芍20克、麻黄12克、葛根40克、麦冬25克、瓜蒌20克、桔梗20克、甘草15克、杏仁20克(炒)、生姜5片、大枣10枚(破开)

 

化裁:①用于急慢性咽炎和干咳治疗时应去掉姜枣;②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去麻黄加西洋参20克。

服药后应持续保持微微出汗状态(不可出大汗),每天可连续服用3次到5次。

2、银翘汤

辨证:

咽疼剧烈,咽喉充血或红肿或化脓,或发烧,对应疾病包括急性咽炎、慢性咽炎、牙龈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红眼病、咽喉剧痛的感冒。颈项以上红肿热痛都可用此方,银翘汤是郭生白融合伤寒温病的再创作。

主方:

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打)、牡丹皮30克、牛膝30克、大青叶30克、桔梗20克、紫草15克、甘草15克、葛根40克、知母30

化裁:

①大便不干去知母,大便秘结加大黄10克;

②口渴加石膏40克;

③嗓子疼得厉害加山豆根15克;

④急性咽炎分两次服;慢性咽炎去掉紫草、知母,分三次或四次服。

 

3、麻杏石甘汤

辨证:

肺炎。咳喘汗出而渴。不恶寒或微恶寒,无大热。

 

处方:

麻黄10克、炒杏仁20克(打)、生石膏40克、甘草13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打)

 

4、气机失调方

辨证:

感冒误治,舌胎薄白,脉弦细,没精神,老烦恼,不想吃,有时呕,大便秘或溏,或时秘时溏数日。

主方:

柴胡36克、枳壳30克、半夏15克、黄芩30克、党参30克、茯苓40克、甘草15

化裁:

①发冷发烧,往来寒热,发热恶寒者加桂枝30克;

②发烧退热慢可加地骨皮40克;

③大便干燥者加大黄10克(后下),怕苦可用栀子20克、当归40克代替大黄。

5、瓜蒌汤

辨证:

(感冒后)咳喘有痰,或有痰声吐不出,可带有无食欲、腹胀、不消化、发烧等。

处方:

全瓜蒌36克、柴胡30克、甘草15克、炒杏仁20克(打)、厚朴30克、陈皮20克、桔梗25克、茯苓40克、泽泻20克、干姜15克、半夏20

 

6、水寒射肺方

辨证:咳嗽昼轻夜重,或无痰或痰清稀。

处方:柴胡30克、党参30克、桂枝30克、茯苓40克、泽泻20克、白术30克、枳壳20克、干姜15克、五味子20克,薏米100克单煮,用薏米汤煎药。

7、三黄泻心汤

辨证:心下痞,发热恶热,厌食,便秘,体温往往到39度。

处方:大黄10克、黄芩30克、黄连20克(打)

以上药物用开水浸泡两小时,浸泡期间搅拌数次,取汁服用或灌肠。少儿用此药建议灌肠,用量为内服量的一倍。

8、葛根芩连汤

辨证:急性肠炎发热,每天下利多次,腹疼,发渴。

主方:葛根40克、黄芩30克、黄连25克(打)、秦皮30克、白芍30克、茯苓40克、泽泻30克、甘草15

少儿用此药建议灌肠,用量为内服量的一倍。

化裁:

①阳虚体弱无热恶寒者,可加炮附子10克、干姜20克、党参30克。

 

急性病十方辨证表


1、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牡丹皮汤(标准方)

辨证:高血压头疼、脑出血、流鼻血、咳血、中耳炎、红眼病、急性盲肠炎、牙龈肿痛、头油头汗

主方:大黄15克(后下)、牡丹皮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桃仁30克(打碎)、桂枝30克、茯苓40克、栀子30克(打碎)、牛膝20克、川芎20克、甘草15

化裁:①急性盲肠炎可加芒硝20克;②上部出血严重的可加白及30克、阿胶30克,促进凝血;③痔疮出血,可去栀子、牛膝、川芎,加艾叶炭30克;④如伴有发热恶寒,去大黄,加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麻黄12克;⑤对于外伤、车祸、过敏引起的红肿淤血,去栀子、牛膝、川芎,加红花30克。

大黄牡丹皮汤(简方)

辨证:不发烧(无向外趋势):咽痛、红眼病、鼻血、耳肿、牙龈肿疼、口腔溃疡等。

处方:栀子30克或大黄10克(后下)、紫草20克、牡丹皮30克、西洋参10


2、胶艾四物汤

辨证:妇人下部出血

主方:阿胶30克(烊化后和煎好药液混合)、艾叶炭30克、川芎3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生地30

化裁:①日常养血可去阿胶、艾叶炭,加柴胡36克、枳壳20克。


3、下垂方

辨证:

胃下垂、肝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肠套叠、肠粘连

主方:

柴胡30克、党参40克、枳壳20克、厚朴20克、白芍30克、黄芪40克、茯苓40克、升麻20克、桂枝30克、甘草15

化裁:

①如遇急腹症则去黄芪、茯苓、升麻,加黄芩20克、芒硝15克、大黄10克。


4、四逆散

辨证:

四逆腹疼,脉弦细,疼发时手足逆冷。疼剧时冷汗肢厥,疼定时手足复温。四逆散证的胃和肠的蠕动几乎在一个停止的状态。往往因生气着急引发。

处方:柴胡30克、枳壳30克、白芍36克、桂枝3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炮附子10克、甘草15


5、吴茱萸汤

辨证:

头疼吐涎沫,前额眉棱骨部位疼,疼时睁不开眼。

处方:

吴茱萸25克、生姜25克、大枣10个(破开)、党参45克、半夏25克、茯苓40克、甘草15


6、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标准方)

辨证:心悸或胸闷心慌;早搏、停搏。

处方:

柴胡36克、桂枝50克、甘草25克、党参3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山药40克、麦冬30克、枸杞20

桂枝甘草汤(简方)

辨证:心悸或胸闷

处方:桂枝50克、甘草25

煎煮取液后视情况一次顿服或两次分服。


7、湿疹方案

急性湿疹方案

外用万应膏或外洗方三餐本能粥或湿疹食疗方服用“急性湿疹方”三天至五天

慢性湿疹方案

外用万应膏或外洗方三餐本能粥或湿疹食疗方早晚服用“慢性湿疹方”

急性湿疹方

伴有局部发热的急性湿疹前三天至五天服用。牡丹皮35克、桂枝2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茯苓40克、泽泻20克、苍术30克、紫草30克、当归20克、王不留行40克、菖蒲30克、麻黄10克,用薏米100克煮汁煎药。

慢性湿疹方

半年以上复发的慢性顽固性湿疹;或者经急性湿疹方调理后不再局部发热转入慢性。茯苓40克、薏米50克、白扁豆30克、白术20克、苍术30克、五味子35克、党参30克、柴胡35克、黄芪30克、干姜15

湿疹外洗方

湿疹或皮肤瘙痒薄荷20克、鸡血藤30克、当归20克、艾叶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花椒20克、百部20克、大黄40克(药快煎好5分钟前再放入);煎药取液多次涂于患处。

湿疹食疗方

山药30%,薏米30%、白扁豆20%、枸杞20%;放在一起打浆煮粥吃,每餐不少于100克。


8、肘痈方

辨证:肘痈或局部疮肿,同时伴有高肿,灼热,色红,疼痛。

主方: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麻黄15克、桂枝30克、当归30克、牡丹皮30克、桃仁30()、甘草15

化裁:①如身上红肿长包,但无热不疼,则去麻黄、银花、连翘、牛蒡子,加黄芪40克、茯苓40克、泽泻30克、牛膝30克、大黄15克(后下)。


9、坤和饮

辨证:妇科炎症、带下、瘙痒、异味,急性尿路感染。

主方:柴胡30克、茯苓40克、苍术30克、甘草10克、当归30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桂枝30克、黄芪40克、牡丹皮30克、黄连20克、黄柏30克、苦参30

化裁:①急性尿路感染,去当归、桂枝、黄芪、苍术,加大黄10克(后下)、知母30克;②如有发热恶寒加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③三倍划线中药即可用于妇科炎症的外洗或坐浴方。


10、猪苓汤

辨证:急性肾炎,或尿血尿疼,或水肿,或发热汗出口渴。

处方:猪苓35克、茯苓40克、泽泻30克、滑石30克、阿胶30克(烊化兑服)


慢性病十一方辨证表



1、自主调节方

辨证:各种慢性病或严重亚健康

处方:柴胡4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茯苓35克、泽泻15克、白术20克、当归35克、桂枝15克、火麻仁20克、枳壳15克、厚朴25克、淫羊藿35


2、肠胃调节方

辨证:各种慢性病或严重亚健康(伴有顽固性便秘)

处方:柴胡4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茯苓35克、白术40克、桂枝20克、当归30克、牡丹皮20克、桃仁20克、甘草15克、白芍20克、火麻仁20克、枳壳20克、莱菔子30克(炒)


3、化脂调节方

辨证:高血脂引发的各种慢性病。

处方:黄芪40克、柴胡36克、党参30克、牡丹皮20克、茯苓40克、白术20克、泽泻20克、枳壳20克、石菖蒲30克、远志15克、黄精30克、玉竹20


4、食疗方

粥方:针对各种慢性病或严重亚健康;山药50%,枸杞、薏米、黄精、百合、莲子各10%一起打浆煮粥吃,每餐不少于100克。

西洋参粉:

针对心悸、胸闷、乏力、心衰;西洋参打成细粉开水冲服,每天上午下午各5克。

薏米水:

针对风湿、水气、结节;薏米150克煮汁饮用。


5、胸水方

辨证:食道或胃有水气。嗓子痒但不红肿,食道噎,胸部胀闷,说话有无力感。

处方:柴胡36克、茯苓40克、桂枝30克、党参30克,薏米100克单煮,用薏米汤煎药。


6、体液运化方

辨证:停饮或水气病或积液,旨在加强体液代谢,排除水饮。

主方:白术30克、茯苓40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桂枝30克、牡丹皮30克、甘草15

化裁:①有少阳证可加柴胡36克;②环脐而痛,腹有水声,少腹水肿者,可加党参30克、干姜20克、细辛3克、五味子20克;③心脏功能弱者可加西洋参10克,一天二次每次5克单独泡水服用。


7、关节不利方

辨证:津液缺乏导致的关节不利或疼痛

主方:葛根5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破开)

化裁:①有少阳证可加柴胡36克。②遇汗漏不止可加炮附子12克、党参30克、茯苓40克;③如有发热,可加地骨皮30克。


8、活血通血方

辨证:气血不通导致的各种问题

主方:茯苓4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牡丹皮30克、桃仁30克、黄芪40克、当归30

化裁:①有少阳证可加柴胡36克。②关节不利加葛根40克;③下肢麻木疼痛加牛膝35克;

④腰疼腰酸加杜仲25克、牛膝30克;

⑤上肢或四肢麻木疼痛加党参30克、炮附子10克、细辛3克;

⑥头部气血不通加川芎30克。


9、平胃顺气方

辨证:胃部或胸部不适(心绞痛除外)

主方:枳壳15克、莱菔子30克(炒)、苍术30克、厚朴30克、陈皮30克、半夏1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破开)、党参30克、甘草15克、白芍20

化裁:①有少阳证可加柴胡36克。


10、金匮肾气方

辨证:肾阴虚(物质不足),肾炎,腰疼,关节疼。

处方:桑葚30克、枸杞30克、柴胡35克、黄芪30克、茯苓30克、猪苓40克、泽泻20克、菟丝子20克、牛膝25克、杜仲20克、山茱萸20克、枳壳20


11、通利性腺方

辨证:

性腺障碍。乳腺病,月经少,尿路结石,小便不利。

处方:柴胡36克、王不留行35克(包煎)、穿山甲7克(研粉放入煎好的药液)、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天花粉35克、当归20克、牡丹皮30克、川芎15克、桃仁20克、白芍30克、茯苓40克、泽泻20克、桂枝20克、漏芦20克、丝瓜络20克、甘草10

注:如买不到穿山甲可将王不留行加至50克。缺漏芦和丝瓜络也没关系。


疑难病十一方  

疑难病十一方涉及晚期肿瘤、肝硬化腹水、慢性肺病、胆病、风湿病、慢性肠炎、无名热、中老年(阴性)感冒、少阴病、老人衰竭性高热、睡眠障碍、复杂性咳喘,运用时应注意:

第一,可同时应用“慢性病十一方”中的“食疗方”健脾胃,还可根据病势选用“西洋参粉”养护心脏机能。

第二,症状缓解后可采用生态同步疗法(本能养生)做长期养生调理。


疑难病十一方辨证表

1、肿瘤方

7、柴胡汤

辨证:

目瞑倦卧怕冷,体温正常。

处方:

柴胡36克、桂枝30克、党参40克、甘草15克、生姜20克、大枣12枚、炮附子10


8、附子汤

辨证:

无热恶寒,但欲寐,脉沉细,手足厥逆。

处方:

炮附子10克、柴胡36克、茯苓40克、泽泻20克、白术20克、党参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干姜20克、甘草15


9、四逆汤

辨证:

濒死衰竭,真寒假热。老人突发高热不退。

处方:

炮附子40克、干姜20克、甘草15克、西洋参10克、党参30克、肉桂20

提示:给真寒假热的重症老人喂药,一定要少量多次地喂,吃一勺休息一会儿,再吃。切不可一次性服药太多!


10、酸枣仁汤

辨证:

睡眠障碍,头部充血,虚烦

处方:

酸枣仁40克、栀子30克、柴胡36克、百合30克、黄芪45克、川芎30克、淡豆豉30克、厚朴15克、陈皮15

提示:缺血性失眠可视情况用“附子汤”或“柴胡汤”。


11、咳嗽模糊方

辨证:

咳嗽,痰少清稀,患者素有水气,兼有慢性肺病或(支)气管炎等宿疾,无表热(体温不高),无内热(不渴不喘舌质不红),无昼轻夜重。

处方:

柴胡30克、黄芩20克、党参20克、西洋参20克、半夏20克、甘草13克、桂枝20克、厚朴20克、炒杏仁20克(捣碎)、全瓜蒌30克、干姜15克、细辛3克、五味子20克、陈皮20克、茯苓40克、射干15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5.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1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