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五·妇人一
论曰:妇人之病难疗,比之丈夫十倍费功。所以古人别立妇人之方焉。是以今方具在四卷,一卷泛疗妇人,三卷专论产后。好学人宜细意用心观之。乃得睹其深趣耳。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论一首 方七首
论曰:夫人求子者,服药须有次第,不得不知,其次第者,男服七子散,女服荡胞散,及坐药,并服紫石门冬丸,则无不得效矣。不知此者,得力鲜焉。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七子散
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虚衰少,无子不足方:牡荆子 五味子 菟丝子 车前子 菥 子 石斛 薯蓣 干地黄 杜仲(去皮,炙)
鹿茸(炙) 远志(各二两) 附子(炮,去皮) 蛇床子 芎 (各一两半) 山茱萸 天雄(炮,去(七分)
钟乳(二两,无亦得)
上二十四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不知,加至二匕,以知为度。忌生冷醋滑猪鸡鱼蒜油面,不能酒者,蜜和丸服亦佳。一方加覆盆子二两,行房法一依《素女经》,女人月信断一日为男,二日为女,三日为男,四日为女,以外无子,每日午时夜半后行事信,生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荡胞汤
主妇人断绪二三十年,及生来无子并数数失子,服此皆有子长命无病方:朴硝 桃仁(去皮尖两仁者,熬) 茯苓 牡丹皮 大黄(各三两) 人参 桂心 芍药浓朴(炙)细辛 牛膝 当归 橘皮(各二两) 附子(一两半,炮去皮) 虻虫(去翅足,熬) 水蛭(各上一十六味, 咀,以酒五升,水六升,合渍一宿,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每服相去三时辰,少时更服如常。覆被少取汗,汗不出,冬月着火笼。必下积血及冷赤脓如赤小豆汁,本为妇人子宫内有此恶物令然,或天阴脐下痛,或月水不调,为有冷血不受胎。
若斟酌下尽,气力弱,大困,不堪更服,亦一日二三服即止;如大闷不堪。可食酢饭冷浆,一口即止,然恐去恶物不尽,不大得药力,若能忍服尽大好,一日后仍着导药(《千金》更有桔梗甘草各二两。)
坐导药方:皂荚(一两,炙,去皮子) 五味子 干姜 细辛(各三两) 葶苈子(熬) 苦瓠(各三分,《千金》作山茱萸) 矾石(烧半日) 大黄 戎盐 蜀椒(汗) 当归(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捣筛,纳轻绢袋子中,如指许大,长三寸,盛药令满,纳子门中。坐卧任意,勿行走急,小便时即去之,仍易新者。一日当下青黄冷汁,汁尽止,即可幸御,自有子。
若未见病出,亦可至十日安之。(《千金》无葶苈,一本又有砒霜三分。)着药后一日,乃服紫石天门冬丸。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紫石天门冬丸
紫石英(七日研之) 乌头(炮去皮) 天门冬(各三两,去心) 乌贼鱼骨 牛膝(各一两半) 人参 牡丹皮 桑寄生 干姜 细辛 浓朴(炙) 食茱萸 续断(各五分) 薯蓣(一两半) 柏子仁(一两) 牡荆子(《千金》作牡蒙) 禹余粮 紫葳 石斛 辛夷心 卷柏 当归芎 桂心 干地黄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二十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酒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慎如药法。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白薇丸
主久无子或断绪,上热下冷,百病皆疗方:白薇 车前子(各三分) 泽兰 太一余粮 赤石脂 细辛 人参 桃仁(去皮尖,熬)
覆盆子 麦门冬(去心) 白芷(各一两半) 紫石英 石膏(研) 本 子 卷柏(各五分) 蒲黄 桂心(各二两半) 当归 芎 蛇床子(各一两) 干姜蜀椒(汗) 干地黄(各三两) 茯苓 远志(去心) 白龙骨(各二两) 橘皮(半两)
上二十八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酒服十五丸,日再,增至四十丸,以知为度,亦可增至五十丸。慎猪鸡蒜生冷醋滑驴马等肉,觉有娠则止。秘之,勿妄敷也。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庆云散
主丈夫阳气不足,不能施化,施化无成方: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覆盆子
五味子(各二升) 菟丝子(一升) 白术(熬令色变) 石斛(各三两) 天雄(一两,炮去皮) 天门冬(九两,去心) 紫石英(二两) 桑寄生(四两)
上九味,捣筛为散。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素不耐冷者,去寄生,加细辛四两;阳气不少而无子者,去石斛,加槟榔十五枚,良。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承泽丸
主妇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绝产方梅核仁 辛夷(各一升) 葛上亭长(七枚) 泽兰子(五合) 溲疏 本(各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大豆。先食酒服二丸,日三,不知,稍增之。若腹中无积坚者,去亭长,加通草一两;恶甘者,和药先以苦酒搜散,乃纳少蜜,和为丸。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方一十三首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牡蒙丸
主男子疝瘕,女子血瘕,心腹坚,积聚,产乳余疾,小腹坚满贯脐痛,热中,腰背痛,小便不利,大便难,不下食,有伏蛊胪胀肿,久寒热胃管有邪气方:牡蒙 苁蓉 乌喙(炮去皮) 石膏(研) 藜芦(各三分) 巴豆(六十枚,去心皮,熬)
干姜 桂心(各二两) 半夏(五分,洗)
上九味,捣筛为末,别捣巴豆如膏,合诸药,令调和,捣至熟。以饮服如小豆二丸,日三。如不相得,入少蜜。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乌头丸
主心腹积聚,膈中气闷胀满,疝瘕,内伤瘀血,产乳众病及诸不足方:乌头(炮去皮) 巴豆(去心皮,熬,各半两) 人参 硝石(各一两) 大黄(二两)
戎盐(一两半) 苦参 黄芩 虫(熬) 半夏(洗) 桂心(各三分)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纳蜜、青牛胆汁拌和,捣三千杵,丸如梧桐子大。宿不食,酒服五丸。卧须臾当下,黄者心腹积也,青如粥汁者,膈上邪气也,下崩血如腐肉者,内伤也。
赤如血者,乳余疾也。如蛊刺者,虫也,下已必渴,渴饮粥,饥食苏糜,三日后当温食,食必肥浓,四十日平复。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干姜丸
治妇人瘕结胁肋下疾干姜(一两半) 芎 芍药(各二两) 前胡(熬) 干地黄(熬) 桃仁(熬,去皮尖两仁者) 茯苓(各一两) 人参 当归(各三两) 杏仁(熬,去皮尖,两仁者) 朴硝 蜀椒(汗)
蛴螬上二十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未食以饮服三丸,可增至十丸。(《千金》用大黄柴胡各二两,无前胡地黄。)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生地黄丸
主妇人脐下结坚,大如杯升,月经不通,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气瘕也。若生肉症不可瘥,未生症者可疗方。
生地黄(三十斤,捣绞取汁) 干漆(一斤,熬,捣节为末)
上二味,相和微火煎,令可丸药成丸,如梧桐子,食后以酒服五丸。(《千金》云)服三丸,《集验方》至七八丸止。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辽东都尉所上丸
主脐下坚癖,无所不疗。
恒山 巴豆(去心皮,熬) 大黄(各一分) 天雄(二枚,大者炮) 芦(一两半,一方二两) 干姜 人参 苦参 丹参 沙参 玄参 细辛 白薇(各三分) 龙胆 牡蒙(各一两) 芍上二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宿勿食,酒服五丸,日三。主大羸瘦而黄,月水不调,当十五日服之,下长虫,或下种种病出。二十五日腹中所苦悉愈,肌肤充盛,五十日万病除矣,断绪者,皆有子也。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五京丸
主妇人腹中积聚,九痛七害,久寒腰中冷引小腹,害食苦下,或热痢,得冷便干姜(三两) 黄芩(一两) 吴茱萸(一升) 附子(炮去皮) 野狼毒 当归 牡蛎(各二两,熬)
上七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日服五丸,加至十丸。此出京氏五君,故名五京丸。久患冷困,当服之。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鸡鸣紫丸
主妇人腹中症瘕积聚。
大黄(二两) 前胡 人参(各四两) 皂荚(炙去皮子) 藜芦 巴豆 (去皮心熬)
石(炼) 乌喙(炮去皮,各半两) 代赭(五分) 阿胶(一两半,炙) 桂心(一分) 杏仁(去皮尖,熬) 干姜 甘草(各三分)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鸡鸣时饮服一丸,如梧桐子,日益一丸,至五丸止仍从一丸起。下白者风也,赤者症瘕也,青者疝也,黄者心腹病也,如白泔烂腐者水也。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炭皮丸
主妇人忧恚,心下支满,膈气腹热,月经不利,血气上抢心,欲呕不可眠,懈炭皮 芎 (各一分) 桂心 干姜 干漆(熬) 白术(各一分半) 蜀椒(汗) 黄芩芍药土瓜根 大黄(炙令烟出) 虻虫(各半两,去翅足,熬)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之。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七气丸
主妇人劳气、食气、胸满气、吐逆大下气,其病短气,胸胁满,气结痛,小便赤黄,头重方:葶苈子(熬) 半夏(各一两,洗) 大黄 玄参 人参 苦参 麦门冬(去心) 黄芩干姜芎 远志(去心,各一两半) 硝石(一两) 瞿麦(一两半)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以酒服六丸,日一服,亦理呕逆,破积聚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半夏汤
主妇人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如有炙腐,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方:半夏(一升,洗) 生姜(五两) 茯苓 浓朴(各四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有苏叶二两)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浓朴汤
主妇人下焦劳冷,膀胱肾气损弱,白汁与小便俱出。
浓朴如手大四寸,去皮炙,削,以酒五升煮两沸,去滓,取桂心一尺绢筛,纳汁中调和。
宿勿食,晓顿服之。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温经汤
主妇人小腹痛方茯苓(六两) 芍药 土瓜根(各三两) 薏苡仁(半升)
上四味, 咀,以酒三升,渍一宿,晓加三升,水煎取二升,分再服之。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大补内黄汤
主妇人七伤,骨髓疼,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食饮,并诸虚不足,黄 半夏(各三两,洗) 大枣(三十枚) 干地黄 桂心 人参 茯苓 远志(去心)
芍药 泽泻 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干姜(四两)
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二升,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乳疾第三
方六首
治乳坚方:当归 芍药 黄 蒺藜子 鸡骨 附子(炮去皮) 枳实(各二两,炙) 桂心(三两)
人参 薏苡仁(各一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乳痈始作方:大黄 楝实 芍药 马蹄(炙)
上四味,等分,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取汗出瘥。(《广济方》云,治乳痈大坚硬,赤紫色,衣不得近,痛不可忍,经宿乃消。)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乳疾第三
排脓散
主乳痈方:铁粉 细辛 芎 人参 防风 干姜 黄芩 桂心 芍药 苁蓉(各一两) 当归 甘草(炙,各五分)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加至一匕半,服十日。脓血出多,勿怪,是恶物除。
生鱼薄乳痈方:生鲫鱼(长五寸) 伏龙肝 大黄 莽草(各六两)
上四味,别捣鱼如膏,下筛,三物更捣令调,以生地黄汁,和如粥敷肿上,日五六,夜二三。
治乳痈,初有异则行此汤,并将丸补之即愈,方:麦门冬(一升,去心) 黄芩 黄 芍药 茯苓 甘草(炙) 通草(各二两) 桑寄生防风 人参(各三两) 糖(八两) 大枣(十枚)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糖,分四服。
次服天门冬丸:天门冬(五两,去心) 通草 黄 防风 干地黄 桑寄生 人参(各二两) 羌活(三两) 大黄(二两半) 白芷(一两半) 升麻(一两半) 泽兰 茯神 天雄(炮去皮) 黄芩枳实(炙) 五味子(各一两)
上一十七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酒服二十丸,日二,加至三十丸。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杂病第四
方一十三首
治妇人断产方:故蚕子布一尺,烧一味,末酒下,终身不复怀孕也。
治妇人无故尿血方:龙骨(五两)。
上一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空腹服,日三,久者二十服愈。
又方:鹿角(屑) 大豆黄卷 桂心(各一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舡故茹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亦主遗尿。
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方:白薇 芍药(各二两半)
上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矾石(熬) 牡蛎(熬,各三两)
上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亦治丈夫。
治妊娠得热病五六日,小便不利,热入五脏方:葵子(一升) 榆白皮(一把,切)
上二味,水五升煮五沸,服一升,日三服。
又方:葵子 茯苓(各一两)
上二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利则止。
治妇人小便不通方:葵子(二升) 朴硝(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治妇人卒不得小便方:杏仁七枚,熬令变色,去皮尖。
上一味,捣筛为散。以水服之,立下。
又方:紫菀为末,井花水服三指撮,立通。
治丈夫妇人转胞不得小便八九日方:滑石(一两,碎) 寒水石(一两,碎) 葵子(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服一升,即利。
妇人经服硫黄丸,忽患头痛项冷,冷歇又心胸烦热,眉骨眼 痒痛,有时生疮,喉中干燥,四肢痛痒方:栝蒌根 麦门冬(去心) 龙胆(各三两) 土瓜根(八两) 大黄(二两) 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熬)
上六味,捣筛为末,别捣杏仁如泥,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下十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面药第五
论一首 方三十九首
论曰:面脂手膏,衣香藻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然今之医门极为秘惜,不许子弟泻漏一法,至于父子之间亦不传示。然圣人立法,欲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岂使愚于天下,令至道不行?拥蔽圣人之意,甚可怪也。
面脂主面及皴靥黑 ,凡是面上之病悉皆主之方:丁香(十分) 零陵香 桃仁(去皮) 土瓜根 白蔹 白芨 栀子花 沉香 防风 当归辛夷 麝香(研) 芎 商陆(各三两) 白芷 葳蕤 菟丝子 甘松香 藿香(各十五分)
蜀水花 青木香(各二两) 茯苓(十四分) 木兰皮 本 白僵蚕(各二两半) 冬瓜仁(四两) 鹅脂 羊髓 (各一升半) 羊肾脂(一升) 猪胰(六具) 清酒(五升) 生猪肪脂(三大升)
上三十二味,切,以上件 猪胰汁,渍药一宿于脂中,以炭火煎三上三下,白芷黄绵滤贮器中,以涂面。
面脂方:防风 芎 白芷 白僵蚕 本 葳蕤 茯苓 白蔹 细辛 土瓜根 栝蒌仁 桃仁(去皮尖) 蜀水花 青木香 当归 辛夷(各半两) 鹅脂(一升) 羊脂肾(一升) 猪脂(二升)
上一十九味,细切,绵裹,酒二升,渍一日一夜,纳脂中,急火煎之,三上三下,然后缓火一夜,药成去滓。以寒水石粉半两纳脂中,以柳木篦熟搅,任用之。
又方:杏仁(二升,去皮尖) 白附子(三两) 密陀僧(二两,研如粉) 生白羊髓(二升半) 真珠(十四枚,研如粉) 白藓皮(一两) 鸡子白(七枚) 胡粉(二两,以帛四重裹一石米,下蒸之,熟下阴干)
上八味,以清酒二升半,先取杏仁盆中研之如膏。又下鸡子白研二百遍。又下羊髓研二百遍,捣筛诸药纳之,研五百遍至千遍,弥佳。初研杏仁,即少少下酒薄,渐渐下使尽药成,以又方:当归 芎 细辛(各五分) 蜀水花 密陀僧 商陆 辛夷 木兰皮 栝蒌 白僵蚕 本 桃花 香附子 杜蘅 鹰屎 零陵香 葳蕤 土瓜根(各三分) 麝香 丁香(各半两) 白术(二两) 白芷(七分) 白附子 玉屑(各一两) 鹅脂(在合) 鹿髓(一升)
白蜡(四两) 猪膏(二两) 羊髓(一升)
上二十九味,细切,醋浸密封一宿。明晓以猪膏煎三上三下,以白芷黄为药成,去滓,搅数万遍,令色白,敷面,慎风,日良。
面膏方:杜蘅 牡蛎(熬,一云杜苦) 防风 本 细辛 白附子 白芷 当归 木兰皮 白术独活 葳蕤 天雄 茯苓 玉屑(各一两) 菟丝子 防己 商陆 栀子花 橘皮(一云橘仁) 白蔹 人参(各三两) 甘松香 青木香 藿香 零陵香 丁香(各二两) 麝香(半两)
白犬上三十二味,以水浸膏髓等五日,日别再易水;又五日,日别一易水;又十日,二日一易水。凡二十日止,以酒浸一升。 羊胰令消尽去脉,乃细切香于磁器中浸之,密封一宿,晓以诸脂等合煎三上三下,以酒水气尽为候。即以绵布绞去滓研之千遍,待凝乃止,使白如雪,每夜涂面,昼则洗却,更涂新者,十日以后色等桃花。(《外台》有冬瓜仁、蘼芜花,无白蔹、人参。)
面膏主有 及 并皮肤皴劈方:防风 本 辛夷 芍药 当归 白芷 牛膝 商陆 细辛 密陀僧 芎 独活 鸡舌香 零陵香 葳蕤 木兰皮 麝香 丁香 未穿真珠(各一两) 蕤仁 杏仁(各二两,去皮尖) 牛髓(五升) 油(一升) 腊月猪脂(三升,炼) 獐、鹿脑(各一具,若无獐鹿,羊脑亦得)
上二十五味,先以水浸脑髓使白,藿香以上 咀如麦片,乃于脑髓脂油内煎之,三上三下,即以绵裹搦去滓,乃纳麝香及真珠末,研之千遍,凝即涂面上甚妙。(今据药止二十六味,后云“藿香以上”,而方中无藿香,必脱漏三味也。
又方:香附子(十枚大者) 白芷(一两) 零陵香(二两) 茯苓(一大两,细切) 蔓荆油(二升,无即猪脂代之) 牛髓 羊髓(各一斗) 白蜡(八两) 麝香(半两)
上九味,切,以油髓微火煎五物,令色变,去滓,纳麝香,研千遍,凝。每澡豆洗面而涂之。
面药方:朱砂(研) 雄黄(研) 水银霜(各半两) 胡粉(二团) 黄鹰屎(一升)
上五味,合和净洗面,夜涂之。以一两药和面脂,令稠如泥,先于夜欲卧时,澡豆净洗面,并手干拭,以药涂面,浓薄如寻常涂面浓薄,乃以指细细熟摩之,令药与肉相入乃卧,一上经五日五夜,勿洗面,止就上作妆即得,要不洗面。至第六夜洗面涂,一如前法。满三度洗更不涂也,一如常洗面也,其色光净,与未涂时百倍也。
悦泽面方:雄黄(研) 朱砂(研) 白僵蚕(各一两) 真珠(十枚,研末)
上四味,并粉末之,以面脂和胡粉,纳药和搅,涂面作妆,晓以醋浆水洗面讫,乃涂之,三十日后如凝脂。五十岁人涂之面如弱冠,夜常涂之勿绝。
令面生光方:密陀僧研,以乳煎之涂面,即生光。
令面白媚好方:白附子 白芷 杜若 赤石脂 白石脂 杏仁(去皮尖) 桃花 瓜子 牛膝 鸡矢白葳蕤 远志(去心)
上一十二味,各三分,捣筛为末。以人乳汁一升,白蜜一升和,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鹿角涂面方:鹿角(一握) 芎 细辛 白蔹 白术 白附子 天门冬(去心) 白芷(各二两) 杏仁(二七枚,去皮尖) 牛乳(三升)
上一十味,鹿角先以水渍之百日令软,总纳乳中,微火煎之令汁竭,出角,以白练袋盛之,余药勿收,至夜,取牛乳石上摩鹿角涂面,晓以清浆水洗之,令老如少(一方用酥三也两。)
急面皮方:大猪蹄一具,治如食法,水二升,清浆水一升,不渝釜中煎成胶以洗面。又和澡豆夜涂面,晓以浆水洗,令面皮急矣。
治妇人令好颜色方:女菀(二两半) 铅丹(五分)
上二味,捣筛为散。酒服一刀圭,日再服,男十日,女二十日。知则止黑色,皆从大便出色白如雪。
又方白瓜子(五分) 白杨皮(三分) 桃花(一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饮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白。一云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花。
令人面水白净澡豆方:白藓皮 白僵蚕 白附子 鹰矢白 白芷 芎 白术 青木香(一方用 本) 甘松香白檀香 麝香 丁香(各三两) 桂心(六两) 瓜子(一两,一方用土瓜根) 杏仁(三十枚,去白梅(三七枚) 冬瓜仁(五合) 鸡子白(七枚) 面(三升)
上二十味,先以猪胰和面曝令干,然后合诸药捣筛为散,又和白豆屑二升,用洗手面。
十日内色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千金》有枣三十枚,无桂心。)
又方:麝香(二分) 猪胰(两具) 大豆黄卷(一升五合) 桃花(一两) 菟丝子(三两)
冬葵子(五合,一云冬瓜子) 白附子(二两) 木兰皮(三两) 葳蕤(二合) 栀子花(二两)
苜蓿(一两)
上一十一味,以水浸猪胰三四度易水,血色及浮脂尽,乃捣诸味为散,和令相得,曝,捣筛,以洗手面,面净光润而香。一方若无前件可得者,直取苜蓿香一升,土瓜根、商陆、青木香各一两,合捣为散,洗手面大佳。
澡豆方:细辛(半两) 白术(三分) 栝蒌(二枚) 土瓜根(三分) 皂荚(五挺,炙,去皮子) 商陆(一两半) 冬瓜仁(半升) 雀矢(半合) 菟丝子(二合) 猪胰(一具,去脂)
本防风白芒 白附子 茯苓 杏仁(去皮尖) 桃仁(去皮尖,各一两) 豆末(四升) 面(一升)
上一十九味,捣细筛。以面浆煮猪胰一具令烂,取汁和散作饼子,曝之令干,更熟捣细罗之,以洗手面甚佳。
又方:丁香 沉香 青木香 桃花 钟乳 粉真珠 玉屑 蜀水花 木瓜花(各三两)
柰花 梨花 红莲花 李花 樱桃花 白蜀葵花 旋复花(各四两) 麝香(一铢)
上一十七味,捣诸花,别捣诸香,真珠、玉屑别研作粉,合和大豆末七合,研之千遍,密贮勿泻。常用洗手面作妆,一百日其面如玉,光净润泽,臭气粉滓皆除,咽喉臂膊皆用洗之,悉得如意。
治面 疮瘢三十年以上,并冷疮虫瘢令灭方:斑蝥(去翅足,熬) 巴豆(去心皮,熬,各三枚) 胡粉 鹅脂 金洮沙 密陀僧 高良姜海蛤(各三两)
上八味,为粉,以鹅脂和,夜半涂,晓以甘草汤洗之。
治面 方:矾石(烧) 硫黄 白附子(各一两)
上三味,细研,以大醋一盏浸之一宿,净洗面涂之,慎风。
治面 方:白附子 青木香 麝香 由跋 细辛(各二两)
上五味,细末,水和之,涂面日三。(《外台方》无细辛。)
又方木兰皮(五两,取浓者) 栀子仁(六两)
上二味,为散,以蜜浆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面 甚如麻豆,痛痒,搔之黄水出,及黑色黯 不可去方:冬瓜子 柏子仁 茯苓 冬葵子上四味,等分,捣筛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外台方》无冬瓜子。)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面药第五
白膏
主面渣 疥痈恶疮方:附子(十五枚) 蜀椒(一升) 野葛(一尺五寸)
上三味,切,醋渍一宿,猪膏一斤,煎附子黄,去滓涂之,日三。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面药第五
栀子丸
治酒渣鼻 方:栀子仁(三升) 芎 (四两) 大黄(六两) 好豉(熬,三升) 木兰皮(半斤) 甘草(炙,四两)
上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以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五丸。
又敷方: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面药第五
蒺藜子栀子仁
豉(各一两,熬) 木兰皮(半斤,一方无)
上四味,为末,以醋浆水和之如泥,夜涂上,日未出时以暖水洗之,亦灭瘢痕。
又方:鸬 矢(一斤)
上一味,捣筛,腊月猪脂和如泥,夜涂之。
飞水银霜方:水银(一斤) 朴硝(八两) 大醋(半斤) 黄矾(十两) 锡(二十两成炼二遍者)
玄精(六两) 盐花(三斤)
上七味,先炼锡讫,又温水银令热,乃投锡中,又捣玄精黄矾令细,以绢筛之又捣锡令碎,以盐花并玄精等合和,以醋拌之令湿,以盐花一斤藉底,乃布药令平,以朴硝盖上讫,以盆盖合,以盐灰为泥,泥缝固际干之,微火三日,武火四日,凡七日去火,一日开之。扫取极须勤心守,勿令须臾间懈慢,大失矣。
炼粉方:胡粉三大升,盆中盛水,投粉于中熟搅,以鸡羽水上扫取,以旧破鸡子十枚,去黄泻白于瓷碗中,以粉置其上,以瓷碗密盖之,五升米下蒸之,乃曝干研用,敷面百倍省,面有光。
灭瘢方:衣鱼(二枚) 白石脂(一分) 雁屎(三分) 白附子(一分) 白僵蚕(半两)
上五味为末,腊月猪脂和敷,慎生冷风日,令肌腻。
灭瘢方:丹参 羊脂上二味,和煎敷之,灭瘢神妙。
又方:以蜜涂之佳。
又方:取禹余粮、半夏等分捣末,以鸡子黄和,先以新布拭瘢上令赤,以涂之,勿见风,涂之二十日,十年瘢并灭。
手膏方:桃仁 杏仁(各二十枚,去皮尖) 橘仁(一合) (十枚) 大枣(三十枚) 辛夷芎 当归 牛脑 羊脑 白狗脑(各二两,无白狗,诸狗亦得)
上一十一味,先以酒渍脑等,又别以酒六升煮赤 以上药,令沸停冷,乃和诸脑等,然后碎辛夷三味,以绵裹之,去枣皮核合纳酒中,以瓷器贮之。五日以后,先净讫,取涂手,甚光润,而忌近火炙手。
治手足皴裂血出疼痛方:取猪胰着热酒中以洗之即瘥。
治冬月冒涉冻凌,面目手足瘃坏,及始热疼痛欲瘃方:取麦窠煮浓汁,热渍手足兼洗之,三五日即度瘥。
治手足皴冻欲脱方:椒 芎 (各半两) 白芷(一分) 防风(一分) 姜(一分,作盐)
上五味,以水四升,煎令浓,涂洗之三数遍即瘥。
治冻伤十指欲堕方:取马矢三升,煮令麻沸渍冷,易之半日愈。
卷第五·妇人一
熏衣衣香第六
方六首
熏衣香方:熏陆香(八两) 藿香 览探(各三两,一方无) 甲香(二两) 詹糖(五两) 青桂皮(五两)
上六味,末,前件干香中,先取硬者粘湿难碎者,各别捣,或细切 咀,使如黍粟,然后一一薄布于盘上,自余别捣,亦别布于其上,有须筛下者,以纱,不得木,细别煎蜜,就盘上以手搜搦令匀,然后捣之,燥湿必须调适,不得过度,太燥则难丸,太湿则难烧,湿则香气不发,燥则烟多,烟多则惟有焦臭,无复芬芳,是故香,须复粗细燥湿合度,蜜与香相称,火又须微,使香与绿烟而共尽。
衣香衣:沉香 苜蓿香(各五两) 丁香 甘松香 藿香 青木香 艾纳香 鸡舌香 雀脑香(各一两) 麝香(半两) 白檀香(三两) 零陵香(十两)
上一十二味,各捣令如黍粟麸糠等物令细末,乃和令相得,若置衣箱中,必须绵裹之,不得用纸,秋冬犹着,盛热暑之时令香速 ,凡诸草香不但须新,及时乃佳,若欲少作者,准此为大率也。
干香方:丁香(一两) 麝香 白檀 沉香(各半两) 零陵香(五两) 甘松香(七两) 藿香(八两)
上七味,先捣丁香令碎,次捣甘松香,合捣讫,乃和麝香合和 衣。
卷第五·妇人一 熏衣衣香第六
五香丸并汤
主一切肿下气,散毒心痛方: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甘松香(各三两) 桂心 白芷 当归 香附子 槟榔(各一两) 麝香(一铢)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捣千杵,丸如梧子大,含咽令浸尽,日三夜一,一日一夜用十二丸,当即觉香,五日身香,十日衣被香。忌食五辛,其汤法,取槟榔以前随多少皆等分,以水微微火上煮一炊久,大沸定,纳麝香末一铢,勿去滓,澄清,服一升。凡疔肿口中喉中脚底背甲下痈疽痔漏皆服之,其汤不瘥作丸含之,数以汤洗之。(一方有豆蔻,无麝香。
卷第五·妇人一 熏衣衣香第六
十香丸
令人身体百处皆香方:沉香 麝香 白檀香 青木香 零陵香 白芷 甘松香 藿香 细辛 芎 槟榔 豆蔻(各一两) 香附子(半两) 丁香(三分)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绵裹如梧子大,日夕含之,咽津味尽即止,忌五辛。
香粉方:白附子 茯苓 白术 白芷 白蔹 白檀(各一两) 沉香 青木香 鸡舌香 零陵香丁香 藿香(各二两) 麝香(一分) 粉英(六升)
上一十四味,各细捣筛绢下,以取色青黑者,乃粗捣纱下,贮粉囊中,置大合子内,以粉覆之,密闭七日后取之,粉香至盛而色白,如本欲为香粉者,不问香之之白黑悉以和粉,粉虽香而色至黑,必须分别用之,不可悉和之,粉囊以熟帛双 作之。
卷第五·妇人一
令身香第七
方一十三首
香身方:甘草(五分,炙) 芎 (一两) 白芷(三分)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饮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口香,四十日身香。
又方:瓜子 松根白皮 大枣(各一两)
上三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服,百日衣被皆香。
又方:瓜子 芎 本 当归 杜蘅 细辛 防风(各一分)
上七味,捣筛为散,食后以饮服方寸匕,日三服。五日口香,十日身香,二十日肉香,三十日骨香,五十日远闻香,六十日透衣香(一方有白芷。)
治诸身体臭方:竹叶(十两) 桃白皮(四两)
上二味,以水一石二斗,煮取五斗,浴身即香也。
治诸腋臭方:伏龙肝为末,和作泥敷之,瘥。
又方:牛脂和胡粉三合煎令可丸,涂之。
又方:三年苦酒和锻石涂之。
又方:赤铜屑以大醋和铜器中,炒令极热,以布裹熨腋下,冷则易之,瘥。
又方:青木香(二两) 附子 锻石(各一两) 矾石(半两,烧) 米粉(一升)
上五味,捣筛为散,如常粉腋良。
又方:马齿草一束,捣碎以蜜和作团,纸裹之以泥,纸上浓半寸,曝干,以火烧熟破取,更以少许蜜和,仍令热勿使冷也,先以生布揩之,然后药夹腋下令极痛,亦忍不能得,然后以手巾勒两臂着身即瘥。
锻石散方:锻石一升 青木香 枫香 熏陆香 丁香 阳起石(各二两) 橘皮(二两) 矾石(四两)
上八味,并熬,捣筛为散。以绵作袋,粗如四指,长四寸,展使着药,先以布揩令痛夹之也。
又方:锻石(五合) 马齿草(二两) 矾石(三两,烧) 甘松香(一两)
上四味,合捣筛,先以生布揩病上,令黄汁出,拭干,以散敷之,满三日瘥,永除。
又方:二月社日,盗取社家糜 一团,猥地摩腋下三七遍,掷着五道头,勿令人知,永瘥,人知即不效。
卷第五·妇人一
生发黑发第八
方一十九首
治发薄不生方:先以醋泔清洗秃处,以生布揩令火热,腊月脂并细研铁生煎三沸,涂之日三遍。
生发须膏方:附子 荆实(各二两) 松叶 柏叶(各三两) 乌鸡脂(三合)
上五味, 咀,合盛新瓦瓶中,阴干百日出,捣以马 膏和如薄粥,涂头发如泽法裹絮中,无令中风,三十日长。
卷第五·妇人一 生发黑发第八
生发膏
令发速长而黑,敷药时特忌风方。
乌喙 莽草 续断 皂荚 泽兰 白术 细辛 竹叶(各一两) 防风 辛夷(各一两)
柏叶(细切,四两) 杏仁(别捣) 松叶(各三两) 猪脂(三升)
上一十四味,切,先以三年大醋三升渍令一宿,纳药脂中,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涂发及顶上。(《千金》有石楠。)
卷第五·妇人一 生发黑发第八
生发膏
主发鬓秃落不生方:升麻 荠 (各二两) 莽草 白芷 防风(各一两) 蜣螂(四枚) 马 脂 驴脂雄鸡脂(一云熊脂) 猪脂 狗脂(各五合)
上十一味,药五味,脂取成煎者,并切,以醋渍一宿,晓合煎之,沸则停火,冷更上,一沸停,三上三下,去滓傅头,以当泽用之,三十日生矣。
又方:羊矢灰灌取汁洗之。三日一洗,不过十洗,即生矣。
治落发方:柏叶(切,一升) 附子(二两)
上二味,捣筛,猪脂和,作三十丸。洗发时即纳一丸泔中,发不落。其药以布裹密器贮,勿令泻气。
长发方:蔓荆子(三升) 大附子(三枚)
上二味, 咀,以酒一斗二升渍之。盛瓷瓶中,封头二十日。取鸡肪煎以涂之,泽以汁栉发。十日长一尺,勿逼面涂。
又方:麻子仁(三升) 秦椒(三升)
上二味,合以泔渍一宿,以沐发长矣。
又方:麻子(二升) 白桐叶(一把)
上二味,以米泔汁煮去滓,适寒温,沐二十日长矣。
治发落方:锻石三升,水拌令湿,炒令极焦,停冷,以绢袋贮之,以酒三升渍之,密封。冬二七日,春秋七日,取酒温服一合,常令酒气相接,七日落止,百日服之终身不落,新发生也。
又方:桑白皮一石,以水一石煮三沸,以沐发三过即止。
令白发还黑方:陇西白芷 旋复花 秦椒(各一升) 桂心(一尺)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还黑,禁房室。
又方:乌麻丸蒸九曝捣末,枣膏和丸,久服之。
又方:八角附子(一枚) 大酢(半升)
上二味,于铜器中煎取两沸,纳好矾石大如棋子一枚,消尽纳脂三两,和令相得,下之搅至凝,纳竹筒中,拔白发,以膏涂上,即生黑发。
发黄方:腊月猪膏和羊矢灰、蒲灰等分敷之,三日一为取黑止。
又方:以醋煮大豆,烂,去豆,煎冷稠,涂发。
又方:熊脂涂发梳之,散头床底伏地一食顷,即出,形尽当黑。用之不过一升。
染发方:石榴三颗,皮叶亦得针沙如枣核许大,醋六升,水三升,和药合煮,得一千沸即熟,灰汁洗干染之。
卷第五·妇人一 生发黑发第八
瓜子散
治头发早白。又主虚劳脑髓空竭,胃气不和,诸脏虚绝,血气不足,故令人发早白,少而算发及忧愁早白,远视 ,风泪出手足,烦热恍惚忘误,连年下痢,服之一年后,大瓜子(一升) 白芷(去皮) 当归 芎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散,食后服方寸匕,日三,酒浆汤饮任性服之(一方有松子二两)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心闷第一
方四首
治产后心闷眼不得开方:当产妇头顶上取发如指大,令人用力挽之,眼即开。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心闷第一
单行羚羊角散
治产后心闷,是血气上冲方:羚羊角(一枚,烧成灰)
上一味,捣筛为散,取东流水服方寸匕,若不瘥,须臾更服,取瘥止。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心闷第一
单行羊角散
治产后心闷方:羊角(烧作灰)
上一味,捣筛为散,以温酒服方寸匕,若不瘥,须臾更服,取瘥止。亦治产难。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心闷第一
单行生赤小豆散
主产后心闷方:赤小豆上一味,捣筛为散,以东流水服方寸匕,不瘥,须臾更服,即愈。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方一十三首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薤白汤
治产后胸中烦热逆气方:薤白(切) 半夏(洗去滑) 人参 甘草(炙) 知母(各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石膏(四两,打碎,绵裹) 栝蒌(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分为五服,日三夜再,热甚加石膏知母各一两。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竹根汤
主产后虚烦方:竹根(细切,一斗五升)
上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去滓,纳小麦二升,大枣二十枚,复煮麦熟,又纳甘草一两,炙麦门冬一升去心,汤成去滓,温服五合,不瘥,更服取瘥,若短气,亦服之极佳。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人参当归汤
主产后烦闷不安方:人参 当归 芍药 麦门冬(去心) 粳米(一升) 干地黄 桂心(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去核) 淡竹叶(切,三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煎竹叶及米取八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适寒温分三服,若烦闷不安者,当取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甚良。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甘竹茹汤
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方:甘竹茹 人参 茯苓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知母汤
主产后乍寒乍热,通身温热,胸心烦闷方:知母(三两) 黄芩 芍药(各二两) 桂心 甘草(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为三服。(一方不用桂心,加生地黄。)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竹叶汤
主产后心烦闷不解方:生淡竹叶(切) 麦门冬(去心) 小麦(各一升) 大枣(十四枚,擘) 茯苓 生姜(各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竹叶小麦取八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若心中虚悸者,加人参二两;若其人食少无气力者,可更加白粳米五合;气逆者加半夏二两。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淡竹茹汤
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死,心中闷乱不起方:生淡竹茹(一升) 麦门冬(五合,去心) 小麦(五合) 大枣(十四枚,一方用石膏) 生姜(三两,切,一方用干姜) 甘草(炙,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竹茹小麦,减一升,仍纳诸药,更煮二升,分为二服,羸人分为三服,若有人参,纳一两,若无人参,纳茯苓一两半亦佳。人参茯苓皆治心烦闷及心惊悸,安定精神,有即为良,无自依本方服一剂,不瘥,更作服之。若逆气者加半夏二两,洗去滑。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单行白犬骨散
主产后烦闷不食方:白犬骨烧之捣筛,以水服方寸匕。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单行小豆散
治产后烦闷不能食虚满方:小豆三七枚,烧作屑,以冷水和顿服之。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单行蒲黄散
治产后苦烦闷方:蒲黄上一味,以东流水和服方寸匕,极良。
治产后虚热往来,心胸中烦满,骨节疼及头痛,壮热,晡时辄甚,又似微疟方:蜀漆叶 黄芩 桂心 甘草(炙,各一两) 生地黄(一斤) 黄 母(各三两) 芍药(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地黄取七升,去滓,下诸药,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汤治寒热不损人。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芍药汤
治产后虚热头痛方:白芍药 干地黄 牡蛎(各五两,熬) 桂心(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汤不损人,无毒。亦治腹中急痛,若通身发热,更加黄芩二两,大热即除。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鹿角屑豉汤
主妇人堕身,血不尽去,苦烦闷方:鹿角(屑,一两) 香豉(一升半)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豉三沸,去滓,纳鹿角屑,搅令调,顿服,须臾血下。
卷第六·妇人二
阴脱第三
方八首
锻石坐渍法主产后阴道不闭方:锻石(一升,熬令能烧草)
上一味,以水二斗投灰中,适寒温入汁中坐渍之,须臾复易如常法,此是神秘方不传,已治人有验。
卷第六·妇人二 阴脱第三
当归散
治妇人阴脱:当归 黄芩(各二两) 芍药(五分) 皮(半两) 牡蛎(二两半,熬)
上五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禁举重,良。
卷第六·妇人二 阴脱第三
黄芩散
治妇人阴脱:黄芩 皮(各半两) 芍药(一两) 当归(三分) 牡蛎(熬) 松皮及实(百日阴干烧灰,一方用狐茎) 竹皮(各二两半)
上七味,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禁劳,勿冷食。
卷第六·妇人二 阴脱第三
硫黄散
治妇人阴脱:硫黄(半两) 乌贼鱼骨(半两) 五味子(三铢)
上三味,捣下筛,以粉其上,良,日再三粉之。
治妇人阴脱铁精羊脂傅方:羊脂煎讫,适冷暖涂上,以铁精傅脂上,多少令调,以火炙布,温以熨上,渐推纳之,末磁石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亦治脱肛。
治妇人阴痒脱方:矾石(熬)
上一味,末之,每旦空腹酒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取车 脂傅之即愈。
卷第六·妇人二 阴脱第三
当归汤
治妇人产后,脏中风阴重洗方:当归 独活(各三两) 白芷 地榆皮 矾石(各二两,熬)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一斗二升,以洗浴之。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方一十八首
治产后瘕病,烧秤锤酒方:铁秤锤烧令极赤,投于酒一升中浸令无声,出锤,顿服之,不瘥更作。
紫汤 治产后恶露未尽,又兼有风身中急痛。
取大豆一升,先取新布揩之令光,生熬,令豆不复声才断,以清酒一升投豆中,停三沸,漉出滓,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干地黄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除诸疾,补不足。
干地黄(三两) 芎 桂心 黄 当归(各三两) 细辛 人参 茯苓 防风 芍药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再夜一。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桃仁汤
主产后往来寒热,恶血不尽方:桃仁(五两,去皮尖及双仁) 吴茱萸(二升) 黄 当归 芍药(各二两) 生姜 柴胡(去苗) 百炼酥(各八两)
上八味, 咀,四物以酒一斗,水二升合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先食服一升,日三服。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浓朴汤
主产后腹中满痛,恶露不尽方:浓朴(炙) 干姜(炮) 桂心(各四两) 黄芩 芍药 干地黄 茯苓 大黄(各三两) 桃仁(炙) 白术(各五两)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绞去滓,下芒硝令烊,适寒温,服一升,日三。(一方用栀子十四枚。)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泽兰汤
主妇人产后恶露不尽,腹痛不除,小腹急痛,痛引腰背,少气力方泽兰 生地黄 当归(各二两) 生姜 芍药(各一两) 大枣(十枚,擘) 甘草(一两半,炙)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堕身欲死者,服之亦瘥。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甘草汤
主产后余血不尽,逆抢心胸,手足冷,唇干腹胀短气。
甘草(炙) 芍药 桂心(各三两) 大黄(四两) 阿胶(三两)
上五味, 咀,以东流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纳阿胶令烊,分为三服,一服入腹,面即有颜色,一日一夜尽此三服,即下恶血,将养如新产妇也。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大黄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大黄 当归 生姜 牡丹(去心) 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吴茱萸(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为四服,一日令尽极佳,加人参二两,名人参大黄汤。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当归汤
治产后血留下焦不去:当归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芎 芍药(各三两) 干地黄(四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为五服。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柴胡汤
治产后往来寒热,恶露不尽:柴胡(去苗) 生姜(各二两,切)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 当归 芍药 黄 (各三两)
上七味, 咀,以清酒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一升,日三服。(《千金》以水煮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大黄汤
主产后余疾,有积血不去,腹大短气,不得饮食,上冲心胸,时时烦愦逆满,手足烦疼,胃中结热。
大黄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蒲黄(半两) 大枣(三十枚,擘)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清朝服,至日中当利,若下不止,进冷粥半升,即止,若不下,与少热饮自下,人羸者半之(《千金》名蒲黄汤有芒硝一两。)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栀子汤
治产后儿生处空,留血不尽,小腹绞痛。
栀子三十枚,以水一斗,煮取六升,纳当归芍药各三两,蜜五合,生姜五两,羊脂一两,于栀子汁中,煎取二升,分为三服,日三。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大黄汤
产后血不流方:大黄 黄芩 当归 芍药 芒硝 甘草(炙,各一两) 桃仁 杏仁(各三十枚,去皮尖)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令烊,分为四服,法当下利,利若不止,作白粥饮一杯暖服,去一炊,久乃再服。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生地黄汤
治产后三日或四五日,腹中余血未尽,绞痛强满,气息不通。
生地黄(五两) 生姜(三两) 大黄 细辛 甘草(炙) 桂心 黄芩 茯苓 芍药 当归(各一两半) 大枣(二十枚,擘)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为三服,日三,禁生冷等。良。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大黄干漆汤
治新产后有血,腹中切痛。
大黄 干漆(熬) 干地黄 干姜 桂心(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清酒各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血当下,若不下,明日更服一升,满三服,病无不瘥。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麻子酒
治产后血不去。
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复服一升,不吐下,不得与男子交通,一月将养如初产法。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升麻汤
治产后恶物不尽,或经一月半岁一岁。
升麻三两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当吐下恶物,莫怪之,极良。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大黄苦酒
治产后子血不尽:大黄八铢切,以苦酒二升合,煮取一升,适寒温服之,即血下甚良。
心痛第五(方四首)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羊肉桂心汤
主产后虚冷心痛方:羊肉(三斤) 桂心(四两) 当归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 吴茱萸 人参 芎干地黄(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肉,取汁五升,去肉纳药,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一方有桔梗三两。)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蜀椒汤
主产后心痛,此大寒冷所为方:蜀椒(二合,汗,去目,闭口者) 当归 半夏(洗,去滑) 桂心 甘草(炙) 茯苓人参(各二两) 芍药(三两) 蜜(一升) 生姜汁(五合)
上一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椒令沸,然后纳药,煮取二升半,去滓,纳姜汁及蜜,复煎取一升半,一服五合,渐加至六合尽,勿吃冷食,佳。
治产后心痛方(一云大岩蜜汤):干地黄 当归 独活 芍药 细辛 桂心 干姜 小草 甘草(炙,各三两) 吴茱萸(一升)
上一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用蜜五合)
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芍药汤
主产后心痛,此大寒冷所为方:芍药 桂心(各三两) 当归 半夏(洗,去滑) 茯苓(各二两) 蜀椒(二合,汗)
生姜汁(五合) 蜜(一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纳姜汁及蜜,复煎取二升五合,一服五合,渐加至六合,其服药每相去一炊久再服,忌冷食。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方一十六首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干地黄汤
主产后两胁满痛兼除百病。
干地黄 芍药(各二两) 生姜(五两) 当归 蒲黄(各三两) 桂心(六两) 大枣(二十枚,擘) 甘草(炙,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芍药汤
主产后腹痛。
芍药(四两) 茯苓(三两) 人参 干地黄 甘草(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清酒兼水各六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猪肾汤
治产后腹痛。
猪肾(一枚) 茱萸(一升) 黄 当归 芎 人参 茯苓 干地黄 (各二两) 生姜(切) 浓朴(炙) 甘草(炙,各三两) 桂心(四两) 半夏(五两,洗去滑)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二斗煮猪肾令熟取一斗,吹去肥腻,纳药又以清酒二升,煮取三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服。
又方:羊肉(一斤半) 葱白(一斤) 干姜 当归 桂心(各三两) 芍药 芎 干地黄甘草(炙,各二两)
上九味, 咀,先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为四服,一日令尽。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吴茱萸汤
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或食少,或肿,生后益剧,或寒,或下更剧,气息绵 欲绝,皆主之。
吴茱萸(二两) 防风 桔梗 干姜 干地黄 当归 细辛 甘草(炙,各半两)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为三服。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缓中葱白汤
主产后腹痛少气葱白 当归 人参 半夏(洗去滑) 细辛(各二两) 天门冬(去心) 芍药 干姜 甘草(炙,各六两) 生地黄(取汁) 吴茱萸(各一升)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一服一升,日夜服之令尽。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羊肉当归汤
主产后腹中、心下切痛,不能食,往来寒热,若中风乏气力方:羊肉(三斤,去脂) 当归(二两) 黄芩(一方用黄 ) 芎 防风(各一两,一方用人参) 生姜(五两)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出肉,纳诸药煎取三升,分为三服。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蒲黄汤
主产后余疾,胸中少气,腹痛头疼,余血未尽,除腹中胀满欲绝方:蒲黄 生姜 生地黄(各五两) 芒硝(二两)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芎 桂心(各一两) 大枣(十五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纳芒硝,分为三服,良验。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败酱汤
主产后疾痛引腰腹,如锥刀刺方:败酱(三两)
上一味,切,以水四升,酒二升微火煎取二升,适寒温,服七合,日三,食前服之大良。(《千金》有桂心、芎 各一两半,当归一两为四味。)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芎汤
主产后腹痛。
芎 二两 女萎(五分) 黄芩 前胡 桃仁(去皮尖) 桂心(各一两) 芍药 大黄(各一两半) 蒲黄(五合) 生地黄(切,一升半) 甘草(二两,炙) 当归(三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升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服。(《千金》有黄 ,无黄芩。)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独活汤
主产后腹痛,引腰脊拘急方:独活 当归 芍药 生姜 桂心(各三两) 大枣(一十枚,擘)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十里久,再进之。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芍药黄汤
治产后心腹痛方:芍药(四分) 黄 (三两) 白芷 桂心 生姜 甘草(炙,各二两) 大枣(十枚,擘)
上七味, 咀,以酒并水各五升,合煮取三升,空腹服一升,日三服。(《千金》有人参、当归、芎 、地黄、茯苓为十二味。)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桃仁芍药汤
治产后疾痛方:桃仁(半升,去尖皮) 芍药(三两) 芎 当归 干漆(熬)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服别相去一炊久,再服。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单行茱萸酒
治产后腹内疾痛方:吴茱萸一升以酒三升,渍一宿,煎取半升,顿服之,亦可再服之。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单行桂酒
主产后疾痛及卒心腹痛方:桂心(三两) 切,以酒三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单行生牛膝酒
主产后腹中甚痛方:生牛膝根五两切,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若用干牛膝,须以酒渍之然后可煮。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方一十七首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羊肉黄汤
主产后虚乏,当补益方:羊肉(三升) 黄 麦门冬(各三两,去心) 大枣(三十枚,擘) 干地黄 茯苓 当归上一十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为三服,大良。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鹿肉汤
主产后虚闷劳损,补之方:鹿肉(四斤) 干地黄 芍药 茯苓 黄 麦门冬(去心) 甘草(各二两,炙) 芎当归人参(各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擘) 半夏(一升,洗去滑)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三斗煮肉,取二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服。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獐骨汤
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劳不足,脏腑冷热不调方:獐骨(一具,锉) 远志(去心) 黄 芍药 橘皮 茯神 浓朴(炙) 芎 甘草(炙,各三两) 当归 干姜 防风 独活(各二两) 生姜(切) 桂心(各四两)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一斗,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为四服。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羊肉汤
主产后及伤身大虚,上气,腹痛兼微风方:羊肉(二斤,无羊肉,用獐肉代) 麦门冬(七合,去心) 生地黄(五两) 大枣(十二枚,擘) 黄 人参 独活 桂心 茯苓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煮取三升半,分为四服,日三夜一服(《千金》有干姜。)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羊肉生地黄汤
主产后三日,补中理脏,强气力,消化血方:羊肉(二斤) 芍药(三两) 生地黄(切,二升) 当归 芎 人参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服。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羊肉杜仲汤
治产后腰痛咳嗽方:羊肉(四斤) 杜仲(炙) 紫菀 桂心 当归 白术(各三两) 细辛 五味子 款冬花浓朴(炙) 附子(炮,去皮) 萆 人参 芎 黄 甘草(炙,各二两) 生姜(八两,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一十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当归建中汤
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疾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若小腹拘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内补方:当归(四两) 桂心(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令尽,苦大虚,纳饴糖六两作汤成,纳之于火上暖,令饴糖消,若无生姜,则以干姜三两代之。若其人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种,作汤成,去滓,纳阿胶,若无当归,以芎 代之。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内补芎汤
主妇人产后虚羸,及崩伤过多,虚竭,腹中疾痛。
芎 干地黄(各四两) 芍药(五两) 桂心(二两) 大枣(四十枚,擘) 干姜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若不瘥,更作至三剂,若有寒苦微下,加附子三两,炮,主妇人虚羸少气,七伤损绝,腹中拘急痛,崩伤虚竭,面目无色及唾血,甚良。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大补中当归汤
治产后虚损不足,腹中拘急,或溺血,小腹苦痛,或从高堕下犯内,及金疮血多内伤,男子亦宜服之。
当归 干姜 续断 桂心(各三两) 干地黄(六两) 芍药(四两) 芎 麦门冬(去心)
白芷 甘草(炙,各二两) 大枣(四十枚,擘) 吴茱萸(一升)
上一十二味, 咀,以酒一斗渍药一宿,明旦以水八升合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日三夜二服,有黄 ,入二两为佳。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缓中汤
主妇人产后腹中拘急,及虚满少气,产后诸虚不足,宽中补寒。
吴茱萸(一升) 干姜 当归 白芷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 半夏(洗去滑,各三两) 芍药(六两) 细辛(一两) 生地黄(一斤,取汁)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地黄汁,更上火合煎三两沸,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无当归,以芎 四两代之。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大补汤
治产后虚不足,少气乏力,腹中拘急痛及诸疾痛,内崩伤绝,虚竭里急,腰及当归 干地黄 半夏(洗去滑) 桂心(各三两) 吴茱萸(一升,一本无) 人参 麦门冬(去心) 芎 干姜 甘草(炙) 白芷(各二两) 芍药(四两) 大枣(四十枚,擘)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当归芍药汤
治产后虚损,逆害饮食方:当归(一两半) 芍药 人参 桂心 生姜(切) 甘草(炙,各一两) 干地黄(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鲍鱼汤
主产后腹中虚极,水道闭绝,逆胀,咽喉短气方:鲍鱼(一斤半) 麻子仁 细辛 茯苓 生姜(切) 五味子(各一两) 地黄(五两)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鲍鱼如食法,取汁七升,纳药煎取三升,分为三服,大有神验。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浓朴汤
主产后四日之中血气虚,口中干嘘吸方:浓朴(炙) 枳实(炙) 生姜(各三两) 芍药 五味子 茯苓 前胡(各一两) 人参(半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为三服,适寒温服,禁冷物。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生地黄汤
主产后虚损少气方:生地黄 人参 知母 桂心 浓朴(炙) 甘草(炙,各二两) 赤小豆(三升)
上七味, 咀,以水二斗五升煮地黄取一斗,去滓,纳药,煎取三升,分为三服。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气奔汤
主妇人奔豚气,积劳,脏气不足,胸中烦躁,关元以下如怀五千钱状方:浓朴(炙) 当归 细辛 芍药 桔梗 石膏(碎) 桂心(各三两) 大黄(五两) 干地黄(四两) 干姜 泽泻 黄芩 甘草(炙,各五两)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服三剂,佳。(《千金》有吴茱萸,无大黄。)
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杏仁汤
治产后虚气方:杏仁(去皮尖,双仁者) 苏叶(各一升) 半夏(一两,洗) 生姜(十两) 桂心(四两)
人参 橘皮 麦门冬(去心) 白前(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方十二首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柏子仁丸
主妇人五劳七伤,羸弱瘦削,面无颜色,饮食减少,貌失光泽,及产后半身枯悴,伤坠断绝,无子,令人肥白。能久服夫妇不相识。神方:柏子仁 白石英 钟乳 干姜 黄 (各二两) 泽兰(九分,取叶熬) 本 芜荑(各三两) 芎 (二两半) 防风(五分) 蜀椒(一两半,去目及闭口者,汗) 人参 紫石英 石斛赤石脂 干地黄 芍药 五味子 秦艽 肉苁蓉 浓朴(炙) 龙骨 防葵 细辛 独活杜上三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肚暖酒服十丸,不知,稍增至三十丸,以知为度,禁食生鱼肥猪肉生冷。(《千金》有乌头,无秦艽、龙骨、防葵、茯苓。)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小泽兰丸
治妇人产后虚损补益方:泽兰(九分,取叶熬) 芜荑(熬) 本 浓朴(炙) 细辛 人参 柏子仁 白术(各三分)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白芷 干姜 食茱萸 防风(各一两) 石膏(二两) 桂心(半两) 当归 芎 甘草(炙,各七分)
一方有芍药一两上一十八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温酒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三服,忌食生鱼肥猪肉。(《千金》无干姜,有茯苓。)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大五石泽兰丸
主妇人产后虚损,寒中,腹中雷鸣,缓急风,头痛寒热,月经不调,绕脐恻恻痛,或心下石坚,逆害饮食,手足常冷,多梦纷纭,身体痹痛,荣卫不和,虚弱不能动摇方:泽兰(九分,取叶熬) 石膏 干姜 白石英 阳起石(各二两) 芎 当归(各七两)
人参 石斛 乌头(炮去皮) 白术 续断 远志(去心) 防风(各五分) 紫石英 禹余粮浓朴(炙) 柏子仁 干地黄 五味子 细辛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龙骨 桂心 茯苓(各一两半) 紫菀 山茱萸(各一两) 白芷 本 芜荑(各三两) 钟乳 黄 甘草(炙,各上三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酒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千金》无阳起石。)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小五石泽兰丸
主妇人劳冷虚损,饮食减少,面失光色,腹中冷痛,月候不调,吸吸少气无力,补益温中方:泽兰(九分,取叶熬) 本 柏子仁 浓朴(炙) 白术(各一两) 芍药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山茱萸 人参(各五分) 紫石英 钟乳 白石英 肉苁蓉 矾石(烧) 龙骨桂心(各一两半) 石膏 干姜 阳起石(各二两) 芜荑(三分,熬) 赤石脂 当归 甘草(各七分,炙)
上二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大补益当归丸
治产后虚羸不足,胸中少气,腹中拘急疼痛,或引腰背痛,或产后所下过多不止,虚竭乏气,腹中痛,昼夜不得眠,及崩中,面目失色,唇口干燥。亦主男子伤绝,或从高堕下,内有所伤之处,或损血吐下及金疮等方:当归 芎 续断 干姜 阿胶(炙) 甘草(炙,各四两) 附子(炮去皮) 白芷 吴茱萸白术(各三两) 干地黄(十两) 桂心(二两) 赤芍药(二两)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夜一,渐加至五十丸,若有真蒲黄,可加一升为善。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白芷丸
治妇人产下过多,及崩中伤损,虚竭少气,面目失色,腹中痛方:白芷 续断 干姜 当归(各三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 干地黄(五两) 阿胶(三两,炙)
上七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四五服,无当归,用芎 代之。
亦可加蒲黄一两为善,无续断,用大蓟根代之。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甘草丸
主妇人产后心虚不足,虚悸少气,心神不安,或若恍恍惚惚不自觉方:甘草(三两,炙) 人参 泽泻 桂心(各一两) 大枣(五枚) 远志(去心) 茯苓麦门冬(去心) 菖蒲 干姜(各二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大豆许,酒服二十丸,日四五服,夜二服,不知稍增,若无泽泻,用术代之,若胸中冷增干姜。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大远志丸
主妇人产后心虚不足,心下虚悸,志意不安,时复愦愦,腹中拘急痛,夜卧不安,胸中吸吸少气。药内补伤损,益气,安志定心,主诸虚损方:远志(去心) 茯苓 桂心 麦门冬(去心) 泽泻 干姜 人参 当归 独活 阿胶(炙)
菖蒲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干地黄(五两) 薯蓣(二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温酒服二十丸,日三服,不知稍加至三十丸。大虚身体冷少津液,加钟乳三两为善,钟乳益精气,安心镇志,令人颜色美,至良。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人参丸
主产后大虚,心悸,志意不安,恍惚不自觉,心中畏恐,夜不得眠,虚烦少气人参 茯苓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三两) 桂心(一两) 大枣(五十枚,作膏)
菖蒲 泽泻 薯蓣 干姜(各二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枣膏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下二十丸,日三夜一服,不知稍增至三十丸。若有远志得二两纳之为善。气绝纳当归独活各三两更善。此方亦治男子虚心悸不定,至良。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生地黄煎
治妇人产后虚羸短气,胸胁逆满风寒方:生地黄(八两) 茯苓 麦门冬(各一斤,去心) 桃仁(半升,去皮尖) 甘草(一尺,炙)
上九味,合捣筛,以生地黄汁八升,淳清酒八升,合调铜器中炭火上,纳鹿角胶一斤,数搅之得一升,次纳饴三升,白蜜三升,于铜器中釜汤上煎令调药成。先食服如弹丸一枚,日三,不知稍加至二丸。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地黄羊脂煎
治产后诸病,羸瘦欲令肥白,食饮平调方:生地黄汁(一斗) 生姜汁 白蜜(各五升) 羊脂(二斤)
上四味,先煎地黄汁令得五升,次纳羊脂煎令减半,纳姜汁复煎令减,纳蜜着铜器中重汤煎如饴状。取煎如鸡子大一枚,投温酒中,饮,日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生饮白草汁
治产后劳复及肾劳方:白草一把上一味,捣绞取汁。顿服,瘥。劳复生虫,去滓取汁,洗眼中虫出。又屋漏水洗赤虫出
卷第七·妇人三
盗汗第二
方四首
卷第七·妇人三 盗汗第二
鲤鱼汤
主妇人体虚流汗不止,或眠中盗汗方:鲤鱼(二斤) 葱白(切,一升) 豉(一升) 干姜 桂心(一两)
上五味,先以水一斗煮鱼取六升,去鱼纳诸药,微火煮取二升,分再服,取微汗即愈。
卷第七·妇人三 盗汗第二
竹皮汤
治妇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
竹皮(三升) 干地黄(四两) 人参(半两) 芍药 当归 桔梗 桂心(各二两) 芎甘草(炙,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盗汗第二
吴茱萸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盗汗,时涩涩恶寒。
吴茱萸(三两)
上一味,以清酒三升渍之半日,所煮令蚁鼻沸减得二升。分服一升,日再,间日饮。
卷第七·妇人三 盗汗第二
猪膏煎
治妇人产后体虚,寒热自汗出。
猪膏 生姜汁 白蜜(各一升) 清酒(五合)
上四味,合煎令调和,五上五下,膏成。随意以酒服,瘥。当用炭火上煎。
卷第七·妇人三
下乳第三
方一十六首
卷第七·妇人三 下乳第三
钟乳汤
治妇人乳无汁。
钟乳 白石脂 硝石(各一分) 通草 生桔梗(各二分)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三上三下,余一升,去滓,纳硝石令烊,绞服无多少,若小儿不能乳,大人嗍之。
卷第七·妇人三 下乳第三
漏芦汤
治妇人乳无汁。
漏芦 通草(各二两) 钟乳(一两) 黍米(一升)
上四味, 咀,黍米宿渍,揩挞取汁三升,煮药三沸。去滓饮之,日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下乳第三
鲫鱼汤
妇人下乳汁。
鲫鱼(长七寸) 猪肪(半斤) 漏芦 钟乳(各二两)
上四味, 咀,药切,猪脂鱼不须洗,清酒一斗二升合煮,鱼熟药成,去滓。适寒温,分五服,即乳下,良。饮其间相去须臾一饮,令药力相及。
又方:通草 钟乳 栝蒌实 漏芦(各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饮一升,日三服。
又方:通草 钟乳(各四两)
上二味,切,以酒五升渍一宿,明旦煮沸,去滓。服一升,日三服,夏冷服,冬温服之又方:石膏四两,碎。以水二升煮三沸。稍稍服一日,令尽。
又方:栝蒌实一枚青色大者,无大者用小者两枚,无青色者黄色者亦好。
上一味,熟捣,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服一升,日三服。
又方:鬼箭(五两)
上一味,切,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八合,日三服。亦可烧灰,水服方寸匕。
卷第七·妇人三 下乳第三
鼠肉方
治妇人乳无汁。
鼠肉(五两) 羊肉(六两) 獐肉(半斤)
上三味,作 ,勿令疾者知之。
卷第七·妇人三 下乳第三
鲍鱼大麻子羹
治妇人产后下乳。
鲍鱼肉(三斤) 麻子仁(一升)
上二味,与盐豉葱作羹,任意食之。
又方:通草 钟乳上二味等分,捣筛,作面粥。服方寸匕,日三服。百日后,可兼养两儿。通草横心白者是,勿取羊桃根,色黄者无益。
又方:麦门冬(去心) 钟乳 通草 理石上四味,等分捣筛。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漏芦(三分) 钟乳 栝蒌根(合五分) 蛴螬(三合)
上四味,捣筛。先食糖水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栝蒌根(三两) 钟乳(四两) 漏芦 滑石 通草(各二两) 白头翁(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
又方:钟乳 通草(各五分) 云母(二两半) 屋上败草(二把,烧作灰)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捣筛为散。食后以温漏芦水服方寸匕,日三服,乳下为度。
又方:麦门冬(去心) 钟乳 通草 理石 干地黄 土瓜根 蛴螬(并等分)
上七味,捣筛为散。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方一十一首
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甘草汤
治产后在褥,中风背强,不能转动,名曰风 。
甘草(炙) 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 前胡 黄芩 麻黄(去节) 栝蒌根(各二升)
芎(一两) 葛根(半斤) 杏仁(五十枚,去心皮尖双仁)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酒五升,合煮葛根,取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分再服。一剂不瘥,更作之,大良。(《千金》无前胡。)
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羌活汤
治产后中风,身体痹疼痛。
羌活 防风 乌头(炮去皮) 桂心 芍药 干地黄(各三两) 防己 女萎 麻黄(去节,各一两) 葛根(半斤) 生姜(各六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服五合,日三夜一服,极佳。
治产后中风时烦方:知母 石膏(碎) 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 半夏(一升,洗) 生姜(切) 防风白术(各三两) 独活(四两) 桂心(四两)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清酒五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独活汤
治产后中风,口噤不得言。
独活(五两) 防风 秦艽 桂心 当归 附子(炮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木防己一两 葛根 生姜(各三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竹叶汤
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气头痛。
淡竹叶 葛根(各三两) 人参(一两) 防风(二两) 大附子(一枚,炮去皮)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五枚,擘) 桔梗 桂心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二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煎药,扬去沫,若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防风汤
治产后中风里急短气。
防风 葛根 当归 芍药 人参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 独活(五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治产后魇言鬼语,由内虚未定,外客风邪所干方:羊心(一枚) 远志(去心) 芍药 黄芩 牡蛎(熬) 防风 甘草(炙,各二两) 干地黄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羊心取五升,去心,纳诸药。煎取三升,分为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鹿肉汤
治产后风虚,头痛壮热,言语邪僻。
鹿肉(三斤) 半夏(一升,洗去滑) 干地黄 阿胶(炙) 芎 (各二两) 芍药 独活生姜(切) 黄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桂心(二两) 秦艽(五两) 茯神(四两,一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得一斗二升,去肉下药,煎取三升,纳胶令烊。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防风酒
治产后中风防风 独活(各一斤) 女萎 桂心(各二两) 茵芋(一两) 石斛(五两)
上六味, 咀,以清酒二斗渍三宿,初服一合,稍加至三四合,日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木防己膏
治产后中风。
木防己(半斤) 茵芋(五两)
上二味,切,以苦酒九升渍一宿,猪膏四升煎,三上三下,膏成。炙手摩之千遍佳。
独活酒,治产后中风方:独活(一斤) 桂心(三两) 秦艽(五两)
上三味, 咀,以酒一斗五升,渍三日,饮五合,稍加至一升,不能饮,随性多少。
卷第七·妇人三
心悸第五
方四首
治产后忽苦,心中冲悸,或志意不定,恍恍惚惚,言语错谬,心虚所致方:人参 茯苓(各三两) 茯神(四两) 大枣(三十枚,擘) 生姜(八两) 芍药 当归桂心甘草(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服日三。
治产后忽苦心中冲悸不定,志意不安,言语误错,惚惚愦愦不自觉方:远志(去心) 人参 麦门冬(去心) 当归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茯苓(五两) 芍药(一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羸者分四服。产后得此是心虚所致。无当归,用芎 。若其人心胸中逆气,则加半夏三两,洗去滑。
治产后暴苦心悸不定,言语谬误,恍恍惚惚,心中愦愦,此是心虚所致方:茯苓(五两) 芍药 桂心 当归 甘草(炙,各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三十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无当归,用芎 代。若苦心不定,加人参、远志各二两;若苦烦闷短气,加生竹叶一升,先以水一斗三升煮竹叶取一斗,纳药;若有微风加独活三两,麻黄二两,桂心二两,用水一斗五升;若颈项苦急背中强者,加独活、葛根、治产后心冲恐悸不定,恍恍惚惚,不自知觉,言语错误,虚烦短气,志意不定,此是心虚所致方:远志(去心,二两) 人参 茯神 当归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大枣(三十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苦虚烦短气者,加生淡竹叶一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一斗,乃用诸药;胸中少气者,益甘草一两为善。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方一十七首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阿胶汤
治产后下痢。
阿胶 当归 黄柏 黄连(各一两) 陈禀米(一升) 蜡(如棋子三枚)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二升,去滓,纳胶蜡令烊。分四服,一日令尽。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桂心汤
治产后余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白蜜(一升) 干姜(二两) 当归(三两) 赤石脂(十两,绵裹)
附子(一两,炮去皮,破)
上七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纳蜜再沸。分三服,日三。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羊脂汤
治产后下痢诸疗不断。
羊脂(五两) 当归 干姜 黄柏 黄连(各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脂令烊。分三服。
治产后下痢虚乏羸瘦方:黄雌鸡(一只,冶如食注去脏,勿中水) 赤小豆(二升) 吴茱萸 独活 人参 黄连甘草(各二两) 黄 麦门冬(去心) 当归(各三两) 大枣(三十枚,擘)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二斗煮鸡豆,令余一斗,去鸡豆澄清,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鸡买成死者,勿杀。
治产后寒热下痢方:鹿肉(三斤) 葱白(一把) 人参 当归 黄芩 桂心 甘草(各一两) 芍药(二两) 豉(一升) 生姜(切) 干地黄(各三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当归汤
治产后下痢腹痛。
当归 龙骨(各三两) 干姜 白术(各二两) 芎 (二两半) 熟艾 附子(炮去皮) 甘草(炙,各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尽。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甘草汤
治产后下痢,兼虚极白头翁加阿胶。
白头翁(二两) 黄连 秦皮 黄柏(各三两) 加阿胶 甘草(各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鳖甲汤
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泻痢及带下。
鳖甲(如手大,炙令黄) 白头翁一两 当归 黄连 干姜(各二两) 黄柏(长一尺,广三寸)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无白头翁。)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干地黄汤
治产后下痢。
干地黄(一两) 白头翁 干姜 黄连(各一两) 蜜蜡(方寸) 阿胶(如手掌大,一枚)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蜡令烊。分三服,相去一炊顷。(《千金》无干姜。)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生地黄汤
治产后忽着寒热下痢。
生地黄(五两) 黄连 桂心 甘草(各一两) 淡竹皮(二升) 大枣(二十枚,擘)
赤石脂(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取七升,去滓纳药,煮取二升五合。分为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蓝青丸
治产后下痢。
蓝青(熬) 鬼臼(各一两半) 附子(炮,一两) 蜀椒(汗,一两半) 黄连(五两,去毛)
艾甘草(炙,各二两)
一方用赤石脂四两。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饮服二十丸。
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赤石脂丸
治产后下痢。
赤石脂(三两) 当归 黄连 干姜 秦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蜀椒(汗) 附子(各一两,炮去皮)
上九味,捣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丸,日三服。
治产后下痢赤散方:赤石脂(三两) 桂心(一两) 代赭(二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十日当愈。
治产后下痢黑散方:麻黄(去节) 贯众 桂心(各一两) 干漆(熬) 细辛(各二两) 甘草(三两,炙)
上六味,捣筛为散。麦粥服五指撮,日再,五日当愈。
治产后下痢黄散方:黄连 大黄(各二两) 黄芩 虫(熬) 干地黄(各一两)
上五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十日愈。(《千金》无大黄。)
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方:黄柏(一斤) 黄连(一升) 栀子(二十枚)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
治妇人痢,欲痢辄先心痛腹胀满,日夜五六十行方:神曲(熬) 石榴皮(各八两) 黄柏(切) 黄连(切) 乌梅肉 艾叶(各一升) 防己(二两) 附子(五两,炮) 干姜 阿胶(各三两,炙)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二十丸,日三,渐加至三十四十丸。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方一十一首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桑螵蛸汤
治产后小便数。
桑螵蛸(三十枚,炙) 鹿茸(炙) 黄 (各三两) 生姜(四两) 人参 牡蛎(熬)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栝蒌汤
治产后小便数兼渴。
栝蒌根 黄连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桑螵蛸(二十枚,炙) 人参 生姜(切) 甘草(炙,各三两) 大枣(十五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鸡汤
治产后小便数。
鸡 (二十具) 鸡肠(三具,洗) 浓朴(炙) 人参(各二两) 生姜(五两) 麻黄(四两,去节) 大枣(二十枚,擘) 当归 干地黄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 咀,以手一斗煮鸡 、肠、枣子七升,去滓,内药煎取三升半,分三服治妇人结气成淋,小便引痛,上至少腹,或时溺血,或如豆汁,或如胶饴,每发欲死,食不生肌,面目萎黄,师所不能疗方:贝齿(四枚,烧) 葵子(一升) 滑石(三两) 石膏(五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纳猪肪一合,更煎三沸,适寒温,分三服。病不瘥,更合服。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石苇汤
治产后卒淋、血淋、气淋。
石苇(去毛) 黄芩 通草(各一两) 榆皮(五两) 大枣(三十枚,擘) 葵子(二升) 生姜(切) 白术(各三两,一方用芍药) 甘草(一两,炙)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葵根汤
治产后淋涩。
葵根(切,一升,一云干者二两) 车前子 乱发(烧) 大黄 桂心 滑石(各一两)
通草(三两) 生姜(六两,切)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千金》有冬瓜汁七合。)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茅根汤
治产后淋。
白茅根(一斤) 桃胶 甘草(炙,各一两) 鲤鱼齿(一百枚,擘 生姜三两,切) 人参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鼠妇散
治产后小便不利。
鼠妇七枚熬,黄酒服之。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滑石散
治产后淋涩。
滑石(五分)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一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醋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竹叶汤
治产后虚弱少气力。
竹叶 人参 茯苓 甘草(炙,各一两) 大枣(十四枚,擘) 麦门冬(五两,去心)
小麦(五合) 生姜(切) 半夏(洗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竹叶小麦取七升,去滓,纳药更煮取二升半。服五合,日三夜一服。
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栝蒌汤
治产后渴不止。
栝蒌根(四两) 人参 麦门冬(各三两,去心) 大枣(三十枚,擘) 土瓜根(五两) 干地黄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方三十六首
治妇人五崩,身体羸瘦,咳逆烦满少气,心下痛,面上生疮,腰大痛不可俯仰,阴中肿如有疮之状,毛中痒,时痛,与子脏相通,小便不利,常头眩,颈项急痛,手足热,气逆冲急,心烦不得卧,腹中急痛,食不下,吞酢噫苦,肠鸣漏下赤白黄黑汁大臭如胶污衣状,热即下赤,寒即下白,多饮即下黑,多食即下黄,多药即下青,喜怒心中常恐,一身不可动摇,大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鳖甲散方:
鳖甲(炙) 干姜(各三分) 芎 云母 代赭(各一两) 乌贼鱼骨 龙骨 伏龙肝白垩 皮(炙,各一分) 生鲤鱼头 桂心 白术(各半两) 白僵蚕(半分)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散,以淳酒纳少蜜。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服。久病者十日瘥,新病者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苦绞痛,上至于心,两胁肿胀,令人倚坐,气息乏少,食不生肌肤,腰背疼痛,痛连两脚,不能久立,但欲得卧,神验。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大慎火草散方
慎火草 白石脂 鳖甲(炙) 黄连 细辛 石斛 芎 干姜 芍药 当归 熟艾 牡蛎(熬) 禹余粮(各二两) 桂心(一两) 蔷薇根皮 干地黄(各四两)
上一十六味,捣筛为散。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稍增至二匕。若寒多加附子及椒,用椒当汗,去目闭口者;热多加知母黄芩,加石斛两倍;白多加干姜白石脂;赤多(一方云青黑)加桂心、代赭各二两。
治妇人崩中及痢,一日夜数十起,大命欲死,多取诸根煎丸,得入腹即活。若诸根难悉得者,第一取蔷薇根,令多多乃合之。遇有酒以酒服,无酒饮服。其种种根当得二斛为佳。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蔷薇煎方
蔷薇根 柿根 菝 悬钩根(各一斛)
上四味,皆锉,合著釜中,以水淹使上余四五寸,水煮使三分减一,去滓。无大釜,稍煮如初法,都毕会汁煎如饴,可为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日三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伏龙肝汤
治妇人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伏龙肝汤方:伏龙肝(如弹丸大,七枚) 赤石脂 桂心 艾 甘草(炙,各二两) 生地黄(切,四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熟艾汤
治妇人崩中,血出不息,逆气虚烦,熟艾汤方:熟艾(一升) 蟹爪(一升) 淡竹茹(一把) 伏龙肝(半斤) 蒲黄(二两) 当归(一两)
干地黄 芍药 桂心 阿胶 茯苓(各二两) 甘草(五寸,炙)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九升煮艾,取一斗,去滓纳药,煮取四升,纳胶令烊尽,一服一升,一日令尽,羸人以意消息之,可减五六合。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地榆汤
治妇人崩中漏血不绝,地榆汤方:地榆根 柏叶(各八两) 蟹爪 竹茹(各一升) 漏芦(三两) 茯苓(一两) 蒲黄(三合)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地榆根,减三升,纳诸药,更煮取四升。分服,日三夜一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甘草芍药汤
治妇人产后崩中去血,逆气荡心,胸生疮,烦热,甘草芍药汤方:甘草(炙) 芍药 当归 人参 白术(各一两) 橘皮(一把) 大黄(半两)
上七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相去一炊顷。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榉柳叶汤
治妇人崩中下血,榉柳叶汤方:榉柳叶(三斤) 麦门冬(去心) 干姜(各二两) 大枣(十枚,擘)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榉柳叶取八升,去滓,纳诸药,又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蓟根酒
治妇人暴崩中,去血不止,蓟根酒方:大小蓟根(各一斤,切)
上二味,以酒一斗渍五宿,服之,随意多少。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禹余粮丸
治妇人崩中赤白不绝,困笃,禹余粮丸方:禹余粮(五两) 乌贼鱼骨(三两) 白马蹄(十两,炙令黄) 龙骨(三两) 鹿茸(二两,炙)
上五味,捣筛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服,不知,稍加至三十丸。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大牛角中人散
治妇人积冷,崩中去血不止,腰背痛,四肢沉重虚极,大牛角中人散方:牛角中人(一枚,烧) 防风(二两) 干地黄 桑耳 蒲黄 干姜 赤石脂 禹余粮 续断附子(炮,去皮) 白术 龙骨 矾石(烧) 当归(各三两) 人参(一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散,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知,渐加之。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调中补虚止血方
治妇人崩中下血虚羸少力,调中补虚止血方:泽兰(熬,九分)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七分) 代赭 本 桂心 细辛 干姜防风(各一两) 干地黄 牡蛎(熬,各一两半) 柏子仁浓朴(炙,各三分) 当归 芎甘草(上一十七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十丸,日三服,渐加至二十丸,神效。(一方用白芷龙骨各三分,人参七分为二十味。)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切痛不止方
治妇人崩中下血,切痛不止方:桑耳(赤色) 牡蛎(熬令变色,各三两) 龙骨(二两) 黄芩 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稍增,以知为度。
治妇人伤中崩中绝阴,使人怠惰,不能动作,胸胁心腹四肢满,而身寒热,甚溺血。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桑根煎方
桑根白皮细切一斗,麻子仁三升,淳清酒三斗,煮得一斗,绞去滓,大枣百枚去皮核,饴五升,阿胶五两,白蜜三升,复煎,得九升,下干姜末,浓朴阔二寸,长二尺末,蜀椒末三味,各一升,桂心长一尺二寸,甘草八两, 米末一升,干地黄四两,芍药六两,玄参五两,丸如弹丸,日三枚。
又方:小蓟根叶(锉) KT 母(各锉十斤)
上一味,以水五斗,合釜中煮烂熟,去滓,纳铜器中,煎余四升。分四服,一日令尽。
(“KT ”字未详,不敢刊正。)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治妇人崩中方
白茅根(二斤) 小蓟根(五斤)
上二味,切,以水五斗合煎取四升,分稍稍服之。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丹参酒
治妇人崩中去血及产后余病。丹参酒方:丹参 地黄 忍冬 地榆 艾(各五斤)
上五味,先燥熟舂之,以水渍三宿,去滓,煮取汁,以黍米一斛,酿如酒法,熟。初服四合,稍增之,神良。
治妇人崩中去赤白方:取倚死竹蛭,烧末,饮服半方寸匕,神良。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治妇人崩中漏下方
取梧桐木长一尺,烧作灰,捣筛为散。以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治妇人白崩中方
芎 (二两) 干地黄 阿胶 赤石脂 桂心 小蓟根(各二两)
上六味, 咀,以酒六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烊尽,绞去滓。分三服。
(《千金》有伏龙肝如鸡子大七枚。)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治妇人白崩中马通汁方
白马通汁(二升) 干地黄(四两) 芎 阿胶 小蓟根 白石脂 桂心(各二两) 伏龙肝(如鸡子大,七枚)
上八味, 咀,以酒七升,合马通汁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烊尽。分三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小牛角散
治妇人带下五贲,一曰热病下血;二曰寒热下血;三曰月经未断为房室,即漏血;四曰经来举重伤妊脉,下血;五曰产后脏开经利。五贲之病,外实内虚,小牛角 散方:小牛角 (五枚,烧令赤) 龙骨(一两) 禹余粮 干姜 当归(各二两) 阿胶(炙)
续断(各三两)
上七味,捣筛为散。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有赤小豆、鹿茸、乌贼鱼骨,为十味。)
治妇人缦下十二病绝产,一曰白带,二曰赤带,三曰经水不利,四曰阴胎,五曰子脏坚,六曰子脏僻,七曰阴阳患痛,八曰腹强(一作内强),九曰腹寒,十曰五脏闭,十一曰五脏酸痛,十二曰梦与鬼为夫妇。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龙骨散方
(“缦下”《千金》作“淳下”):龙骨(三两) 白僵蚕(五枚) 乌贼鱼骨 代赭(各四两) 半夏(洗) 桂心 伏龙肝 干姜黄柏(各二两) 石苇(去毛) 滑石(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多白加乌贼鱼骨、白僵蚕各二两;多赤加代赭五两;小腹寒,加黄柏二两;子脏坚,加姜桂各二两。各随疾增之。服药三月,有子住药。药太过多,生两子。当审方取药。寡妇童女不可妄服。
治产后下血不止方:菖蒲(五两,锉)
上一味,以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阿胶散
治妇人下血阿胶散方:阿胶(八两,炙) 乌贼鱼骨(二两) 芍药(四两) 当归(一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蜜溲如麦饭。先食,以葱羹汁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一方桑耳一两。)
治诸去血蛊方:鹿茸(炙) 当归(各三两) 瓜子(五合) 蒲黄(五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知稍增。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鲍鱼汤
治妇人漏血崩中,鲍鱼汤方:鲍鱼 当归(各三两,切) 阿胶(炙,四两) 艾(如鸡子大三枚)
上四味,以酒三升水二升合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纳胶烊令尽。一服八合,日三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白垩丸
治妇人三十六疾,胞中病,漏下日不绝。白垩丸方:邯郸白垩 牡蛎(熬) 禹余粮 白芷 乌贼鱼骨 干姜 龙骨 白石脂 桂心 瞿麦大黄 石苇(去毛) 白蔹 细辛 芍药 黄连 附子(炮去皮) 钟乳 茯苓 当归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黄芩 甘草(炙,各半两)
上二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五丸,日二,不知渐加至十丸。
治妇人漏血不止,大崩中方:龙骨 芎 附子(炮去皮) 芍药 禹余粮 干姜(各三两) 赤石脂(四两) 当归桂心(各一两) 甘草(五分,炙)
上一十味,捣筛为散。以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稍加至二匕。白多更加赤石脂一两。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马通汤
治妇人漏血,积月不止,马通汤方:赤马通汁(一升,取新马矢绞取汁,干者水浸绞取无赤马凡马亦得) 当归 阿胶(炙)
干姜(各一两) 生艾(一把) 书墨(半弹丸大)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马通汁及胶,微火煎取二升。适寒温,分再服,相去一炊顷饮之。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马蹄屑汤
治妇人白漏不绝,马蹄屑汤方:白马蹄(炙令焦,屑) 赤石脂(各五两) 禹余粮 乌贼鱼骨 龙骨 牡蛎(熬) 干地黄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治妇人漏血不止方:干地黄 大黄(各六两) 芎 (四两) 阿胶(五两) 人参 当归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七味, 咀,以酒一斗,水五升合煮,取六升,去滓,纳胶烊令尽。一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马蹄丸
治妇人白漏不绝,马蹄丸方:白马蹄(四两,炙令黄) 乌贼鱼骨 白僵蚕 赤石脂(各二两) 禹余粮 龙骨(各三两)
上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不知渐加至二十丸。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治妇人漏下慎火草散方
慎火草(十两,熬令黄) 当归 鹿茸(一作鹿角) 阿胶(炙,各四两) 龙骨(二分)
上五味,捣筛为散。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蒲黄散
治妇人漏下不止,蒲黄散方:蒲黄(半升) 鹿茸(炙) 当归(各二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酒服半方寸匕,日三服,不知渐加至一方寸匕。
治妇人胞落不安,血漏下相连,月水过度,往来或多或少,小腹急痛上抢心,胁胀,食不生肌方:蝉甲(三两,炙) 禹余粮 干地黄(各六两) 蜂房(炙) 蛇皮(炙,各一两)
皮(一具,炙) 干姜 防风 乌贼鱼骨 桑螵蛸(炙) 虫(熬)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服十丸,日三服,渐加至二十丸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方三十四首
治妇人月水不利,闭塞绝产十八年,服此药二十八日有子。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金城太守白薇丸方
白薇 细辛(各五分) 人参 杜蘅 半夏(洗) 浓朴(炙) 白僵蚕 牡蒙(各三分) 牛膝沙参 干姜(各半两) 附子(炮,一两半) 秦艽(半两) 当归(三分) 蜀椒(一两半,去目闭口者,汗) 紫菀(三分) 防风(一两半)
上一十七味,捣筛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先食,酒服三丸,不知稍增至四五丸。此药不用长服,觉有身则止。(《崔氏》有桔梗丹参各三分。)
治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故须下之。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大黄朴硝汤方
大黄 牛膝(各五两) 代赭 干姜 细辛(各一两)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 芒硝(各二两) 桃仁(三升,去皮尖双仁者) 麻子仁(五合) 牡丹皮 紫葳(一云紫菀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 朴硝(三两)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烊令尽。分三服,五更即服,相去一炊顷自下,之后将息,勿见风。
治妇人月水不利,小腹坚急,大便不通,时时见有物下如鼻涕,或如鸡子白,皆胞中风冷也。方:大黄(四两) 吴茱萸(二升) 芍药(三两) 当归 干地黄 黄芩 干姜 芎 桂心牡丹皮 芒硝 人参 细辛 甘草(炙,各二两) 水蛭(熬) 虻虫(各五十枚,去翅足,熬)
桃上一十八味, 咀,以清酒五升渍药一炊久,又别以水二斗煮鸡取一斗,去鸡下药,合煮取三升,绞去滓,纳芒硝烊尽,搅调,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治月水不利小腹痛方:牡丹皮 当归 芎 黄芩 大黄 干姜 人参 细辛 硝石 芍药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 桃仁(各五十枚,去皮尖) 蛴螬(十三枚,熬) 干地黄(三两) 黄雌鸡(一只,治如食法)
上一十八味, 咀,以清酒五升渍一宿,别以水二斗煮鸡,取一斗五升,去鸡纳药,煮取三升,去滓,纳硝石烊令尽。适寒温,一服一升,日三服。
治久寒月水不利,或多或少方:吴茱萸(三升) 生姜(一斤) 桂心(一尺) 大枣(二十枚,擘) 桃仁(去皮尖,五十枚)
两) 水蛭(熬)
上一十五味, 咀,以清酒三升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不能饮酒者,以水代之。汤临欲成,乃纳诸虫。病患不耐药者则饮七合。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抵党汤
治妇人月水不利,腹中满,时自减,并男子膀胱满急,抵党汤方:大黄(二两) 桃仁(三十枚,去皮尖两仁炙) 水蛭(二十枚,熬) 虎杖(炙,二两,一云虎掌)
上四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当即下血。
又方:当归 桂心 干漆(熬) 大枣(擘) 虻虫(去翅足,熬) 水蛭(各二两,熬) 芍药细辛黄芩 葳蕤 甘草(炙,各一两) 吴茱萸 桃仁(各一升,去皮尖两仁)
上一十三味, 咀,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煮之取三升,分三服。
治妇人月水不利方:当归 芍药 干姜 芒硝 吴茱萸(各二两) 大黄(四两) 桂心(三两) 甘草(炙,一两) 桃仁(去皮尖,三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烊令尽。分三服。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温经丸
治妇人胸胁满,月水不利,时绕脐苦痛,手足烦热,两脚酸,温经丸方:干姜 吴茱萸 附子(炮去皮) 大黄 芍药(各三两) 黄芩 干地黄 当归 桂心 白术(各二两) 人参 石苇(各一两,去毛) 蜀椒(一合,去目及闭口,汗) 桃仁(七十枚,去皮尖及双仁,熬) 薏苡仁(一升)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酒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之,以知为度。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七熬丸
治妇人月水不利,手足烦热,腹满不欲寐,心烦,七熬丸方:大黄(半两,熬) 前胡 芒硝(各五分) 干姜(三分) 茯苓(二分半) 杏仁(去皮尖双仁,一分半,熬) 蜀椒(去目及闭口,汗) 葶苈(各二分,熬)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双仁,熬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饮服七丸,日三服,渐加至十丸,治寒先食服之(《千金》有芎 三分。)
治妇人带下,寒气血积,腰腹痛,月水时复不调,手足厥逆,气上荡心,害饮食方:茯苓 枳实(炙) 干姜(各半两) 芍药 黄芩 桂心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七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服别相去一炊顷。诸月水不调,皆悉主之。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牡丹大黄汤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月前或月后,或如豆汁,腰痛如折两脚疼,胞中风冷,牡丹大黄汤方:牡丹皮(三两) 大黄 朴硝(各四两) 桃仁(一升,去皮尖双仁者) 阳起石 人参茯苓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朴硝令烊尽。分三服,服别相去如一炊顷。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阳起石汤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或多或少,乍赤乍白,阳起石汤方:阳起石(二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 伏龙肝(五两) 生地黄(切,一升) 干姜桂心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宜服杏仁汤
治月水不调,或一月再来,或两月三月一来,或月前或月后,闭塞不通,宜服杏仁汤杏仁(去皮尖双仁) 桃仁(去皮尖双仁) 虻虫(去翅足熬) 水蛭(熬,各三十枚)
大黄(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为三服。一服其病当随大小便有所下,若下多者,止勿服;若少者,则尽二服。
治妇人产生余疾,月水时来,腹中绞痛方:朴硝 当归 薏苡仁 桂心(各二两) 大黄(四两) 代赭 牛膝 桃仁(去皮尖两仁,熬各一两)
上八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酒服五丸,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治妇人经水来绕脐痛,上抢心胸,往来寒热,如疟状方:薏苡仁 代赭 牛膝(各二两) 茯苓(一两) 大黄(八两) 虫(二十枚,熬)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双仁,熬) 桂心(五寸)
上八味,捣筛为散。宿不食,明朝空腹温酒服一钱匕。
治妇人月事往来,腰腹痛方:虫(四枚,熬) 女青 芎 (各一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汗) 干姜 大黄(各二两)
上七味,捣筛为散。先食,酒服一刀圭。服之十日,微去下,善养之佳。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干漆汤
治妇人月事不通,小腹坚痛不得近,干漆汤方:干漆(熬) 大黄 黄芩 当归 芒硝 桂心(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吴茱萸(一升) 葳蕤 芍药 细辛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清酒一斗渍一宿,煮取三升,绞去滓,纳芒硝烊令尽。分三服,服别相去一炊顷。
又方:大黄(三两) 桃仁(一升,去皮尖及双仁) 芒硝 土瓜根 当归 芍药 丹砂(研,各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丹砂末及芒硝,烊令尽。为三服,服别相去一炊顷。(《千金》有水蛭二两。)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岩蜜汤
治月水不通,心腹绞痛欲死,通血止痛,岩蜜汤方:吴茱萸 大黄 当归 干姜 虻虫(去翅足,熬) 水蛭(熬) 干地黄 芎 (各二两)
栀子仁(十四枚) 桃仁(去皮尖,一升,熬) 芍药(三两) 细辛 甘草(炙,各一两)
桂心(一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服,服相去一炊顷。
治血瘕,月水瘀血不通,下病散坚血方:大黄 细辛 朴硝(各一升) 硝石 附子(炮去皮) 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分) 黄芩升,去皮尖双仁) 蛴螬(二枚,炙)
上一十五味, 咀,水酒各五升渍药一宿,明旦乃煮取四升,去滓,纳朴硝硝石烊令尽。分四服,服别相去如一炊顷,去病后宜食黄鸭羹。
又方:水蛭(熬) 土瓜根 芒硝 当归(各二两) 桃仁(一升,去皮尖) 大黄 桂心麻子 牛膝(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烊令尽。分三服,服别相去一炊顷治月水不通结成症坚如石,腹大骨立,宜破血下症物方:大黄 硝石(熬,令沸定,各六两) 蜀椒(去目闭口,汗,一两) 代赭 干漆(熬)
芎茯苓 干姜 虻虫(去翅足熬,各二两)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熬)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别治巴豆令如脂,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丸,渐加至五丸,空腹为始,日二服。(《千金》有丹砂、柴胡、水蛭、土瓜根,为一十四味。)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牛膝丸
治产后月水往来,乍多乍少,仍不复通,里急,下引腰身重。牛膝丸方:牛膝 桂心 大黄 芎 (各三两) 当归 芍药 人参 牡丹皮(各二两) 水蛭(熬)
虻虫(熬,去翅足) 虫(熬,各十枚) 蛴螬(熬) 蜚蠊虫(各四十枚,一方无)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温酒下五丸,日三服,不知,渐增至十丸。
治月水闭不通,洒洒往来寒热方:虻虫(一两,去翅、足,熬) 桃仁(十两,去皮尖双仁,熬) 桑螵蛸(半两) 代赭水蛭(熬) 蛴螬(熬,各二两) 大黄(三两)
上七味,捣筛为末,别捣桃仁如膏,乃合药,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五丸,日二服。
治月水不通,手足烦热,腹满,默默不欲寐心烦方:芎 (五两半) 芒硝 柴胡(各五两) 茯苓(二两) 杏仁(五合,去皮尖双仁,熬) 大黄(一斤)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各半两) 桃仁(一百枚,去紫色)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别捣桃仁杏仁如泥,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服七丸,日三服,不知稍增之。(此方与前七熬丸同多三味。)
治腰腹痛月水不通利方:当归(四两) 芎 人参 牡蛎(熬) 土瓜根 水蛭(熬,各二两) 虻虫(去翅足,熬)
仁,熬,别捣如泥)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服三丸,日三服。
治月闭不通不欲饮食方:大黄(一斤) 柴胡 芒硝(各五两) 牡蛎(熬,一两) 葶苈子(二两,熬令紫色,别捣)
半) 杏仁(五合,熬,别捣如膏) 虻虫(熬去翅足) 水蛭(熬,各半两) 桃仁(七十枚,去皮尖双仁,熬,别捣如膏)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和前件葶苈、桃仁杏仁等脂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七丸,日再(亦与七熬丸同,多二味。)
治月水不通六七年,或肿满气逆,腹胀症瘕,服此方数有神效。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大虻虫丸方
虻虫(四百枚,去翅足,熬) 水蛭(三百枚,熬) 蛴螬(一升,熬) 干地黄 牡丹皮干漆(熬) 土瓜根 芍药 牛膝 桂心(各四两) 黄芩 牡蒙 桃仁(熬,去皮尖双仁,各三两) 茯苓 海藻(各五两) 葶苈(五合,熬令紫色) 吴茱萸(二两)
上一十七味,捣筛为末,别捣桃仁葶苈如脂,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有芒硝、人参。)
治月水不通闭塞方:牛膝(一斤) 麻子仁(三升,蒸之) 土瓜(三两) 桃仁(二升,熬,去皮尖双仁)
上四味,以酒一斗五升渍五宿。一服五合,渐增至一升,日一服,多饮益佳。
治妇人产后风冷,留血不去,停结月水闭塞方:子 桃仁(去皮尖双仁,熬) 麻子仁(碎,各二升)
上三味,以酒三斗,合煮至二斗。一服五合,日三服,稍加至一升,佳。
治月水闭不通,结瘕,腹大如KT ,短气欲死。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虎杖煎方
虎杖(一百斤,去头脑,洗去土,曝燥,切) 土瓜根汁 牛膝汁(各二斗)
上三味,以水一斛渍虎杖一宿,明旦煎余二斗,纳土瓜牛膝汁,搅令调,于汤器中煎使如饴糖。酒服一合,日二夜一服。当下,若病去,但令服尽。
治带下月经闭不通方:大黄(六升) 朴硝(五两) 桃仁(去皮尖及双仁) 虻虫(去翅足,各一升,并熬)
上四味,捣筛为末,别捣桃仁如膏,以淳苦酒四升,以铜铛着火上煎减一升,纳药三校之,又减一升,纳朴硝,煎如锡可止,丸如鸡子,投一升美酒中。当宿不食服之。至日西下,或
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菖蒲汤
治月水不通,阴中肿痛。菖蒲汤方:菖蒲 当归(各二两) 葱白(切,小一升) 吴茱萸 阿胶(熬,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纳胶烊令尽。分为三服。
卷第八·妇人四
损伤第三
方七首
治妇人因其夫阴阳过度,玉门疼痛,小便不通。
卷第八·妇人四 损伤第三
白玉汤方
白玉(二两半) 白术 泽泻(各二两) 肉苁蓉 当归(各五两)
上五味, 咀,先以一斗煮玉五十沸,去玉纳药煎取二升。分三服,每服相去一炊顷。
治妇人伤丈夫,苦头痛欲呕心闷。
卷第八·妇人四 损伤第三
桑白皮汤方
桑白皮(半两) 干姜(一累) 桂心(五寸) 大枣(二十枚,擘)
上四味, 咀,以水二大升,煮取八合。分二服。(《千金》云,以酒一斗煮三四沸,去滓,分温服之适衣,无令汗出。)
治妇人嫁痛单行方:大黄(三分)
上一味,切,以好酒一升煮十沸,顿服。
治妇人小户嫁痛连日方:芍药(半两) 生姜(切) 甘草(炙,各三分) 桂心(一分)
上四味, 咀,以酒二升煮三沸,去滓。适寒温,分服。
治妇人小户嫁痛单行方:牛膝(五两)
上一味,切,以酒三升煮再沸,去滓。分三服。
治妇人小户嫁痛方:乌贼鱼骨(二枚)
上一味,烧成屑。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立瘥。
治妇人妊身,为夫所动欲死。单行竹沥汁方:取淡竹断两头节留中节,以火烧中央,以器承两头得汁饮之,立瘥。
文中缺漏字为生僻字,如需阅读完整版可购买京东正版书籍《千金翼方》阅读学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